作者‖靳爱萍 赏析‖孙峰
十二月带尧民歌
原文:
岁末吟哦

冰姿骤起,
雀影依稀。
又一季深冬复始,
又一季霜色清奇。
临寒厉凭增傲气,
经飞雪悦赏银衣。

赏析
文/孙峰
起句“冰姿骤起”,写出了水变冰的过程和冰的千姿百态。一个“骤”字,写出了天气突然变寒和十二月的悄然而至。起句不仅写出了新意,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四处皆是的水面上骤然突现了翩然起舞的冰,把静静的呆板的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人联想到了那凸显在水面的各种冰花之美和寒冷突然降临时的难以适应,对比强烈,让人耳目一新。
“雀影依稀”是一写实之句,没有独特之处。但这景这情恰恰是隆冬的独特的产物。原来蹲满树枝的麻雀现在已变得稀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麻雀,使人想到了生活在寒冬里的人们缩手缩脚,畏头畏尾的家禽。那在冰上独立的锦鸡更是一幅美丽的剪影。作者从冬天万物之中,挑选出这一景致,真是心思缜密,独具慧眼。
“又一季深冬复始,又一霜色清奇”。中句简单的排比,道出了季节的反复和生命的轮
回。“霜色清奇”,诗人通过悉心洞察,用她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初冬的霜景。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意境深远、恢宏。那“层林尽染和“红于二月花”的霜叶,无处不在,向人们展示其容颜和形体之美。给我们以甜美、柔和的想象。那野径旁的小草和停靠着的汽车玻璃上的霜花,那一片片一行行一棵棵树枝上长满的酷霜,无不提示着人们“天已寒,要加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自然无处的“新”和“奇”在昭示着我们“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我看到了诗人那美好的心灵和犀利的双眸!
“临寒厉凭增傲气”的意思应是“在严寒到来时,我们凭借着一身傲骨和满身正气去抵御”
这里的“厉”应是副词“只能”而不是形容词“厉害”。“傲气”
是指“傲骨”和“气节”。诗人教会我们应对困难的办法和勇气,是自身满满正能量的体现。
“经飞雪悦赏银花”飞雪是写实,让我们看到了那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漫天飞舞的雪花。为了韵律和便于歌唱、颂读,我们应断句为“经飞--雪悦”。
“赏”是“欣赏”,
“银花”既是写实也是写虚既写出了雪花的形,又写出了人们看雪花的心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啊,面对这突然造访人世间的美丽天使,谁个又能不动容不动情呢?!尾句使诗的主题得以深化,也把读者领进了最佳境界。
整首诗采取倒叙(也就是到插笔)的手法,先写了冰--水的最终状态,突出了主题--岁末。给人以惊喜。然后再写了水的渐变过程--霜(水变冷的初始状态)和雪(水的中间状态)。给读者
以广袤的空间,带来了甜蜜的遐想,以及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变故的应对和战胜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使人们心情愉悦,一往而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