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如风
文/解海中
(八)上学路上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天上的云在慢慢地移动却步,像匆忙忙的起了个大早没洗脸的样子,还带着谈黑的班迹。风停了,雨过了,太阳似乎偷偷地从云的缝隙中露出来,看起来很含羞,一脸的绯红。
我愉快地背起我妈为我缝制的第二只新书包,这只书包比第一只书包大了点,也不是五颜六色的,而是纯黑色。书包里放了几本初中课本和笔类,还有一只蒸饭合,蒸饭合里放了二两大米及少许大麦片。出了茅草屋,直奔渡口,过”九龙口”大河,跑步上学。
这”九龙口”大河,南北宽大约300米,东西更长,河中心偏东北处,有八亩田的小岛,称之为”八每滩”子。河周围有八条大、小不一的河道口。东南角一大河口通向刘六,在”尖子”南边,尖子是直东大片农田。尖子北面有小河口通向”陈里”村。东北角有大河口通向”秦家”村。西北角有小河通往”任三”村,秦家村西。西偏北有一大河口,经”五十亩”通向”古庄”村,任三村西,延伸到兴化。五十亩就是当时的14、15小队的农田。南西角五十亩田南边,有大河通向”曹垛”村。南偏东有一小闸口河,高田东边,高田是大片农田,通往”孔家”村西。南偏西高田西边有一小河口,通往”三王”村北,便可到”陈堡”镇。
据长辈们说,古时每条河口都有一条龙镇守,八亩滩子是一条主龙坐镇,顾称九龙口。这九条龙是护一方平安吉祥,是保幸福兴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过河一单程不足20分钟上岸,走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河堤、田梗、风车口、漕子口、草塘边垅、小木桥、闸塘,约三公里到学校。
有一天早上我起得晚,急怱怱赶到渡口。渡船己离岸一米开外,我叫着”红小、红小”带上我。红小是摆渡人,他品行很好,众人皆赞。他听到喊声,知道是我每天要赶早过河的人,立刻停了双桨。船上的人很多,船头平板上(船前后两头一样,都可说是船头或船尾,摆渡时船不掉头)站着一人,肩挑一担(二捆)若大的干稻草捆。我看他停了双桨,我就一跃而上上了船,正好全身撞到稻草捆,加上船有向前游动的惯性,扑通一声,我掉下了河。浑身湿漉漉的我像个落汤鸡怎么能去上学?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换了一身干衣服再去上学。到了学校,当然已经是迟到了。放学回家,有时也会吃苦头的。
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出了教室门不见太阳,只见黑云涌动,电闪雷鸣。不一会儿,还没走过半程的路,狂风爆雨倾刻来临,我并迈着疲惫的双腿,大步向前。轰轰的雷声连续炸响,闪电划破天空,豆大的雨点打在我身上。一舜间,我全身湿透,河堤漫水,田沟哔哗流淌。又无处躲藏,像落汤鸡一样的狼狈,低着头一步一拐地赶往回家的路。
上课不能迟到,这段路必须要走。看到庄稼人起早贪黑的干农活,有河面上楠泥的,踏风车雚水的,背朝天在稻田里除扎草的,还有那一群村姑娘拾青草的,多种多样干农活的人。他们为什么能坚持吃苦耐劳?学大寨赶大寨,为了有个好收成,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幸勤劳动。想到这些纯扑的农民们,我暗自决心坚持下去。
走出村外,一路芬芳。放眼望去,翠绿的稻田如海洋一般,托举着一处处村庄。有瓜的香,有菜的甜,有鱼儿在河边戏水,有青蛙在田间唱响,有鹤鸟在空中飞翔。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放牛娃瓜田尽享
青壮年爬树採桑
姑娘们村歌嘹亮
村妇们情高抒畅
渔民们鱼船撒网
农夫们牛号宽矿
一幕幕生机勃勃
一处处丰收在望

作者简介
解海中,江苏兴化人,1957年9月生,76届刘六中学毕业,个体经营,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