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溪笔谈》
《序》自古以来中国诗人以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作为诗词创作题材的,运用民歌创作手法的“櫂歌体诗体”在江南一地大量出现,形成了一个“櫂歌流派”。被称为“櫂歌”和“竹枝词”。它是一种保存当地地方史的特殊形式,故也被称为“方志诗”。各诗的注文,保留了大量的古迹、传说、物产、风俗的人文资料,其熔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描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地区的风情,但提供的社会生活领域却相当广阔,特别是反映了民间的现实和弥补了正史的缺失,历来被认为“可补方志所未备者”。具有很高的地方史文献价值。
櫂歌源出于民间,为江南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因此櫂歌在创作上很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谐音”等民歌创作手法,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是对唐代革新民歌竹枝词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华诗坛吹来了一缕清风,在艺术上代表了清新自然的诗词风格。
庚子年端午节前,蒙溪散人高贤喜闻故乡湖州善琏成立“蒙溪文学社”,欣然加入。虽然离开故乡善琏已经三十多年了,江南小镇善琏的点点滴滴经常在记忆里闪现。现在更加得知善琏的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遂萌生了特别专门为善琏镇创作一百首《蒙溪櫂歌》的想法。希望得到家乡人民的首肯,对我的櫂歌创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之更加完善和完美。
蒙溪散人高贤 庚子年闰四月

《蒙溪櫂歌第一首》含山头胜景
运河悠远水波平,
青翠含山近市声。
笔塔高居巴掌地,
琉璃几盏照天明。
《蒙溪櫂歌第二首》永欣寺智永
智永禅师古镇栖,
铁门槛里不曾啼。
法书精妙人人爱,
退笔传奇在寺西。
《蒙溪櫂歌第三首》善琏镇风情
岁月悠悠一首歌,
善琏小镇似羞娥。
千年不变蒙溪水,
惟有文房巧手多。
《蒙溪櫂歌第四首》韦庄宿含山
山月依然这样斜,
含山塘上苇沙沙。
抛开惆怅登舟去,
从此前程一路花。
《蒙溪櫂歌第五首》冯应科笔艺
冯应科笔艺名流,
已历煌煌七百秋。
这里才辞磃氏馆,
那边又上赵家楼。
《蒙溪櫂歌第六首》蒙恬手艺存
蒙恬手艺至今存,
启圣家邦又黜昏。
薪火相传湖笔厂,
隔街就是善琏村。
《蒙溪櫂歌第七首》晓园里旧事
晓园里厢有花窗,
漾口桥头是大江。
旧事陈情容我绣,
小诗何日百成双。
《蒙溪櫂歌第八首》西堡村卜老
哑巴桥上闭嘴过,
西堡村中狗影多。
卜氏老翁仙境去,
谁人会唱笔毛歌。
《蒙溪櫂歌第九首》梦中生花
笔柔翰纵横任涂鸦,
行笔齐锋管不斜。
墨客文人如意宝,
尽情写出梦中花。
《蒙溪櫂歌第十首》清明节采桑
敬启蚕神赖祭师,
天下衣被委湖丝。
清明节后摘桑姊,
闭户居家养宝儿。
《蒙溪櫂歌第十一首》含山塘重艚
含山塘里驶重艚,
百吨之重一舵操。
北去南流漕运水,
声声气笛斩浪刀。
《蒙溪櫂歌第十二首》港南村铜钱
港南村外出铜钱,
漾里码头泊大船。
闲话宋皇家族墓,
四周嫩绿尽农田。
《蒙溪櫂歌第十三首》稻草毛腌鸡
秘制毛腌稻草鸡,
馋嘴美味起儿啼。
传言佳品源残寺,
一路香飘到坝西。
《蒙溪櫂歌第十四首》汤四圩新池
汤四圩畔观新池,
荷叶田田正当时。
美丽乡村除旧色,
五水共治谱新词。
《蒙溪櫂歌第十五首》脚踏盐齑菜
一皮青菜一皮盐,
此等佳肴价实廉。
春日乡间鲜味长,
素荤百搭任君拈。
《蒙溪櫂歌第十六首》河漾港叉地
三洋平北和平乡,
山塘桥塘汇夹塘。
河漾港叉蛛网地,
稻浪翻滚饭喷香。
《蒙溪櫂歌第十七首》王一品笔庄
天官湖笔播丽声,
惟赖京师这一鸣。
缚就万毫齐用力,
沧桑数代话菰城。
《蒙溪櫂歌第十八首》绫绢行大道
清明嫘祖殿前烟,
能保天虫尽足眠。
绫绢装裱行大道,
农人辛劳茧成钱。
《蒙溪櫂歌第十九首》车家兜新貌
莫含公路汽车停,
村中圩堤柳泛青。
幸福家园欣娶妇,
农耕馆外筑池亭。
《蒙溪櫂歌第二十首》糯稻酿米酒
糯稻香香粒粒纤,
桶蒸封作三天甜。
家家擅酿农村酒,
大碗干杯土菜添。
《蒙溪櫂歌第二一首》湖笔一条街
南北双排笔店牌,
春秋三义竟成阶。
八方书友皆欢喜,
毛颖煌煌挤满街。
《蒙溪櫂歌第二二首》河港东洋草
条条河港接嘉湖,
苇岸桑堤遍绿芜。
游水当年人不少,
东洋草里有蛇无?
《蒙溪櫂歌第二三首》涵山顶要津
闲话涵山顶要津,
客班吃水压河滨。
当年停泊轮船处,
接踵摩肩尽是人。
《蒙溪櫂歌第二四首》笔管车砧马
潭榭前头碧浪湖,
莲花庄路尽繁芜。
圆圆笔管车砧马,
半尺裁成一样粗。
《蒙溪櫂歌第二五首》择笔心似针
晶晶莹莹话南浔,
择笔心思当似针。
回想早年从艺处,
师兄师妹最情深。
《蒙溪櫂歌第二六首》梅雨落玉阶
梅雨调皮落玉阶,
粉墙斑驳对檐排。
连绵街巷存残泽,
犹记当年踩水鞋。
《蒙溪櫂歌第二七首》水路讨新娘
乡下成婚水路茫,
跨埠绕圩不回塘。
堂前点上红花烛,
好友亲朋喜宴尝。
《蒙溪櫂歌第二八首》秦篆留旧貌
蒙恬造笔自蒙尘,
话说边关战讯频。
秦篆依稀留旧貌,
逃离牢笼赖同人。
《蒙溪櫂歌第二九首》功在管城子
蒙公祠里烛红红,
功在管城四海通。
毛颖传奇看不尽,
万般皆在史书中。
《蒙溪櫂歌第三十首》八字桥茧站
八字桥头茧站开,
桥头春色白鹎催。
苕溪一脉源天目,
荻港菱湖活水来。
《蒙溪櫂歌第三一首》端午粽子香
端午时分粽子香,
药囊上面绣鸳鸯。
门悬艾草菖蒲剑,
竞渡龙舟百代长。
《蒙溪櫂歌第三二首》窑里五座桥
清清水漾百花飘,
窑里遗存历史遥。
美丽乡村奔富路,
幸余五座古时桥。
《蒙溪櫂歌第三三首》辣油小馄饨
玉蝶翻飞漏勺挝,
还须一对长筷叉。
辣油漂荡馄饨里,
乡意浓浓旧影斜。
《蒙溪櫂歌第三四首》鱼圆赛冰梨
白鱼剔骨打成泥,
佐料精良选细韲。
手捏小球浮水去,
圆圆嫩嫩赛冰梨。
《蒙溪櫂歌第三五首》刺毛肉圆子
肉身缀米变圆丸,
笼屉蒸香口水干。
胖胖肥肥容检检,
乾隆皇帝也曾看。
《蒙溪櫂歌第三六首》寒豆野火饭
才见乡间油菜黄,
又闻寒豆笋清香。
当年野外燃炊火,
原是农村放学郎。
《蒙溪櫂歌第三七首》剥制丝棉兜
五岁家蚕已四眠,
棉兜剥制手堪怜。
水乡女子多巧士,
耘罢桑田去稻田。
《蒙溪櫂歌第三八首》端阳节定情
眉月双桥挂柳梢,
悄声细语响塘坳。
情丝一缕端阳定,
决不让伊单独抛。
《蒙溪櫂歌第三九首》澄心斋湖笔
澄心湖笔秀州笺,
七十年来话从前。
畜产公司看货样,
羊毛全靠善琏编。
《蒙溪櫂歌第四十首》李振兰区长
李老英雄过九旬,
区长一任善琏新。
翻天覆地花开处,
从此风云话后人。
《蒙溪櫂歌第四一首》小镇搜笔客
佳毫万种惹君停,
寻梦江南老中青。
小镇常来搜笔客,
兰亭写罢写黄庭。
《蒙溪櫂歌第四二首》夹塘风物遥
夹塘风物旧时遥,
妙句鸿文雅韵描。
一脉弯弯绕绕水,
柔情秀色柳轻昭。
《蒙溪櫂歌第四三首》宏建村新史
埭旁兜外几丛林,
飒飒微风拂树阴。
宏建村庄新史卷,
桑椹颗颗赛乌金。
《蒙溪櫂歌第四四首》和平村青莲
鸟瞰村中水路纤,
大头天话小山边。
田间栽下青莲种,
双翅飞停碧荷尖。
《蒙溪櫂歌第四五首》镬粲熏豆茶
清香熏豆忆萦回,
婚俗坐茶礼数开。
镬粲甜汤盛摆上,
红红新妇下楼来。
《蒙溪櫂歌第四六首》东山庄阿太
东山庄头桥石湾,
一汪清脉水连环。
期颐阿太皆夸可,
笔匠人生已九还。
《蒙溪櫂歌第四七首》平乐村老兵
平乐男儿上战场,
硝烟烽火斗奇凉。
小村风貌惊天变,
老叟孩童喜不妨。
《蒙溪櫂歌第四八首》蒙公祠兴废
天下书家感傍施,
几翻兴废蒙公祠。
中华国学而今热,
高手才能飞白丝。
《蒙溪櫂歌第四九首》北港稻田平
青青北港稻田平,
累累西滩果实生。
家雀欺云联辈辈,
鲦鱼吞月泛声声。
《蒙溪櫂歌第五十首》万安桥樱花
十里樱花伴草花,
东桥堍下屋檐斜。
山光水色收归起,
如此葱茏待画家。
《蒙溪櫂歌第五一首》庙桥残址横
庙桥残址横斜枝,
雨雪风霜总不迟。
留得宅基方柱石,
夕阳顽强照原祠。
《蒙溪櫂歌第五二首》练市船拳棒
百帆云集渐春浓,
寒食时令到此逢。
练市船拳真本事,
喊声密密鼓冬冬。
《蒙溪櫂歌第五三首》含山比老婆
含山滩上比内人,
蚁集蜂聚闹苹苹。
摸得椒乳星星散,
又见前头陌路宾。
《蒙溪櫂歌第五四首》太湖上强盗
短巾赫赫窄衣衫,
踏浪乘风鼓白帆。
漫漫盗途鹂百啭,
纷纷血路快刀衔。
《蒙溪櫂歌第五五首》秋分稻齐齐
金风阵阵惹蝉啼,
蛙叫连连日落西。
竖列横排田间看,
迷迷白露稻杆齐。
《蒙溪櫂歌第五六首》甜麦芽塌饼
嗞嗞塌饼熯锅开,
热热煎馀麦味回。
大小浑然同底钵,
馋虫几度梦中来。
《蒙溪櫂歌第五七首》冬蚌夏螺蛳
濠潭兜港螺蛳多,
青壳漫游据满河。
一只竹篮捞了去,
红烧酱爆鲜不过。
《蒙溪櫂歌第五八首》琏溪桥口头
琏溪折折贯乡廛,
河埠层层下水边。
洗碗洗衣多少手,
驶过几只捉鱼船。
《蒙溪櫂歌第五九首》暮春去登高
太湖流域水淘淘,
吾处无需用桔槔。
不盼黄梅不盼夏,
暮春盼到去登高。
《蒙溪櫂歌第六十首》春风放鹞子
鹞子春风韧线衔,
象形圆子手模鵮。
田间空旷逢闲月,
狗狗囡囡立夏帆。
《蒙溪櫂歌第六一首》十景湾庄氏
灯光球赛水门汀,
十景弯湾桐叶青。
庄氏雕楼傍曲水,
依稀园中观花亭。
《蒙溪櫂歌第六二首》贞节话俞氏
贞节流芳往事遥,
铁龙灌石筑堤条。
道光年间遗俞氏,
兜剩金鱼宋古桥。
《蒙溪櫂歌第六三首》善琏四面通
南连新市北双林,
西面千金问水深。
塘外河山东路客,
练溪隔港可谈心。
《蒙溪櫂歌第六四首》珠塘村香樟
民居建在水中央,
吕祖神通珠满塘。
惆怅香樟谁更老,
奈何难见古村坊。
《蒙溪櫂歌第六五首》东吴国太冢
水仙墩下木桩齐,
传说皇坟在镇西。
难觅东吴国太冢,
村前寺外北风嘶。
《蒙溪櫂歌第六六首》观音堂别墅
满地金黄到处秋,
观音堂下水清流。
银光灼灼令人醉,
喜见村前别墅楼。
《蒙溪櫂歌第六七首》砖溪见碧山
砖溪荡漾近河湾,
望得前头见碧山。
静倚直塘冬色少,
故人何日又归还。
《蒙溪櫂歌第六八首》鱼旁角泊舟
春月几回老码头,
鱼旁角畔泊新舟。
那年上下烧香妇,
赶趁农闲灵隐游。
《蒙溪櫂歌第六九首》田埂捉黄蟮
爬藤地里蕊初开,
廊下泥巢燕紧隈。
要捉黄蟮田埂转,
微风暖暖自东来。
《蒙溪櫂歌第七十首》柴湾里响雷
绿绿清波水上云,
夏秋午后响雷闻。
那年那日柴湾里,
隔着田垄雨二分。
《蒙溪櫂歌第七一首》忆童年旧趣
树叉歪脖绑花犀,
野外沟渠捉水鸡。
最喜童年挖蟟宅,
攀爬帐子让它啼。
《蒙溪櫂歌第七二首》含山村云月
透云寒月半阴晴,
雪霁风停满灭生。
神话传奇仙女阁,
一山一水含山村。
《蒙溪櫂歌第七三首》贝松泉老宅
贝宅幽幽三进深,
落花流水月西沉。
笔工技艺惟精到,
真个松泉足换金。
《蒙溪櫂歌第七四首》话说水盆工
凝心聚力水盆时,
劣秃毫锋只手知。
兰蕊一枝相仿佛,
尖齐圆健德为师。
《蒙溪櫂歌第七五首》结头油灯传
结头技艺力宜绵,
一盏油灯衣钵传。
个个精神不惧贱,
绑成串串似蚕眠。
《蒙溪櫂歌第七六首》问山桥下绿
风中摇曳芦花塘,
醉里飘来草色香。
但看问山桥下绿,
东流直接去桐乡。
《蒙溪櫂歌第七七首》蒙溪公园靓
雅致丽人水中亭,
蜿蜒起伏路交经。
蒙溪园靓花包子,
满眼红来绿又青。
《蒙溪櫂歌第七八首》姚湾村里红
锦鳞龟鳖水池中,
铁境高桥在路东。
若是黄昏君试望,
姚湾村里满天红。
《蒙溪櫂歌第七九首》糖醋酸溜鱼
小镇家家近水居,
远离都市晏心如。
苍苍莽莽苕溪上,
美味佳肴醋溜鱼。
《蒙溪櫂歌第八十首》忆善琏中学
善中原在镇东南,
同学师长曾熟谙。
朗朗书声晴伴雨,
对过河畔影毵毵。
《蒙溪櫂歌第八一首》桑基护鱼塘
溇港圩田起泥墩,
桑基鱼塘对柴门。
千年遗迹今犹在,
百世丰功泽子孙。
《蒙溪櫂歌第八二首》茅坤花林老
嘉靖那年风雨疏,
茅坤惆怅返乡居。
朝廷不识花林老,
一叶扁舟只载书。
《蒙溪櫂歌第八三首》农民集邮展
纪特军航觅柬踪,
盖销实寄首日封。
今朝展赛惟农宅,
吴兴邮坛不老松。
《蒙溪櫂歌第八四首》当年说书场
绕梁妙曲令低徊,
楼上书场靠水隈。
吴语软侬群彦谱,
弹词一首赞红梅。
《蒙溪櫂歌第八五首》花卉展览会
春风柳曲复桃蹊,
姹紫嫣红眼自迷。
这里盆栽缠铁线,
那边月季冠东西。
《蒙溪櫂歌第八六首》姑苏城湖笔
国艺傍身走五湖,
姑苏城里巷居无。
文坛画院丹青手,
全赖吾乡好笔芦。
《蒙溪櫂歌第八七首》含山抗战史
忽遇含山日寇围,
湖南子弟着戎衣。
地头田间存鲜血,
笠帽兵将不得归。
《蒙溪櫂歌第八八首》、千年赵家坟
四周碧漾水沄沄,
世传此间赵皇坟。
遗存架构今犹在,
千里黄云白日曛。
《蒙溪櫂歌第八九首》杨振华笔庄
开店申江四海通,
杨家振华借东风。
世间事物谁能料,
村上闲聊笔管空。
《蒙溪櫂歌第九十首》笔工走卖包
下了航船上钓矶,
离开店肆扣金扉。
前程相伴惟恬祖,
脚步轻盈笔袋肥。
《蒙溪櫂歌第九一首》唐金龙粽子
肉馅茶糕实是鲜,
长条粽子脚形偏。
江南自古多珍味,
叫卖声声到客船。
《蒙溪櫂歌第九二首》余杭笔管行
千秋笔业赖蒲墩,
青管轻盈出小村。
品正质优胜硬木,
佳毫配上入侯门。
《蒙溪櫂歌第九三首》桂花糖年糕
乡俗乡风忆本初,
夏收糯米桂花储。
新年新始拜年去,
糖水年糕甚滑胥。
《蒙溪櫂歌第九四首》九曲湾新镇
新镇原为九曲湾,
老街风貌又重还。
诗词书画非无用,
做笔时时望塔山。
《蒙溪櫂歌第九五首》管刻翁林海
杆篆阿牛进御前,
弘治湖笔入宫年。
翁师管艺端正路,
刻字翻飞像行船。
《蒙溪櫂歌第九六首》傲藤徐文长
书法风流载里乘,
运毫法度板和罾。
东西南北蒙溪水,
润泽江东一傲藤。
《蒙溪櫂歌第九七首》湖笔新展望
岁月匆匆向后流,
湖笔存继使人愁。
倘无机遇来垂眷,
或锁深宫万古楼。
《蒙溪櫂歌第九八首》南浔全域图
南浔全域伟图开,
引资招商启玉醅。
园区规划厂企住,
土地置换得楼台。
《蒙溪櫂歌第九九首》
吉尼斯纪录
尼斯记录善琏为,
巨笔蝇毫夺冠巵。
千百年来兴废事,
文人墨客共担之。
《蒙溪櫂歌第一百首》櫂歌天上星
櫂歌百首化诗湖,
身在他乡志不孤。
天上七星呈北斗,
辉煌今日绘新图。

《蒙溪櫂歌后记》自2020年6月14日深夜11点写好的《蒙溪櫂歌》第一首到2020年7月6日傍晚6点的《蒙溪櫂歌》第一百首杀青,整整用了二十三天把一百首《蒙溪櫂歌》全部完成了,并且是选用了难度相当高的鸳湖名宿庄一拂老的《续和鸳鸯湖櫂歌》的原韵。
在这二十三天里,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甚至更加悠远的善琏含山一带,深深地沉浸在了回忆之中。有时候在睡梦中会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悬浮在善琏某个地方的上面,以俯视的角度搜寻着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山山水水。然后,诗句妙语便会如泉涌般地一下子流注出来。这也是我深更半夜会把写好的诗稿上传到蒙溪文学社的微信群及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的原因。
记得在善琏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里发了一本《善琏地方乡土资料》的自印本。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埋下我对善琏人文历史关注的一颗心。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中学(初中)的历史老师郑伟竑老,我是他“特别培养”的历史课代表。那个时候我就在全国性的报纸《中学生学习报》、《少年科普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还获了个全国散文诗三等奖,其中二篇文史的,一篇文学的。为此善琏中学还特地成立了善琏中学历史课外兴趣小组,我是第一任组长。其实,我从小一直喜欢看书写作的,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就老拿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念给同学们听。致使我家里关于写作方面的许多课外读物被班里的同学们强行借走,至今未曾归还,深以为憾。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五十岁初度,三十年离乡。一直坚守的是写作的习惯和信念,所以不经意间也在省市区的媒体或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散文、诗歌、文史、诗词等等诸多的文字。这次,欣闻善琏镇蒙溪文学社成立并幸得郁根荣大哥引荐得以加入其中,使我的心魂又回归到了善琏这块生活二十年的土地上。虽然在离开善琏的三十年间也曾匆匆回过善琏几趟,感觉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因此,近年来更加难得回去善琏了。
不过,这次参加蒙溪文学社还真是带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竟然主事者沈虹女史是我中学的同班同学,而刘英老师是中学同届的隔壁班同学;更有张运达老师是我读小学时的授课老师。看来这个世界还是太小了。
这一切的一切便激发了我为善琏古镇创作一百首《蒙溪櫂歌》的想法,当然也是一个冲动。随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更是得到了众多全国乃至国外的文朋诗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他们积极跟进、从旁围观、认真点评、充分嘉许,使我从先前顺势而为的境况,到了后来骑虎难下的境遇。最后幸亏没有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终于圆满完成了百首《蒙溪櫂歌》的创作。因为这完全是在一种激情状态的写作,欠缺之处一定尚有许多,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修改及定稿过程中继续得到大家的无私帮助,使之更加完美无瑕吧。谢谢大家!
蒙溪散人高贤于2020年7月7日


《作者简介》 高贤;又名:高伟强。号:蒙溪散人、秀水漫士。浙江嘉兴人。一九六九年四月出生于湖州善琏。是“天下第一古社”鸳鸯湖诗社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擅长于诗词、散文与文史。主导并策划过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系列活动(南湖红诗会),接待了中华诗词学会领导三十余众文化采风于嘉兴南湖。参与编辑出版大型红色诗歌总集《南湖之韵》等多部有全国性影响的著作。公开发表了文学作品(含学术论文)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