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峰/河南鄭州
(一)越調藝術家毛小蓮
越調是河南戲曲中的三大劇種之一,它起源於清朝中葉,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以及北京等省市,盛行于河南南陽和周口一帶,由南陽梆子戲演化而來。其唱腔以真嗓為主、假嗓為輔、磅礴大氣,唱詞比較少、道白多、語句文雅、通俗易懂,深受廣大戲迷喜愛。著名的越調毛派傳人毛小蓮就是河南戲曲界中的優秀典範之一。

越調藝術家毛小蓮
毛小蓮是何許人也?她是河南越調皇后毛愛蓮的親傳弟子、她是梨園春第115期的擂主,她是河南曲劇、豫劇和越調三大劇碼中的佼佼者。她是新華保險公司的部門經理,百強獎中獲得前十強之一。舞臺上的毛小蓮光鮮亮麗,貴氣逼人。生活中的毛小蓮素心若蘭,待人真誠善良。筆者用一首詩來形容毛小蓮的品質和藝術人生再合適不過:“朗照晴空藍淨衣,竹君展望路遠兮。山明水秀顏如畫,菡萏出籠踏雪泥。”說的就是像蓮花一樣高潔清雅的女子。
(二)天賦異稟
1968年,毛小蓮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文城鄉王樓村。幼年時期的毛小蓮愛唱愛跳,長著一張圓圓的鵝蛋臉和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煞是天真活潑,可愛至極。8歲那年,有一次毛小蓮在鄰居家玩,看到鄰居家那台破舊的收音機,滋啦滋啦發出聲音,裡面播放著豫劇名家常香玉大師演唱的《花木蘭》選段。毛小蓮一下子被收音機裡面好聽的戲曲吸引住了。回到家纏著母親死活都要收音機學戲。

少女時期的毛小蓮
母親尹現蘭很無奈,家裡五個孩子,靠著幾畝薄田度日。平時自家的雞下的蛋都捨不得吃攢起來賣錢買油鹽醬醋,哪裡有多餘的錢去買收音機。好在尹現蘭是一個讀過幾年書的女子,會唱豫劇《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斷橋的選段,她憑著記憶把戲詞抄寫下來,閒暇之余就教女兒哼唱幾句。聰慧的毛小蓮很快就記住了戲詞,並且咿咿呀呀唱的有板有眼煞是好聽。可以這麼說,母親是毛小蓮走向藝術道路的第一任啟蒙老師。
(三)自古英雄出少年
毛小蓮從小就表現得特別有主見。1980年,村裡的越調戲劇團招收學員,五年級的毛小蓮和姐姐李紅、李麗,表姐張蔻以及三叔家的堂哥李建忠,一同相約報考了肖梅老師的戲劇團跟著肖老師學習越調,父母怕她耽誤學業勸她放棄。因為姊妹五個數她學習成績最好。毛小蓮堅持自己的想法,結果到了年終,幾個兄弟姊妹只剩下毛小蓮堅持下來。 一次學校六一兒童節舉行文藝活動,學校要求每個班級都要出節目,毛小蓮自告奮勇報名演唱豫劇《穆桂英掛帥》裡的穆桂英選段。

毛小蓮在《穆桂英》中的扮演穆桂英
有些人或許天生就是為舞臺而生的,毛小蓮就是這樣的人。初次登臺獻唱的毛小蓮表現得從容淡定,落落大方。當戲曲播放的一刹那,她上臺就做了一個戲劇中武將慣用的抱拳的動作。只見她精神抖擻、杏目圓睜,馬上就進入狀態。一招一式、起板落眼頗有幾分巾幗不讓鬚眉的英氣和專業演員的素養。她唱到:“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呐,”台下一片歡呼聲。彼時,毛小蓮才12歲,是她戲曲人生中第一次登臺演唱。此後,她隨老師下鄉演出第一次賺到了5元錢,她高興壞了,用這5元錢給可愛的弟弟買了一雙鞋。
(四)戲校的日子
出於對戲曲的極度熱愛,毛小蓮報考了河南駐馬店市豫劇團,正式開始了她的戲曲探索學習之路。在戲校求學的四年期間,毛小蓮起早貪黑,總是天不亮第一個起床苦練基本功。練功時候腳崴了也捨不得休息。同學們都去上課,她就躲在宿舍裡背誦大段戲詞。日子過得忙碌充實,對於一個求知欲強烈的學生來說,是毛小蓮人生當中度過的最開心的日子,也是最難忘的日子。在戲校經常會有到外面演出的機會。一次,學校接到演出越調《打金枝》的任務,偏偏扮演金枝一角的學生張麗生病請假,這可難壞了負責演出的張校長。“讓一年級一班的李改(毛小蓮當時的名字)同學頂替張麗吧!”一年級一班的班主任韓秀華老師說。

毛小蓮在《白蛇傳》中扮演的許仙
“她才剛剛入學一年,能行麼?別搞砸了。”張校長瞅著學校操場上遠處正在練功的毛小蓮纖弱的身軀眼裡露出質疑的神色。“行,怎麼不行,有志不在年高,李改同學底子不錯,平常學戲非常刻苦,我看可以。”在韓秀華老師的堅持下,毛小蓮第一次穿上寬大的戲服正式登臺演出。舞臺上,面對下麵一大片黑壓壓的觀眾,她毫不怯場,把皇家女兒李金枝嬌憨可愛、飛揚跋扈的一面詮釋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活脫脫一個雍容華貴的刁蠻公主模樣,台下一片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因了一個小小的機遇,自此毛小蓮一炮而紅,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戲校,這一年,毛小蓮才13歲。
(五)生命的主角
毛小蓮15歲開始就一邊學戲一邊帶團在河北邯鄲一帶演出,深受廣大戲迷們的熱愛。毛小蓮扮演的戲曲藝術形象感情真摯,吐字清晰,她的唱腔時而輕快激昂,起伏跌宕,時而婉轉柔美,黯然神傷。在很多戲曲劇碼中,她就像百變魔女一樣隨時變換著不同的角色。河南戲曲中的曲劇、豫劇和越調三大劇種演唱起來遊刃有餘,絲毫沒有違和感。像曲劇《小包公》裡的大嫂、《狸貓換太子》中的李娘娘、《封神榜》中的妲己、豫劇《楊家將》中的穆桂英、《花木蘭》中的花木蘭、《大祭樁》中的黃桂英、《白蛇傳》中的許仙、越調《火焚繡樓》中的洪美榮、《白奶奶醉酒》中的白奶奶、以及《陳三兩》爬堂中的陳三兩等等。

毛小蓮在《火焚繡樓》中扮演洪美榮
毛小蓮幽默風趣,工作起來卻是個十足的拼命三娘。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搞藝術要耐得住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成績”。24歲上,毛小蓮在西安開設一座茶樓,但她對戲曲的熱愛有增無減,除了接戲到外面演出之外,她在茶樓設置有戲迷專場。憑著多年來走南闖北積累的廣大人脈,加上獨特的眼光和誠信第一的經營理念,茶樓生意非常火爆。 此時,毛小蓮除了正常隨劇團演出外,她也熱心的在茶樓為大家獻唱,戲迷們總是慕名前來聽她唱戲。尤其是她演唱曲劇《風雪配》裡的大家閨秀高秋芳、還有《閻家灘》裡的閻金安、以及《王金豆借糧》裡的小生王金豆等戲曲非常賣座,一天連唱十幾場觀眾百聽不厭,在西安這一待就是7年。
(六)獨佔鰲頭
1998年,毛小蓮返回鄭州發展。在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下,她報名參加了河南電視臺舉辦的第115期《梨園春》。在眾多愛好戲曲的參賽者中,她以最優異的成績守擂成功成為這一期的擂主,並且被《梨園春》節目組授與“明星擂主”稱號。2002年在《梨園春》演唱《陳三兩爬堂》獲得二等獎,同年,在參加河南教育台舉辦的《戲裡戲外》欄目獲得銀獎。

毛小蓮在新華保險公司任職部門經理
2003年,毛小蓮在《梨園春》演唱《火焚繡樓》獲得二等獎。2008年她任職新華保險公司經理,年終總結大會上,她以傲人的業績和才藝展示,獲得新華保險公司百強獎前十強。2009年再次參加梨園春擂主十年爭霸賽獲得二等獎。在回鄭州發展的十幾年,毛小蓮獲得的藝術成就最多,她在商界同樣做的有聲有色。毛小蓮骨子裡堅強自信,她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就是要證明給自己看,除了演戲之外,我在其他領域也能夠做的很好。”事實證明,毛小蓮不僅是戲曲藝術殿堂的寵兒,她也是商界叱吒風雲的翹楚。
(七)越調毛派傳人
2010年1月28日,毛小蓮在河南電視臺9頻道舉行拜師儀式,拜越調皇后毛愛蓮為師,毛愛蓮大師親賜藝名毛小蓮。從此正式成為越調毛派傳人主攻越調。當時,年過八旬的毛愛蓮老師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弟子,她把自己多年來在戲曲方面的累積的專業知識傾囊相授,生活中對毛小蓮也關愛有加。記得有一次上課,細心的毛愛蓮老師看到毛小蓮臉色通紅,精神似乎不在狀態,她用手摸了摸毛小蓮的額頭,滾燙滾燙的,當即給毛小蓮端來一杯開水還有退燒藥。

毛小蓮和恩師毛愛蓮
毛愛蓮老師對戲曲藝術非常敬業。她經常教導弟子說:“老師只是在關鍵時刻給你一個啟發讓你思想,自己要認真去感悟,去揣摩人物的角色和內心世界。要帶著愛心去演好每一個角色,把感情融入進去,這樣才能演好戲。其次,對戲曲的背景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多年來,這些話在毛小蓮的心裡仍然記憶猶新。逢年過節,毛小蓮總要帶著禮物去看望毛愛蓮老師。她說:“感恩上蒼讓我遇到毛老師。毛老師對我不僅僅是師生的情義,她給了我母親般的溫暖和關懷。
(八)大愛的心
人生要敢於接受挑戰,經受得起挑戰的人才能夠領悟人生非凡的真諦,才能夠實現自我無限的超越,才能夠創造魅力永恆的價值。這就是毛小蓮的藝術品格和人生態度。2012年,毛小蓮在河南教育台舉辦的《戲裡戲外》獲得了銅獎獎項。她第一個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毛愛蓮老師。縱觀毛小蓮的藝術人生,她從男性角色中的娃娃生、小生、老生、鬚生和紅生,到扮演女性中的花旦、閨門旦、刀馬旦和青衣,其跨度之大,人物形象繁多,她卻能夠從容應對,運用自如,這與她自身的勤奮好學和堅持不懈是分不開的。

毛小蓮在木蘭商會公益演出中
“細柳東風結伴行,新荷醉步挽紗輕。淙淙碧水浮翻浪,一樹蔓枝嫁絳紅”。為了更好的傳承發揚毛派越調戲曲文化,毛小蓮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以飽滿的熱情始終活躍在戲曲的舞臺上。除了演戲之外,毛小蓮還是個具有大愛精神的愛心人士,她經常參加鄭州市木蘭商會活動的公益演出。也經常為貧困山區失學兒童捐款捐物。她在戲曲界享譽多年,卻依然慈悲素簡,質樸如初,完全沒有名人的架子。毛小蓮就是一朵綻放在紅塵中的靜蓮,起舞於藝術之巔,歷久彌香,颯然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