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作者:张云婷
诵读:雪儿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奶奶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五年了。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地离开没有因为时间长久而淡忘,反而,我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打开记忆的闸门,奶奶生前对我的疼爱,对邻居的帮助,和奶奶在一起做游戏,唱儿歌的往事,像复印机复印文件一样,在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呈现。一串串儿时记忆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胸,迫切想拿起笔,记下奶奶所做过的一切事情。

奶奶出生在安徽省嘉山县紫阳山下的一个大户人家。知书识礼,是土生土长北方女子。唇红齿白,眉清目秀,满头白发用黑色包网天天在脑后,盘一个漂亮的,圆溜溜的髪咎,再用一根银钗插在中间更显楚楚动人。虽说是农村人,但是,凭着一手无人能比的女红和无人能超越的做饭技巧。一辈子几乎没下地干过农活,举手投足之间尤显大家闺秀的端庄秀气。

以前穷,都是买布回家自己做衣服。目不识丁的奶奶会做大人穿的大襟褂子和孩子穿的开裆裤。裁剪缝制一气呵成。以前纽扣都是用针线把碎布缝制成布条,盘成琵琶纽扣、蝴蝶纽扣、一字纽扣。奶奶会把布剪成5厘米宽的斜行布条,两边对中间一分为三均匀对折。拿针线把接口均匀地缝合,针眼密密麻麻得像芝麻粒一样均匀地在布条上向前延伸,缝有一尺长时候,奶奶就会把一头放在屁股下坐着,一头拿在手里,飞快地向前缝制。我站在奶奶后面,帮助奶奶把屁股下布条往后拽。奶奶也不看布条和针线,凭直觉就能准确无误地把布条缝制完成。布条缝制好以后,就开始盘纽扣。这是技术活,只见奶奶像玩魔术似的把布条飞快地上下左右穿插盘旋,眨眼间一颗纽扣就盘好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也曾经跟奶奶学,由于自己太笨,至今也没学会这技术。这纽扣结实耐用外形美观,很多人都不会盘这种纽扣,她们就会找到奶奶,跟奶奶学盘纽扣,或干脆请奶奶替她们把纽扣做好。奶奶是来者不拒,总是让她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现在这盘纽扣手艺好像也失传了,我周围没有一个人会盘这纽扣。

自古以来,婚丧嫁娶请客吃饭是中华儿女优良传统。红白喜事都会宴请亲戚朋友。谁家有红白喜事请人吃饭,就会找奶奶去替他们家煮米饭。以前农村大草锅,要想做出几大锅香喷喷米饭,必须要细心掌握火候大小,水和米比例,不然就会把一锅米饭烧糊了,糟蹋了白白大米。细心的奶奶,总能做出一锅又一锅珍珠玛瑙似的大白米饭。米饭香味溢出锅屋,飘向远方。 
奶奶会讲很多故事。其中有个故事叫《邋遢夫妻》,至今我还记得。从前有对夫妻,懒惰邋遢还很穷,女人不刷锅,男人不洗脚。有天晚上一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翻了一遍他家啥也没有。贼不走空的古训让小偷万般无奈,只好把他家锅偷走。女人听到动静,慌忙喊男人去追小偷。快追到小偷了,小偷回头用刀砍男人,男人吓地掉头就跑,一刀砍在男人脚后跟上。男人哭着跑回家说被小偷砍伤了,女人仔细看看,“哈哈”大笑,脚后跟只是砍掉了一块灰罢了。男人到锅前看看,也笑了,小偷只不过偷走了因常年不刷锅而形成的锅粑。
奶奶特爱干净,家里处处收拾的一尘不染。以前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奶奶常常对我说,笑脏笑破不笑补。水又不要钱买,劲是浮财去了又来。舍得水舍得劲,家里处处都干净。
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奶奶在一起做游戏。有个游戏名字叫“打鼻子眼”。我和奶奶面对面坐着。我把右手放到奶奶左手里,手心朝上,我左手食指点在我鼻子上。奶奶左手轻轻拍打我右手心,轻声地说“眼睛”我必须立刻把点在鼻子上手指移到眼睛上,我就赢了。手指能指到的地方奶奶都可以说。而我常常是奶奶说眼睛,我点嘴巴,奶奶说嘴巴,我又慌忙把手指点到了耳朵上,奶奶说耳朵我又点到了后脑勺。点错了奶奶笑着说:“呦呵,我孙女眼睛长到后脑勺了”。说完我们会笑的前仰后合,把眼泪都笑出来。这个游戏我几乎没赢过,老是点错。玩一会笑累了,奶奶又换了一个游戏。我坐到奶奶怀里,奶奶拿着我右手,依次扳着我五个手指,她说一句我跟着说一句:“大拇指、二姨子、高三姐、穆桂英、逮到一个小伶伶”。说完最后一句时,我会不怀好意地朝小叔叔坏笑再连一句:“逮到一个小伶伶”。因为小叔乳名叫:“伶伶”,小叔此时就会伪装发怒地大叫一声:“不许说”。我们又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以前游戏都是信手拈来,依然玩得不亦乐乎。童年就在奶奶的笑声中不知不觉过去了。
转眼,我上学读书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奶奶都会叫我把书上课文读一遍给她听,读完就睡。印象最深的是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猎人海力布》。这两篇课文让我和奶奶流下了太多同情伤心的泪水。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声音哽咽着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完。读完以后我和奶奶都泪流满面。慈祥的奶奶在火光中把小女孩搂在怀里飞向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天堂。奶奶说:“可怜的孩子到天堂就享福了”。我说:“、奶奶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奶奶说:“傻孩子,将来不管我去什么地方都会保佑你,永远不会让你挨冻受饿。”可怜的小女孩冻死在了大年夜,我夜夜抱着奶奶小脚安然入睡,做着甜甜的梦。我是多么幸福啊!我很庆幸有个疼我爱我的奶奶。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人身体就像一台运行的机器,总有损耗极限。身体一直很好的奶奶在73岁那年走路需要拐杖。眼睛看东西也模糊了,耳朵也有点聋。奶奶说:“73、84,阎王爷不请自己去,这两个年龄是人生两道坎,很多人过不去,我可能也要到天堂去”。但是,两耳不闻儿女事、安安逸逸度晚年的奶奶,凭着乐观心态和健康身体安然地度过了这两道坎。天天沉浸在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中乐哉悠哉。
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奶奶96岁那年春天,用三寸金莲走完了她幸运而完美的一生。没有一点预兆,静静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算上闰年闰月奶奶活了100多岁,四世同堂加上身体健康。奶奶葬礼上小碗被亲朋好友拿个精光。因为有个风俗,如果死者长寿,家庭兴旺,她葬礼上碗会被亲朋好友拿回家给自家孩子吃饭,寓意将来孩子也能长寿安康。奶奶走了,奶奶又没走。她留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生活上,积极向上的东西一直都印在我们心里,劲是浮财去了又来,这句话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云婷 ,网名,天山雪莲。 江苏泗洪县人。喜欢文学,相信文字可以带给大家无穷的快乐。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充实生活,滋润心灵。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