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传情之二:
戴永久
给缪金山(缪金山同志是我在大埨公社工作期间,缪埭大队原党支部书记,时为大埨窑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同志信摘
金山同志:
您好!有关工作,望多请示现任领导,多和干部群众商量研究,多想想一个干部应有的责任,特别是多为一般群众着想(如缪丙喜,周民官,还有西港队的唐学富,是不是这个名字记不太清,反正他是个复员退伍军人,为人忠诚老实,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一心为公。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这样想,我们的思想就能开阔一点,干工作实在一点,患得患失少一点。为了做好工作,担些风险,吃点苦头,受点委屈也就算不了什么。你说呢,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我痛恨那些“风派人物”,有求于你的时候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能连叫你三声“干爹”。一旦用不着你的时候,则“人走茶凉”,不理不睬,甚至能“投井下石”,置人于死地。我自己是不愿也不会那样做。我也善意地提醒你,注意防备这样的人,这是因为你们现在拥有求之而不可得的砖瓦物资,手中有审批权。有求于你的人肯定不少,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我建议你认真一读,大有益处。
我是“瞎子摸鱼”乱说一通,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对与不对,还望见谅。至于那些原来因种种心态,竭力反对过办厂,并曾千方百计使绊、泼水,给企业制造过种种麻烦的人,你不想搭理他们,我以为这是下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管他当时是什么动因,现在人家求你,这本质上就是对企业的认同,也就是认输。别人低头时,不能得理不绕人。上策是“以礼相待,满足需求”这种送上门来的“化干戈为玉帛”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我现在一切正常。随着在藏的实践,我深切感到:我这次援藏是一次极好的、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练良机,是幸运和幸福。为什么呢?人各有志。个人的追求也是千差万别。以苦求识、以苦励志、以苦为乐,“历尽艰辛好做人”的例证,古今中外,不乏其人。我这次也算是“天如人愿”吧,心中自有说不出的乐趣。假如现在就让我内调,我还真的有点惋惜呢。
这么说是不是想在西藏干一辈了呢,也不是。反正五年之期,不长不短,名正言顺,天经地义,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是什么力量在吸引我呢,是金钱、是享受、是权欲、是美色、还是名誉地位呢?非也!这方面你对我是有所了解的。
我所爱的是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风物人情;念及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和期盼。我好奇,我新鲜,我将满腔的热忱化为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不尽动力,向着既定目标奋力拼搏。我想尽一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为汉、藏民族团结之花培土,壅根。
我现在生活工作的环境是缺氧,没有菜吃,下乡得骑马翻山,野炊露宿。完全改变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条件。是,也不全是。说是:以上所说的陌生环境和艰苦条件,这是事实。说不全是:这苦里确实也有甜味,就看你能不能品尝出来。这就要看各人自己来感受和体验了。
现在,我开始知道和了解到一些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知识,它似甘甜的细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知识心田。这种乐趣,哪是随意可得的啊!这里地广人稀,工作任务不重。富余的时间,这既是人生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又是一个人潜心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素质,不可多得的良机。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应懂得“学而知之”和“不吃饭则饥,不学习则愚”的道理。学习机会如此之宝贵,何况我将近不惑之年,时间就更应珍惜和抓紧了。我想,这几年抓紧自学,不就等于是进三年学校吗。?
由于是自己要学,更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和效果。我自规划:要在尽力尽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这三五年内要在管理知识、机电知识、文化知识和领导科学及工作方法等几方面力争有明显地提升。计划有了,就在去做,收获多少,就由你自身的付出而定了。“勤奋换得知识来”古之常理,我等岂能例外。
就此搁笔。顺安
戴永久
一九八0年二日二十九日于加查

个人简介: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