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山不见了
文/张体心
四十多年前,在房山区燕化职工家属楼的南面,有一片生态自然的荒山野岭,连绵起伏,属燕山山脉,此地称为“猫耳山”。多年一直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无人开采,荆棘丛生,野花烂漫,时常有草蛇、刺猬一类的野生动物出没,虽然山上树木很少,但有许多酸枣树,我们经常宁愿手被刺扎疼,也要摘一把酸枣并迫不及待的放在口中,酸溜溜的调人胃口,这可能是荒山野岭中最好吃的果实了。居住在周边的村民开垦着自己的自留地,他们主要是种些玉米、地瓜、花生、蔬菜之类的作物,引来山水或其它生活污水浇灌,滋养着这片土地,静静地守候在这片荒山旁边。
俗话说穷山恶水,可是这里最让我们受益的是,有多处地下山水涌出,清凉可口,有人曾经化验过说ph值是偏酸性,近似中性,人们大胆地尝试做生活用水,有的直接饮用,打水是每天例行的事情,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山泉水吸引来不少燕化人乐此不疲的兴致,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人。虽然没有路,但日久天长,杂草被上山打水的人踩出了一条窄窄的小路。我从家属区向南穿过房山塔湾村,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常见到许多坟头,上面盖着纸钱,插着花圈、白帆,一个人走还真有些发怵。到打水地点大约需要半小时,有时天旱雨水少,山水就少,打水的人多就要排队,有时能等一两个小时,所以早晨很早就去,有时中午去,天热就等傍晚凉快再去,回来天色已晚也不觉的害怕,因为路上还陆续有人来往,倒班职工半夜也有人去,打水点在一个低洼处,旁边有一棵大树遮荫,四面环山,空气新鲜,就像个聚会点,大家互相之间几乎都认识,不认识的通过聊天也就熟悉了,有许多新闻消息都能在这里了解,场面和谐,有人一直坚持打水至今,但我没能坚持下来。大概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一户邻居,也是我的同事,在他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打水,一直坚持到儿子由学校保送出国上大学,我经常与他开玩笑说:“是你用山泉水养育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笑脸上带着满足。
除了山泉水,还有西面的猫耳山,可以说自然风景更美,远远看去,形态各异,每天我们看着夕阳落山的景色好惬意呀!这里的山并不高,是丘陵地带,但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却盛名已久,据说它的价格还不菲呢,有些开发商发现花岗岩的宝藏,一时间临时采石厂热火朝天地在山里边开花了,每天传来震天动地的炸石爆破声,还有叮当震耳的凿石声。在艰苦的环境下,采石工们冒着太阳的暴晒,满脸石粉,用电机切割,把加工好的花岗岩石材、石块摆放整齐,然后装上重型卡车运走创造财富。没多久我们的视野开阔了,那片天然美妙的山石不见了,高高的山石悄然失踪了,只留下参差不齐的山石根处的痕迹,几处认为没有价值的山包被遗弃,还在沉睡,作为就地取材的原始石景,后来附近的村民拆迁了。

2016年的一天,荒芜人烟的荒山沸腾了,建设大军开进了这片荒山,北京市与房山区规划实施了修建“房山地质岩公园”,据说投资几个亿,规模不小,经过近三年的修建,现在已大见成效,面貌焕然一新,绿化带已经形成,原有的一处墓地已被高大茂密的松柏掩蔽起来。公园建在洪寺村、塔湾村的地境上,与房山卧虎山公园北门相连接,相对的大门上方卧着一只巨大蟾蜍石塑像,我想这里的寓意可能是“怯病防灾”的良好的愿望吧,因为蟾蜍属药材是五毒之一。在公园外靠北建造了一条二十多米宽的排污水河道,将燕山的雨水引入房山的主河道,旁边埋设一条生活、工业污水管道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使其分开利用,具有现代设计模式。公园内修了一条公路,随着起伏的山坡蜿蜒向上,水系、电力俱全,路灯亮了。有不同景观树种,路两边种有各种花草树木,粉红色的桃花,耀眼夺目,蜜蜂执著地采着花蜜,蝴蝶飞落在花丛中,浓郁的丁香花香随风飘溢,沁人心脾。在园中心,湖水荡漾,五颜六色的鱼儿自由的游弋供游人观赏,水边、树枝上的鸟鹊欢快地飞迎着,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色。这里还修建了汉白玉石桥、墙制长廊、观景楼台、石制白龙塑像、假山石,荷花池、人工湖等景观。园内设计新颖,就地取材,吸引了燕山居民前来观赏。虽然公园还在建设之中,并没有正式开放,却不断有游人们到这里观赏、散步、留影。
最醒目的是正准备开业的蒙古风情园,大门上方横栏标有“哈萨尔部落”的牌匾,用短竹竿围扎的栅栏上方飘着各色小彩旗,非常醒目。广告食谱标有蒙古风味的烤全羊,特色羊肉等菜肴。排列整齐的蒙古包坐落在园内、外的空场上,内设餐桌,椅,供游人聚餐。宽敞的空间,还有休闲娱乐的歌舞厅,据听说歌手和服务人员都是蒙古族年轻人,蒙古包里不时地传出悦耳动听的草原之歌,走到这里,我们仿佛来到绿色的大草原,看见一群牛羊正在吃草,心情无比舒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风光秀丽,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声音回响在耳边,听说这里还是房山区旅游景点之一,城关地区还组织各村村民,在这里举办健步行活动,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燕山居民创造了一处娱乐场地,这里景色迷人,发展空间无限,不久将会成为较大的游览区,作为我是第二故乡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相信祖国山水会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天更蓝,阳光更灿烂。

简介张体心,女,1955年12月26日出生燕山迎风离退休中心退休职工。燕山石化公司文学协会会员;房山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12年6月在“燕韵诗社”兴趣小组学写诗词,多首诗词、散文刊登在《房山报》、《燕都》、《石化老年》、《燕山油化报》、《老同志之友》等刊物。小说“兄妹情怀”、散文《我的姥姥》等代表作及诗词在《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登载。邮编:102500电话:13683217248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迎风杏花西里15-4-402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