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诗风论坛消息】由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与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王端诚行吟诗歌诵评会”于2020年12月19日在渝中区“人和书院”举行。
重庆市作家协会特派创联部陈梅女士为代表赴会并讲话。
重庆市文学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卫洪出席并讲话。
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陈仁德宣读了凌泽欣会长的贺信,万龙生院长作主题发言,周琪副院长作重点发言,对王端诚行吟诗歌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评价。
军旅作家师运山(斯原)大校、重庆大学魏锡文教授、工商大学周之涵博士和段庸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康清莲教授(书面)在会上对王端诚行吟诗歌也作了分析和论述。
黄中模所长对发言做了总结,肯定了王端诚行吟诗歌的成就和新诗格律化的实践,并评析了王诗“雋雅清丽”的艺术风格。
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著名表演艺术家郝鹏寿应邀作了示范朗诵,朗诵了徐志摩《再别康桥》和王端诚《伦敦康河撑篙》两首诗作。接着,吴宏光、刘咏梅、石家远、陈建军、曹建红、裴玉玲等十位诗友朗诵了王端诚新、旧体行吟诗歌作品。
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邓庆伟及沙坪坝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清泉等三十余人出席会议。
大溪沟街道党委朱传福书记到会祝贺。
会议收到各地诗人学者的贺诗贺词十余件。
“诸子兰亭”文化艺术公司于宗涛董事长主持了会议。

附一:
王端诚行吟诗歌作品朗诵安排
朗诵者及朗诵内容
王端诚自诵
【旧体】
一剪梅 启程三度入欧
银翼凌空意正遒,行遍天 涯,又到南欧。申根国度几番游, 别样风情,一样金秋。
平生历过种种愁,爱了行 吟,別了烦忧。古书读罢读环球。 一样胸襟,别样风流!
【新诗】
莫斯科郊外的黄昏
莫斯科郊外美丽的黄昏
教堂的塔尖挽留着浮云
柴可夫斯基舒缓的旋律
弥漫在远远近近的乡村
那炙热的骄阳已经退位
即将登场是璀璨的群星
晚钟演绎列维坦的画意
红霞编织玛丽娜的爱情
相携在昼夜的边界漫步
温柔的帘幕隐没了山林
普希金拨动我们的心弦
去与俄罗斯大自然共鸣
于是我和你化作了星星
异国的夜空啊尽情飞行
~~~~~~~~~~~~~
苏 勤朗诵
【旧体】
初抵开罗
行过天方天尽头,
一江秋水向天流。
黄沙夹岸名城在,
青石为丘古迹留。
半日时差迟客梦,
廿米海拔近船楼。
此来跨越苏伊士,
浪迹环球又一洲!
【新诗】
初夏傍晚的伦敦
我来了你初夏的英伦
塔桥背景是满天红云
借一艘泰晤士河游艇
去亲近河面彩色波纹
好个英格兰美丽黄昏
音乐咖啡伴满座丽人
大本钟敲走一个白昼
苍茫又一次拥抱楼群
暮霭中在唐宁街逡巡
醉迷了这不列颠风情
我的心已经作好准备
随时邂逅济慈或拜伦
趁夜幕现在还没降临
快安排好今夜的梦境
~~~~~~~~~~~~
刘咏梅朗诵
【旧体】
南京偕海棠女史游燕子矶
金陵城外燕矶头,
泻尽滔滔万里愁。
眼底雄关凭指点,
身边才女伴吟讴。
山川形胜今如昔,
人物风华去未留。
叹罢南朝兴废事,
临江一笑复何求!
【新诗】
渡雷州海峡
新月一弯又与我同行
海风几阵更殷勤相伴
浪涛荡灭离岸的灯火
黑幕保卫前方的航线
新月亲昵地俯看大海
微风温柔地抚摸船舷
浪涛轻摇着我的身影
沉睡是那白昼的景观
新月作别黄昏的半岛
清风吹来长夏的海南
渡轮紧随浪涛的旋律
人天合奏海夜的和弦
迎面一片绚丽的灯火
到达今生又一个彼岸
~~~~~~~~~~~~~
石家远朗诵
【旧体】
访遂宁
北出渝州是遂州,
春情夏景两相收。
湖光灯影阑珊见,
村路古街浪漫游。
荷蕊初开圆昨梦,
灵山再上挈良俦。
多愁唯有涪江水,
天地悠悠静静流!
【新体】
威海刘公岛等待致远舰
致远舰早已经出海
百年后我匆匆赶来
夕阳下久久地徘徊
把胜利的消息等待
致远舰百年前出海
到今天早应该归来
沙滩上苦苦地徘徊
把返航的消息等待
致远舰消失在大海
有波涛把消息传来
说致远不需要等待
早停泊在我的心海
我心海有深深港湾
致远舰将驶向未来
~~~~~~~~~
陈建军朗诵
【旧体】
意大利威尼斯乘舟逛街即景
无路无车一古城,
市场即海客如云。
穿梭小艇街中过,
曾渡莎翁剧里人。
车行阿尔卑斯山望雪
初离意国雨兼风,
德奥边城暮色中。
浪迹天涯人未老,
此山却是白头翁。
【新体】
夜访悉尼歌剧院
几张帆停泊在情人港
卸下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听晚风拨动树梢的琴弦
奏起荡人心魄的名曲
几张帆驶离了情人港
负载着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
看夕阳掀起金色的海波
装点人生舞台的绚丽
今晚我登上了这条船
化身为一个浪漫动人的故事
几张帆承运纯真的心灵
去与相通的心灵团聚
我的心也有深深的港湾
正可供这帆船永远栖息
~~~~~~~~~~~~~~~
周 琪朗诵
【旧体】
荣昌百竹园题刻
春夏复秋冬,倚窗秀影重。
朝迎庭畔雨,暮伴岭巅红。
不可山居缺,犹期旅驿逢。
归吾诗笔后,枝叶更情浓 !
【新诗】
再别双桥
踏着早春的足迹走来
披着春深的芳香离去
采得一片动人的风情
留下一串迷人的诗句
渔舟在湖面轻轻游弋
拱桥传递古典的情趣
青山倾倒在湖的怀中
梦里相思盛夏的芙蕖
黄莺唱起晴朗的晨曲
伴随多情善感的步履
桥上那位摄影的人儿
正是湖中倒立的仙女
怀着早春的向往走来
携着春深的依恋离去
~~~~~~~~~~~
黄中模朗诵
【旧体】
念奴娇·九江石钟山怀古
天涯奔走,早经惯,身外 雷鸣风吼。伫立危亭,声震处, 道是鄱阳湖口。水石相邀,湖 江约会,令我心仪久。此番情结, 聚来旧侣新友。
当年苏子曾游,泛舟明月, 逞雄谈诗酒。石钟山前云烟渺, 文正遗勋难朽。堪笑周郎,功 名轻误了,知音红袖。书生本色, 柔情豪兴兼有。
【新诗】
高雄夜晚的爱河
大海送来了一条爱河
正从高雄的胸中流过
水声欢快地唱着夜歌
灯影伴随着群星闪烁
小艇驶在夜晚的爱河
微风轻弄脚下的柔波
谁家笙管飘出了雅歌
娓娓地正把心事诉说
怎能不爱高雄的爱河
呼吸接连大海的脉搏
梦幻精灵弹奏起秋歌
心海也有潮汐的起落
对爱河唱支古老情歌
心和歌一起坠入爱河
~~~~~~~~~~~~~~
裴玉玲朗诵
【旧体】
芬兰小镇行
芬兰多小镇,常在水之涯。
绿树沿街立,红房傍日斜。
昼长亲北极,地静远中华。
木屋同留影,借来异域家。
【新诗】
车行爱尔兰道中
专车与旭日同时出发
约会北爱尔兰的田野
清风亲切地赶来随行
说她也有远方的情结
蜿蜒的公路通向天涯
依然眷恋着座座农家
送别的鸟儿说些什么
停车问问解语的野花
异国他乡的夏日景象
西方风情的天然油画
沿着树篱深处的林荫
走进诗人雪莱的笔下
成熟的夏天已经到了
收获的金秋还会远吗
~~~~~~~~~~~~
吴宏光朗诵
【旧体】
葡萄牙罗卡角情思
葡国诗人有好诗:陆止于 此,海始于斯。西经九度已偏西, 车止于此,舟始于斯。
罗卡我来一望之,身止于 此,心始于斯。战争但祈永消弭, 恨止于此,爱始于斯!
【新诗】
大海的缪斯鼓浪屿
上帝说这大海也需要有音乐家
鼓浪屿于是作了大海的贝多芬
他指挥海波敲击两米高的礁石
演奏出一曲曲振魂荡魄的交响
上帝说这大海也需要有绘画师
鼓浪屿于是作了大海的达芬奇
他把那蒙拉丽莎含蓄着的微笑
投射向日光岩化为皎洁的日光
上帝说这大海也还需要有诗人
鼓浪屿于是作了大海的勃朗宁
这岛上条条婉转缠绵的林荫道
就是她永写不完的抒情十四行
鼓浪屿是上帝派驻大海的缪斯
用艺术共鸣着我的愉悦和忧伤
~~~~~~~~~~~~~~~~~
曹建红朗诵
【旧体】
自瑞典渡海之丹麦
南渡之丹麦,临风一举觞。
轮因波浪舞,人为海山狂。
晚照红妆映,轻鸥碧水翔。
前方童话国,故事满城乡。
【新诗】
长沙城畔的傍晚
岳麓山是一位爱诗的女郎
吟出了新作是璀璨的夕阳
那西山的晚霞是传世佳句
收录进永恒的春景与秋光
归林的群鸟是知音的读者
环绕在她身边快乐地飞翔
应和着山与水情感的律动
共鸣着美和爱销魂的吟唱
那湘江是一个匆忙的游子
暮色中追赶着明日的朝阳
朦胧的橘子洲是他的信物
馈赠给岳麓山每夜里珍藏
岳麓山和湘江是幸福情侣
约会在古城畔正地久天长
~~~~~~~~~~~~~~
李智镕朗诵
【旧体】
车过内蒙草原
塞外胡风劲,驱车过草原。
浮云抛落日,碧野漫长天。
直道随心逐,群羊入眼看。
契丹千载月,犹自照边关!
【新诗】
雷公山中遇苗女歌舞
清晨攀上苗岭高峰
仙乐飘飘响彻云中
一群苗女山巅歌舞
艳如朝霞婉若春风
清晨攀上苗岭高峰
妙曲融融沁我心胸
一群苗女山巅歌舞
花影摇摇流水淙淙
清晨攀上苗岭高峰
笑语声声意外相逢
热情邀我同歌共舞
临别依依摄影留踪
一群苗女山巅歌舞
旅途今日万里晴空
~~~~~~~~~~~
万龙生朗诵
【旧体】
环球韵影
平生经历半环球,
足涉亚非与澳欧。
列国人文方外事,
异邦山水眼前秋。
景添雅兴催行色,
心有痴情助壮游。
一阕诗成传网络,
车中击键也风流!
【新体】
伦敦剑桥康河撑篙
夕阳下我来康河撑篙
寻访一位熟悉的诗人
像他那样轻轻的来去
荡漾这波光中的艳影
告诉你我是寻梦的人
诗歌是我永恒的生命
暮色中我来康河撑篙
寻找诗歌丢失的灵魂
告诉你我生命的挚爱
诗歌是我永远的情人
今夜晚我来康河撑篙
拥抱心灵的至洁至纯
康河撑篙依然是沉默
新月一弯作别了英伦
附二:
评论盛会多知音---“王端诚行吟诗歌诵评论会”嘉宾发言总结
文/黄中模
诸位嘉宾与诗友,上午好!在这高朋满座的盛会中,倾听了各嘉宾精彩评论与发言,颇受唘发,大会确定我为评论此作总结,只能即兴发言,有不周全者敬请谅解。
在端诚已出版的十多部诗集中,行吟诗占了极大部分。特别是近期出版的《我的诗歌地图与人生轨迹》与《微斋十四行》,犹为集中。其特色受到在座嘉宾与评论家的高度赞许:
一、其行吟诗歌反映现实的界面,非常广博。这些作品,无论是“登临齐鲁衡粤”、“观景宝岛山水”、 “行吟欧澳日俄”,描写中外历史与现实,都非常优雅广博。如魏钖文先生肯定这是继承中国古人以“读万卷书,行乃里路”的优良传统,是“行者无疆同世界”、是“真正的地球村人。”诗人万龙生则赞扬,端诚在“当今中国行吟诗歌队伍中”,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的行吟诗人。其诗反映中外历史与现实,是中西行吟诗歌遥相呼应的佳作,能振兴行吟诗歌的大业。
二,其行吟诗歌的内涵的深度与艺术成就,在诸位发言中,获得新的赞赏。诗人万龙生从总结中外古今著名行吟诗人的成就中,认为端诚“的作品灵动、隽雅,纯正,深得风人之旨”,读之“如饮醇醪”,其效果:可“重振行吟诗风,推动行吟诗”、特别是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周琪的评论中称赞其诗表现出“清音一曲是情真”;工商大学周之涵博士的评论:认为其“行走的诗”,可转化为“诗的行走”、即促使诗的发展。他从其十四行诗集中,看到了新诗有“建筑之美”、“韵律之美”、“音乐之美”,而且“文辞清丽隽雅”,这种格律体新诗,是“新诗的发展方向”,可改变当前“新诗直面困局”。这些评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上述评论所言“隽雅”、是指诗的意蕴深厚典雅,即斯原评论的“诗意与诗味有机融合”。清丽是指其诗的艺术特色,清澂秀丽,二者相联,是指诗人的艺术风格与境界。用“隽雅清丽”来概括端诚行吟诗歌的艺术风格,正与诗人自觉锤炼的诗风不谋而合。
所谓艺术风格,是艺木家创造艺术作品个性表现相对稳定的特色,是诗作个性成熟的标志,凡著名诗人皆有独的艺术风格。故刘勰以“惊采绝艳”评屈原、诗界称杜甫的艺术风格为“沉郁顿挫”、李白诗是“豪迈雄放”。可见诗人是否有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是评价诗人艺术成就的最佳标准。此前,本人曾询问端诚,其行吟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什么?他回答正是上述的“隽雅清丽”。这是他的行吟诗歌所达到的较高水平,乃是他能走在中国行吟诗坛的成功的艺术造诣。
端诚的行吟诗歌为何能取得上述成就?根据诸位嘉宾的评论,可知有三:
1,家学渊源,其家学有晚清著名政治家、著名诗人宋育仁的学术传统,故能助长天赋。自幼及长,读千卷书,为传承民族诗歌传统打下根基。此即斯原评论:“学养与创作相互砥砺”,这是他的行吟诗歌获得成就的文化背景。
2,“行几万里路,景即诗歌”。此论见端诚的《我的诗歌地图与人生轨迹》开篇自撰楹联。这与传统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彦和《文心雕龙.明诗》、“观古今胜语,皆由直寻”(钟嵘《诗品》)的古典诗论,如出一辙,这是他获得成就的理论基础。
3、长期参与组织诗词学会16年,少年写诗,壮年勤耕诗圃,并为适应诗歌在当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新世纪初即与《东方诗风》同仁共同提倡格律体新诗,并以创作实践提供示范,这即周琪发言敬佩端诚“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这是端诚获得成就的时代因素。
本次研讨评论会的特点:
1,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结合。诗人写诗,需要评论家研究与评论,方可从理论上详善发微,曲尽其妙,彰显后世。如郑笺《诗三百》,仇著杜诗详解即是。此次评论端诚之诗既有诗人兼评论家,也有重庆大学、重庆师大、工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文学院的诗歌研究专家,故能从中外行吟诗发展对比及从诗歌艺术风格特色的理论不同角度,去评论其诗。综合各方评论,诗人的艺术成就,可见其详。
2,老中青三结合。本次评论的嘉宾,既有老年诗人与诗歌评论家,也有中青年的诗歌研究专家。最年青的如工商大学文学院出席本会的博士,乃是80后的诗歌研究专家。本次评论会,故能兼及众长,溶合各方智慧。
3,评论与朗诵相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
不足,故永歌之”,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本次会议,朗诵微斋行吟,既有朗诵专家的表演、也有诗人、学者及老中青诗人朗诵他的传统诗词和格律体新诗,较之单纯研讨,坐而论道,更能深入理解诗人的诗歌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