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土的新犁.巨大的创造
一一仿古体新诗初读
于献龙
新时代中华诗坛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得新奇诗花遍地开放。这就是赢得诗词爱好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仿古体新诗的涌现。八年来仿古体新诗研究分会已遍布22个省,会员达万余人。微刊阅读量一次达50000余人。她虽然在成长阶段,但已彰显出无比強大的生命力。

强大生命力在于古体与新诗的融合。诗体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最早的诗歌是《诗经》,大都是四言、五言,以民歌为主体。公元前4世纪楚国诗人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叫做楚辞,打破了四言形式,发展到五、七言。到汉代出现了汉乐府民歌,大部分是五言形式,长于抒情,善于用比兴手法。南北朝时期创造了七言四句七绝体。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留下了五万多首唐诗。到了宋代叙事中抒情,抒情中叙事,用散文句法,这就是宋词。五四革命中出现了自由体新诗。诗体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出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变。国家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经济总量排在美国之后居第二位,脱贫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奇迹,科技突飞猛进,许多领域创造了世界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踏步前进。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治国理政经验受到许多国家青睐。文化空前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世界各国人民仰慕中国,歌颂中国,学习中国。这个新的形势给文艺创作提出了新的任务。给诗歌的发展奠定了盘石般的基础。也为诗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新形势呐喊着诗歌要创新,必须创新。诗人们在探索,在实验,一种新的诗体一一仿古体新诗沐着骄阳,迎着春风呱呱落地了。这种新体把古体诗与新诗融合在一起,酿出了新酒,新酒芬芳,新酒醉人,新酒价高。她摆脱了律诗的束缚,吸收了新诗的灵气,犹如果老树架接的新枝,更茁壮,更挺拔,更娇艳。创出了诗歌发展的一种新体,开出了诗坛一朵奇葩。

强大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的融合。著名文学家,国家一级作家鄂华曾说,古体诗与新诗犹如铁道上两根钢轨并行前進,永远难以交叉。古体诗是几千年积淀成的中华诗塔上的瑰宝,是经过多年摩挲砥砺而形成的文学体裁,我们的列祖列宗用它抒情志,明教化,寄神思,逞才情,历代诗人用生命写成的古体诗词,使人感动。它的形式,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令后人感动、惊异、爱慕。新诗的本质特征是自由,它摆脱了古体诗在律法、韵法、章法上的束缚,以联想自然,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虚实相生的特点吸引诗人写作和读者阅读。它活泼、浪漫、韵含着勃勃生机。仿古体新诗将这并行百余年的两根钢轨融合成一体,像将两股麻丝一样搓成了大绳。这种新体既有古体诗的天然元素,又有新体诗的固有的因子,将古典的优雅与新诗的灵性融合到了一起,使诗体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生命体更茁壮,更有顽强的生命力。请看古越的《明珠归汉一一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年》“沧桑百代/明珠投暗/殖民不平填义气/传神《陈真》霍家拳/当年港人《中国心》/激励华夏千千万/洗恥复兴成伟业/紫荆芳菲二十年/偶闻街头京语/又见龙桥飞渡/祖国特区骨肉联/朌三地同德/共济风雨/一扫乌云霾雾/再续汉唐盛世篇。”共15行,这是新诗的框架。由诗经体四言起,接下是古风体七言,又两句六言,一句五言一句七言,一句四言,两句五言结句。为表达诗的立意、主题,灵活地采取古诗体的句法,需几言就几言,象摘果子一样,顺手摘来,搭配成一体,混然天成。它彻底地突破了七律、七绝丶古风体的限制,不讲平仄,不尊韵法,把四、五、六、七言句巧妙地揉到了一起。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它又体现了古体诗、新诗母体上的基因。这种新的自由,充分抒发了作者对香港回归二十年的辉煌成就的满腔热情祝贺的喜悦心情,这种新的形式,是一种独创。它区别于台湾电脑博士范光陵先生在2O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古体诗"。“新古体诗”也是对律诗的一种改革,但它还是在七言或五言框子里转。只是不尊平仄而已。我在没接触仿古体新诗之前,曾试探着将七言古风,五言古风融在一起,写了近百首,自觉得也顺畅,还起名曰“古风新体"。但也没有突破七言五言的限制。写了一些仿古体新诗之后,体会到,这才是新体,它很自由,甚至把两言、三言都融了进来。这使诗体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变化。象唐诗到宋词的变化,宋词到元曲的变化一样,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将使诗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强大的生命在于政治与艺术的融合。文学艺术有两个标准,即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对诗歌而言就是“言志”标准,亦即思想标准和审美标准。毛主席说;“我们要的则是政治与艺术的统一。”我理解就是在精美的文字中辉发出诗的灵魂,亦即诗所言的思想。这种辉发就是政治与艺术的统一。人们所以喜欢古典诗词,不仅仅是它优美的形式,精美的语句,优雅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所表现出的诗人所代表的民族的精神内涵一一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宽宏的胸怀,自然的意趣,诗所体现出的引人入胜的情感魅力。仿古体新诗继承和发扬了古体诗词的优良传统,与新诗结合之后,使政治与艺术的统一更上了一层楼。古越的《明珠归汉》,通过四、五、六、七言和音乐般的韵律的艺术美,发出了颂扬回归二十年辉煌成就,和盼望“三地同德”“一扫阴云霾雾”的心声。“当年港人《中国心》激动华夏千千万/洗恥复兴成伟业/紫荆芳菲二十年",七言句句优美,字字抒情。“中国心",“千千万",“成伟业”,“二十年",诗人的喜悦心情,祝贺情感跃然纸上。“一扫阴云霾雾",“再续汉唐盛世篇”抒发了诗人对乱港分子和西方敌对势力的憎恨,及对平安香港的渴望。这是多么好的将审美情趣与现实政治思想统一的作品啊!我在阅读仿古新体诗时感到凡写仿古新体诗的诗人都很好地将政治与艺术统一起来。沒有发现那种无魂诗、花瓶诗,即只有景物没有思想的诗。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琦琦的〈巾帼英雄谱〉读后感想》,赞扬诗人对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四位女英雄的讴歌,这四首仿古体新诗,首首都是政治与艺术统一的精品。诗的意境高远,情感饱满,韵律优美。“金戈铁马盖世名",“木兰美德传虞城",“忠君爱国医社稷“,“屡伐胡虏大功成“,“官至威宁候显赫/巾帼美誉丹书荣”,“损躯身死举国泣/香魂一缕佑康宁”,句子美,意境美,是难得的中华颂歌。

强大的生命在于文雅与白话的融合。读仿古体新诗,我强烈感到新体远离了跩文、朦胧、装相的旋涡。树立了新的诗风,在大众化的征途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读起来上口,记起来入心,诵起来感人。轻浅中显出高雅,白话中蕴含文彩。唐朝司空图说:“浓尽必枯,淡者履深"意思是说词藻过份浓艳,文思定出枯涩,轻淡朴素描写反而更深。明代布衣诗人谢榛说:“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文艺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请看燕子的《闻嫦娥探月》,“神器震旦行/壮举环宇惊/百代飞天梦/中华扬威名/采样月面雄姿展/高端科技惠民生/穿云破雾/万里新程/回归返仓/翅首喜迎/嫦娥五号功无量/豪迈盛世耀汉青"。诗的用语是平白朴素的,大众化到了人人皆懂的程度。白话表达了重大的选题,抒发深邃思想。这是一种清新的文雅。“百代飞天梦/中华扬威名。”几千年来人们梦想能看看月球啥样,今天的共和国实现了。“采样月面雄姿展”,“翅首喜迎"这美妙的句子是从口头语言加工而成,抒发诗人对嫦娥五号的祝贺和对成功回归的喜悦之情。看,人们都昂首眺望嫦娥回家,心里无比喜悦。这是诗化了的白话,是锤炼后的口语。达到了“三贴近”的要求。“飞天梦”,“扬威名",“功无量”,“耀汉青",美仑美奂,撩人喜爱。

我读过诗友们的仿古体新诗,都具有语言平朴的风格,大赞!下面将我初读的感想凑成一首小诗以结束此篇。架接苗茁壮/古今融合旺/铁牛开新土/黍阵翻绿浪/诗韵滚滚流万代/和风熠熠飘吉祥/秋光满目五彩山/泉源溪水汇汪洋/青丝头/染白霜/小舢板/巨轮航/独创体裁成一统/现代杏坛沐骄阳。
于献龙简介
于献龙 1939 年11月生。研究员。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历任长春市社会科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长春市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吉林建工学院客座教授,长春市政协副秘书长。长春经济学会会长,《企业领导》主编。现任长春市汉俳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创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出版《思维的印迹》《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等四部理论专著,出版《诗说长春》《英雄风采》《中华百孝颂》等五部诗果,出版《舞翰耕书》散文集。主编《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等八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