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识别,扫描图中二维码获悉丁会仁官方网。
作者:丁会仁(北京)
【莫言老师的推荐语:“作家以饱含深情的故乡之情,用散文笔调详细记录了赣北农村大地变迁的雄伟画卷,静静诉说着鄱阳湖的喜怒哀乐,赣鄱大地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曾经辉煌过的江西肯定会后发制人。】
土地承载着上一辈人的希望,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可以长出蔬菜和粮食的地方,那是生存的根本,我的记忆从父母的责任田开始,丁村的记忆最初不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一个吃不饱喝不足的年代,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要强女人,只可惜外公外婆生的太多,没有送母亲念书,如果那时候母亲只要上了小学几年级,母亲都可能是吃公家饭的,母亲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识大局的人,母亲穷一生,把我供读出来,这是她的伟大之处,但在那个年代,能有口饭吃就不错,父母只送我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当然,我的学费从初中开始就是先上学后交学费,那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父亲是当过兵的人,凭借自己的手艺挣的零用钱,几乎什么都干过,做过厨师,去过南昌做油漆工,跟着别人打金打银,最稳定的还是厨师,这源于他在福建当过几年兵,大部分部队时间是饮司兵,这样父亲一生喜欢了厨房的天地,也是我们的口福,只是父亲转业没有分到工作,父亲非常失望,父亲那一批战友更是遗憾了一生,父亲说在那个年代,能活着转业就是幸运,他把青春献给了军装,他说他不后悔当了2年兵,如果他没有当兵,他会后悔一辈子,我一直以为父亲是有一种军人情况,今年父亲让我弟弟的儿子也即他的孙子丁科硕去广西又去当兵,父亲很高兴,在他的心里是“光荣之家”,他有深度的部队心节,我不知道在他内心是不是有某种遗憾。
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这个性格传给了我,父亲在轰轰烈烈的农村集体公社中,那可是一人抵二人,年轻时的父亲高大英俊,是劳动模范的,是可惜父亲从小便遭遇到爷爷奶奶的分离,爷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去了鄱阳县,一去不复返,奶奶也嫁去了瓷塘下,实际上我大爷和我父亲是他的奶奶带大的,这在农村实际上是受欺负和排齐的,如同孤儿一样,父亲是很孤独的,从小到大都受到村里人欺负,一直到我在县城买了房安家,当然我也是受到个别人嘲讽和排齐的,这也是我母亲要强的地方,穷得硬气,父亲很多主见由母亲拿主见,大字不识100个的母亲是非常聪明的人,她的基因大部分遗传给了我,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母亲的小母指是弯的,我的小母指也是弯的。那个年代,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勤劳致富的佼佼者,我记得在干旱季节,父亲总是比人家早到占住“车水”的码头,记忆深处,天还不亮就开始出发了,我是睡到天亮后送早饭给父亲送去,路上有时侯偷偷吃一口,那时的日子,有一碗“隔夜饭”吃,那是相当的幸福和幸运!
多年以后,我在研究为什么那时候的土改打倒了那么多的人,他们的后代又如此优秀,在各个岗位和几乎每个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土改让一批乡坤消失了,乡土文化不再保存,乡村遗留下了更多的漏习,但是那些乡村能人的基因和耕读世家的精神都传给了他们的后代,他们更加努力和勤奋付出,和他们的先辈一样努力付出,在很多时侯,他们脚踏实地的付出,才换来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些通过打倒一切得来的东西也会被别人打倒一切而失去,多年后,我在写《大国企业》一书中,我对比百年企业史,发现惊人的相似,土地仍是那些土地,但土地的主人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武汉大学MPAcc,中国人民大学MBA,中国矿业大学MBA,中央财经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MBA硕士生校外导师,独立作家,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著有畅销书《大国企业》《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曾创作诗歌《武汉,挺住!》《钟南山,您就是那座山!》、《北京的初冬》,散文随笔《故乡的梦松堂》、《感恩!2020》、《村东南的大塘》、《丁仙峰下的回忆》、《在南院的日子》、《学会沉淀,向阳而生》、《那一年,我遇见了会计》、《这一年,我在美国》等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