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是我唯一的事业,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
----石光银
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8岁入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到实利。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2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治沙英雄”称号。

1968年,任原海子梁公社圪塔套生产队队长。
1969年——1974年,先后任原海子梁公社圪塔套大队大队长。
1975年——1980年,任原海子梁乡同心干村主任、党支部书记。
1981年——1983年,任原海子梁乡南海子农场场长。
1984年至今先后任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1989年——1998年,任原海子梁乡党委副书记。

石光银先后被定边县委、县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陕西省委、省政府多次授予劳动模范、治沙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标兵、陕西省扶贫之星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全国绿化十杰、国家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生产者、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全国国土绿化贡献人物、全国十大农民科技致富能手、“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人物称号等荣誉称号;被国际名人协会评选为国际跨世纪人才、出席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会议,并介绍治沙经验。2002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林农杰出奖,为我国的治沙事业赢得了世界赞誉。曾十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是县党代会代表、县人大代表,榆林市党代会代表、榆林市人大代表,陕西省党代会代表、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党代会代表。
(二) 治沙英雄先进事迹
治沙英雄--石光银
七十年前,在定边县海子梁乡圪垯套村石家湾一户姓石的人家降生了一个赋有传奇色彩的男孩,长成了敢与大自然抗争、敢与“沙魔”叫板的身躯高大的庄稼汉,以至成为了今天全国赫赫有名的劳动模范、全国第一位治沙英雄。他就是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石光银。


他的家乡地处毛乌素大沙漠南缘腹地,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呼啸的风沙是伴随这里人们生活不变的“交响曲”。年年种下的庄稼苗、盖起的土坯茅草屋,都被一场场肆虐的风沙覆盖、压塌,庄户人家被迫一次次搬家,牲畜被掩埋、小孩被沙尘暴刮走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家过着“沙进人退”的凄惨生活。幼小的石光银恨透了无情的“沙魔”,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将它制服。
1967年他当大队长期间,率领乡亲们奋战三年,栽种成了1.4万亩荒沙网框林,为他后来大面积治理荒沙、碱滩积累了经验。
1984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国家出台新政:允许个人承包治理“五荒地”,犹如一剂强心针,让石光银心潮澎湃。他辞去了海子梁乡政府副书记、南海子农场场长职务,丢掉“铁饭碗”,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治理荒沙、植树造林”的大旗,与海子梁乡政府签下了承包治理南海子农场3500亩荒沙合同,他带领七位治沙伙伴,经过潜心努力,加上天公作美、雨水充沛,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居然达到了85%,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走治沙造林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1986年,石光银顶着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压力,和定边县国营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4.5万亩荒沙合同,真正拉开了他治沙造林的大幕。他眺望着茫茫沙海,深深地沉思着;他走进沙漠,坐在高高的沙梁上,尤其看着狼窝沙这块面积最大、条件最恶劣、最难啃的硬骨头,陷入了苦苦的思索……终于,他心里终于有了谱。第一步,在乡政府门前破天荒地贴出了治沙造林“招贤榜”,一下子在当地老百姓中炸开了锅,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说他瞎逞能,有人叫他“石灰锤”。但是,他的敢为人先的举动和气魄,还是打动了十里八乡的有志者,积极报名参加,人力问题解决了;第二步,成立了榆林地区乃至全国第一个股份形式的农民治沙企业--“新兴农牧场”稳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第三步,解决买树苗资金问题,石光银明白:没有钱,将一事无成。于是,他带头变卖了自己家里几乎所有家当和全部牲畜,他的行动感染了追随他的治沙人,大伙纷纷响应,凑足了十万元买回了树苗,便在他家支起了七口大锅,供近二百人吃饭;第四步,石光银率领治沙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沙漠进军,打响了大战狼窝沙的战斗。经过三场艰苦战役,终于让狂傲的“沙魔”低了头。

石光银共承包治理了长茂滩林场70671亩荒沙、碱地,期间,在承包的国营、集体荒沙、碱地反复造林(含补种)154500亩,把荒无人烟的大沙海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洲,生成的植被犹如绿色地毯,几乎覆盖了全部沙漠。石光银的治沙造林业绩,影响带动了当地农民群众踊跃承包治理荒沙约6万亩。
1994年,承包治理海子梁同心干村、圪垯套村盐碱地5万亩,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
1996—2003年,先后承包治理了定边县盐化厂湖区苫湖地7.5万亩、国营长城林场十里沙荒沙地5万亩、定边镇蔡马场荒沙地829亩,栽种的树木成活率分别为95%和90%以上。

石光银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累计承包治沙造林面积25万亩,总共定边县北部沙区人民完成造林治沙、治碱面积为324000亩,为定边县铸造了一条百公里长的绿色屏障,促进了定边县生态建设的进程,绿色生态、文明生态基本形成,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突显:沙区粮食产量由八十年代的亩产300斤左右增加到现在亩产上千斤,一跃成为全县的农业示范基地;沙区的经济作物由八十年代洋芋、白菜单一品种发展到今天的温棚、温室蔬菜等十多个品种的经济作物;沙区人民的人均收入由九十年代初300來元上升到现在的人均收入近万元;沙区人民的住房条件由六、七十年代的土平房建造为今天的砖瓦、楼板房;沙区道路有过去的凸凹土路修筑为今天宽展的泊油路。

2003年为了治沙事业有更大发展,石光银将原有企业更名为“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新政策的出台,个人在承包的“五荒地”植树造林,不得砍伐,否则犯法。石光银非常拥护国家的规定,虽然暂时造成治沙造林资金链断链,但他与公司一班人经过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外出考察学习后决定:向沙漠要效益、向生态要效益,创办以农林牧为主体、绿色旅游为主线、多业并举的沙产业,通过经营体系,链接继续治沙造林的所需资金。从2002年开始,先后成功地创办了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砖瓦厂、金沙纯净水厂、机械化挤奶站、饲料厂、食品厂、高科技农业示范温室和千亩脱毒马铃薯培育种植基地及葡萄园、农家风情园、定边光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开发了具有定边绿色生态与民俗文化特色的五万亩生态林、三战狼窝沙造林景区、四大壕旧居、月牙湖、西湖、太阳山等旅游景点,年均收入在千万元左右;同时,积极承揽县上相关工程,如:2004—2013年分别承包完成靖王高速公路两侧沙地栽种护路树1500亩、承包完成定边新区营业绿化髙秆1万多株、承包完成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油区2万株髙秆绿化工程、定边县马莲滩生态公园植树工程、定海路修筑工程等。石光银说:“我们治沙的最终目的是要向沙漠要效益,真正做到治沙,让沙漠给人类带来好光景。”


石光银在植树造林、治理荒沙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同时,始终把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共同富裕放在心上:
一是捐资办学 1988年,在承包国营长茂滩5.8万亩荒沙里,居住着20多户农民,有近30个适龄儿童上不了学,他万分着急,便果断决定就在沙窝里盖起了一处小学,聘请了教师,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2002年,他划出18亩水地,投资110万元,在十里沙又建起了“光银希望小学”,为当地及周边村子的农民子弟就近上学提供了方便。
二是扶贫帮困 1985年,同他一起治沙的127户人家都是贫困户,为了使乡亲们走出贫困,他花钱买设备,为群众打井138眼,整修土地2000多亩,累计无偿送出树苗50万株、柠条种子4000公斤、羊100多只,还为95户群众担保贷款26.7万元;还将海子梁乡的王志岗、高芳芳、常维国等残疾人、孤儿,收留到公司工作,给他们承包了荒沙地、无偿提供树苗、为他们打井、平整土地、盖新房,使他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1987、1988、2002年,石光银建起了十里沙移民区,迁来了定边最贫困的白于山区50来户近300人。报请政府批准,成立了十里沙行政新村。他给每个移民户划了水地、打了井、架了电、盖了房。这些移民户由在老家时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到2013年已达到人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在他的帮助和政府的关怀下,现在已有300多户,上千人走出了贫困,迈上了致富之路。
三是出资修路 1988年海子梁同心干村当时修路没资金,石光银在他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依然投资1万元;由于植树造林成效的突显,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当地畜牧业得到大发展,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但因不修公路,产品出不去、货物进不来,大大影响着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石光银主动垫资500万元,动工修建了35公里的定海路,在他的上下协调努力工作下,2006年由县政府出资铺成了柏油路,沙区人民因为此路的开通,走上一条致富奔小康路,使沿线群众每年增收好几千万元;他的家乡海子梁同心干村委会办公场所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今年他又出资近20万元进行了重修。
石光银考虑到他年岁逐年增大和身体不适,已有隐退之意,为了传承治沙造林事业和他的“中国梦”,让他的唯一儿子—石占军投入到治沙造林事业中来,想把集团公司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石占军随了他父亲生的英俊高达、体魄健壮,从小跟随父亲在沙窝里摸爬滚打,练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他聪慧好学、善良孝顺、勤劳持家,但他放弃上大学机会,从县公安刑警岗位转移到治沙造林队伍中,继承他父亲的事业。从2003年开始,作为公司新任总经理的石占军,和他父亲及公司老一辈治沙英雄们深入研究,精心规划、设计集团公司发展蓝图,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志存高远,始终奋战在治沙造林第一线,带领公司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工作,特别是公司经济实体的创建和创收,都是他的思路,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实施的,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说:“为把我父亲的绿色梦做得更大,我要不惜一切,拼搏下去;绝不辜负党、政府对我父亲的培养、关怀。……我要继承父业,我父亲报答不完的党和人民的恩情,我继承下来报答,给人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3年,石占军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在部分中央领导参加的陕西代表团座谈会上,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当看到通知单上的石占军名字时,赞许地说:“石占军,你是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儿子”。石占军非常激动,这是总书记对石家父子的最大鼓舞和表扬阿!2005年,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石占军“陕西青年突击手”光荣称号,被共青团定边县委评选为定边“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他又入围“全国十大农民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被评为第十三名,在北京参加了颁奖会议;2007年,石占军当选为“定边县政协委员”。
正值石占军才华横溢、大展宏图、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3月12日,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占军年轻的生命,他因公殉职。
儿子的离世,给了石光银天大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忍着痛失爱子的巨大悲痛,坚强地站起来了,站起来了!他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儿媳、孙子利用工作、学习闲暇时间,都到公司参加治沙造林工作。石光银坚定地率领着全体员工豪迈走在治沙造林的道路上。
石光银的治沙造林先进事迹感动了定边县,感动了全中国,自豪地站在了联合国讲台上,为世界治沙领域竖起了一座绿色丰碑。他的治沙造林巨大成效,得到了人民的赞誉、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政府破格晋升为“林业高级工程师”。

石光银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治沙英雄荣誉称号和奖章;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杰出林农奖”以及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县四十余项荣誉证书、奖杯、奖牌。他先后被推选为省市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特别是2012年作为陕西代表,光荣的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荣幸地受到了总书记的接见。石光银是定边的骄子、陕西的骄傲。





石光银在成绩、荣誉面前不骄傲、不自满。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全国人民为我而骄傲,可我自己不能骄傲;我不能吃老本,我要再立新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着他的团队正在描绘着新的蓝图,为蓝天白云、生态文明的美好定边再创辉煌!

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先后承包治理国营、集体荒沙、碱地面积达25万亩,被治理的荒沙、碱地林草覆盖率最高达90%以上,最低也在60%以上。
为了能使联合的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治沙能长久的坚持下去,公司确定的经营宗旨是: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走公司+农户+基地,治沙与致富相结合,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畜牧业,突出奶牛业,实现产业带动,实现集体致富奔小康的中国梦。
在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办起了新兴林牧场、秀美林场、养猪养羊场、千头良种奶种示范牧场、10万只养鸡厂、机械化挤奶站、三千吨安全饲料加工厂、金沙纯净水厂、林业技术培训中心、三边农家风情园、千亩樟子松育苗基地、千亩温室葡萄园、月牙湖、西湖、太阳山旅游景点、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千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500亩松柏园、5万亩生态林、50亩果树经济林、狼窝沙项目治理区、十里沙生态移民新村、海子梁警务室、荒沙小学、光银希望小学、石光银旧居等经济实体和旅游景点。公司现有职工150人,固定资产2888万元,林木总价值1.2亿元,年收入680多万元。
公司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帮扶困难群众,造福当地百姓。1997年、1998年、2001年公司坚持搞生态移民,在定边镇十里沙村建起了移民新村,从南部山区迁来困难户50户,272人。在承包治理好的沙地上无偿给每户划拨3亩宅基地,给每人划拨了3亩水地,并且打了水井,盖了住房,架通了供电线路,帮助他们植树造林,种菜种粮,发展养殖业,带领他们走出了贫困;并在公司安置了多名伤残人员和孤儿,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他们盖了新房、娶了媳妇,使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共帮扶了300多户,1000多人脱贫,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5年10月,公司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绿色企业。
2008年2月,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评定委员会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9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09年3月,被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至今先后被中、省、市、县确立为示范、教育基地已达22个。



叮咚(一灯居士)整理 202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