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对饺子情有独钟,饺子意味着“年”的味道,是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围在一起唠着家常包饺子、吃饺子,和和美美、甜甜蜜蜜,把幸福的生活全包在饺子里,待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蘸着料汁儿、就着饺子汤,那叫一个美啊。而一年一度的冬至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

民间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其实只是一种民俗说法,冬至吃不吃饺子和冻不冻耳朵没有直接关系,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早已世代传承下来。

到了这一天,小城里大小饭馆的生意都是红红火火。而这家以饺子闻名的饭店头几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饺子一定是现包的,冬至当天从临晨就开始忙得不亦乐乎,分工明确,流水作业,紧张而有序,包出各种口味、不同馅料似元宝样的饺子,利用所有可以放置的大小案板、竹盖帘和托盘,按照不同馅料分门别类码得整整齐齐,依客人们的点单一拨一拨煮好上桌。坐在桌边等候的客人们的目光追随着服务员上饺子的身影,看看上来的这盘饺子究竟是属于哪一桌的,然后投去羡慕的眼光,而得到饺子的客人们就象中了奖一般,喜笑颜开,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开心地吃起来。 
每年冬至基本上都是工作日,不能陪老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报个平安,母亲很是理解:任何时候工作最重要,只要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就心满意足。我们的老辈儿们大抵都是如此。
其实工作伙伴们何尝不是我们的家人,每天朝夕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早已视彼此为家人。于是,每到冬至这天,午餐必定是同事们一起吃饺子。时间允许时便自己做,从采买清洗、拌馅儿和面到擀皮儿包饺子,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女同事自告奋勇去做的,虽然和在家的步骤是一样的,但吃的人多,自然就麻烦些,不过大家都特别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享受着为彼此付出的过程,哪怕只是一顿饭而已,就连平日不怎样做饭的人也忍不住擀擀皮儿搭把手。案台不够整洁,包好的饺子也是形态各异,但那火热的场面足以让人温暖一冬。蔬菜首选的还是脆生生的萝卜,焯水过滤剁碎拧水后拌上搅好的牛肉成馅儿,只调入熟菜籽油生抽花椒粉盐香油就足以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了。在那一刻,吃着大家伙儿一起动手包的饺子,那味道就成为这世上最好的美味佳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工作忙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就订了平日大家喜欢吃的那家饺子,离得近也方便,取了现包的生饺子拿回来自己煮,既能品尝到更多的馅料,又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过程,节约出时间提高大家换饭的频率,让每个人都能饱饱地按时吃上,尽快回到工作岗位。

一直感叹于中国上古先民对二十四节气的伟大发明,在农耕生产中与大自然的节律有机结合,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素有祭祖礼俗,蕴含深邃的祗敬感德、礼乐文明之文化内涵。而冬至的饺子更是象征着一种召唤,一种回归,一种团圆。

“冬至大如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有美好的祝福都被包裹在这浓浓香味的饺子里,驻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