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中模在诵评会上)
评论盛会多知音
——“王端诚行吟诗歌诵评论会”嘉宾发言总结 文/黄中模
诸位嘉宾与诗友,上午好!在这高朋满座的盛会中,倾听了各嘉宾精彩评论与发言,颇受唘发,大会确定我为评论此作总结,只能即兴发言,有不周全者敬请谅解。
在端诚已出版的十多部诗集中,行吟诗占了极大部分。特别是近期出版的《我的诗歌地图与人生轨迹》与《微斋十四行》,犹为集中。其特色受到在座嘉宾与评论家的高度赞许:
一、其行吟诗歌反映现实的界面,非常广博。这些作品,无论是“登临齐鲁衡粤”、“观景宝岛山水”、 “行吟欧澳日俄”,描写中外历史与现实,都非常优雅广博。如魏钖文先生肯定这是继承中国古人以“读万卷书,行乃里路”的优良传统,是“行者无疆同世界”、是“真正的地球村人。”诗人万龙生则赞扬,端诚在“当今中国行吟诗歌队伍中”,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的行吟诗人。其诗反映中外历史与现实,是中西行吟诗歌遥相呼应的佳作,能振兴行吟诗歌的大业。
二,其行吟诗歌的内涵的深度与艺术成就,在诸位发言中,获得新的赞赏。诗人万龙生从总结中外古今著名行吟诗人的成就中,认为端诚“的作品灵动、隽雅,纯正,深得风人之旨”,读之“如饮醇醪”,其效果:可“重振行吟诗风,推动行吟诗”、特别是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周琪的评论中称赞其诗表现出“清音一曲是情真”;工商大学周之涵博士的评论:认为其“行走的诗”,可转化为“诗的行走”、即促使诗的发展。他从其十四行诗集中,看到了新诗有“建筑之美”、“韵律之美”、“音乐之美”,而且“文辞清丽隽雅”,这种格律体新诗,是“新诗的发展方向”,可改变当前“新诗直面困局”。这些评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上述评论所言“隽雅”、是指诗的意蕴深厚典雅,即斯原评论的“诗意与诗味有机融合”。清丽是指其诗的艺术特色,清澂秀丽,二者相联,是指诗人的艺术风格与境界。用“隽雅清丽”来概括端诚行吟诗歌的艺术风格,正与诗人自觉锤炼的诗风不谋而合。
所谓艺术风格,是艺木家创造艺术作品个性表现相对稳定的特色,是诗作个性成熟的标志,凡著名诗人皆有独的艺术风格。故刘勰以“惊采绝艳”评屈原、诗界称杜甫的艺术风格为“沉郁顿挫”、李白诗是“豪迈雄放”。可见诗人是否有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是评价诗人艺术成就的最佳标准。此前,本人曾询问端诚,其行吟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什么?他回答正是上述的“隽雅清丽”。这是他的行吟诗歌所达到的较高水平,乃是他能走在中国行吟诗坛的成功的艺术造诣。
三、端诚的行吟诗歌为何能取得上述成就?根据诸位嘉宾的评论,可知有三:
1,家学渊源,其家学有晚清著名政治家、著名诗人宋育仁的学术传统,故能助长天赋。自幼及长,读千卷书,为传承民族诗歌传统打下根基。此即斯原评论:“学养与创作相互砥砺”,这是他的行吟诗歌获得成就的文化背景。
2,“行几万里路,景即诗歌”。此论见端诚的《我的诗歌地图与人生轨迹》开篇自撰楹联。这与传统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彦和《文心雕龙.明诗》、“观古今胜语,皆由直寻”(钟嵘《诗品》)的古典诗论,如出一辙,这是他获得成就的理论基础。
3、长期参与组织诗词学会16年,少年写诗,壮年勤耕诗圃,并为适应诗歌在当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新世纪初即与《东方诗风》同仁共同提倡格律体新诗,并以创作实践提供示范,这即周琪发言敬佩端诚“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这是端诚获得成就的时代因素。
四、本次研讨评论会的特点:
1,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结合。诗人写诗,需要评论家研究与评论,方可从理论上详善发微,曲尽其妙,彰显后世。如郑笺《诗三百》,仇著杜诗详解即是。此次评论端诚之诗既有诗人兼评论家,也有重庆大学、重庆师大、工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文学院的诗歌研究专家,故能从中外行吟诗发展对比及从诗歌艺术风格特色的理论不同角度,去评论其诗。综合各方评论,诗人的艺术成就,可见其详。
2,老中青三结合。本次评论的嘉宾,既有老年诗人与诗歌评论家,也有中青年的诗歌研究专家。最年青的如工商大学文学院出席本会的博士,乃是80后的诗歌研究专家。本次评论会,故能兼及众长,溶合各方智慧。 3,评论与朗诵相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
不足,故永歌之”,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本次会议,朗诵微斋行吟,既有朗诵专家的表演、也有诗人、学者及老中青诗人朗诵他的传统诗词和格律体新诗,较之单纯研讨,坐而论道,更能深入理解诗人的诗歌艺术魅力。

附文:
由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与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王端诚行吟诗歌诵评会”于2020年12月19日在渝中区“人和书院”举行。
重庆市作家协会特派创联部陈梅女士为代表赴会并讲话。重庆市文学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卫洪出席并讲话。
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陈仁德宣读了凌泽欣会长的贺信,万龙生院长作主题发言,周琪副院长作重点发言,对王端诚行吟诗歌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军旅作家师运山(斯原)大校、重庆大学魏锡文教授、工商大学周之涵博士和段庸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康清莲教授(书面)在会上对王端诚行吟诗歌也作了分析和论述。
黄中模所长对发言做了总结,肯定了王端诚行吟诗歌的成就和新诗格律化的实践,并评析了王诗“雋雅清丽”的艺术风格。
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著名表演艺术家郝鹏寿应邀作了示范朗诵,朗诵了徐志摩《再别康桥》和王端诚《伦敦康河撑篙》两首诗作。接着,吴宏光、刘咏梅、石家远、陈建军、曹建红、裴玉玲等十位诗友朗诵了王端诚新、旧体行吟诗歌作品。
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邓庆伟及沙坪坝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清泉等三十余人出席会议。大溪沟街道党委朱传福书记到会祝贺。会议收到各地诗人学者的贺诗贺词十余件。
“诸子兰亭”文化艺术公司于宗涛董事长主持了会议。(东方诗风论坛消息)


(王端诚在诵评会上)

黄中模,男, 1933年生。重庆师大教授,现任重庆师范大学台湾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浒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名誉会长、重庆市楹联学会顾问。已出版:《屈原问题论争史稿》、《现代楚辞批评史》,《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等8部楚辞专著,250万字。中国楹朕圣人《钟云舫研究》丛书14部,400万字。《两岸诗星共月圆》一、二集,《连横诗词选注》100万字。另有毛泽东咏雪《沁园春词话》等、共28部专著,达800多万字。这些著作曾获中国屈原学会一等奖,九获四川省政府与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