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文化”气
荣玉奇
前几天有一篇《閑说“书卷”气》,今天想说说“文化”气。
经常听人们谈论,某某身上有“文化”气,一看就是“文化”人。究竟什么是“文化”气?一个人身上的“文化”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窃以为,所谓的“文化”,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说起话来,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而且要有礼貌,有修养,有风度,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感觉。
“文化”气,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他一举手一投足,他的一颦一笑,都会表现出来。
一个人身上的文化气,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一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自身的内在修养。所谓的“知书达理”就是这个意思。
凡是身上文化气息浓厚的人,你和他在一起,会感觉很舒服,很愉悦,很痛快,你会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如品香茗。你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感觉有品位,有档次,有一股正能量,就会感觉很荣幸,很快活,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一个人身上的文化气,还体现在他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应该懂得尊重自己而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应该懂得尊重别人而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应该懂得尊重自然而不破坏,因为不破坏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曾经看到一位作家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位俭朴的农家妇女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拣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却表现出一种“礼”,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明和文化传承。知书达礼就是其中的一门课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学习,养成读书的习惯,发扬光大,使自己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