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总社|怀念领袖毛泽东
文/赵修启

每当时间走进十二月,我就想起了二十六日那一天。那是毛主席的生日,如今已是一百二十七周年。
打开历史的画卷,伟大领袖毛泽东,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业绩,即刻涌现在面前。

那是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湖南湘潭的韶山冲里,毛氏家族喜添人丁,一个真龙天子下了凡。他聪明过人,气度非凡,凌云壮志埋在心间,看破红尘,决心把乾坤扭转。他无论是从师私塾,还是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接受先进思想,为他的鸿鹄之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绍兴南湖的红船上,他与”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潜心研讨并通过了党纲党章。使他对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更加坚强。

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在安源煤矿的工棚中、在爱国青年学生的集会上,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留下了他宣传马列主义的铿锵演讲。农民暴动、工人罢工、学生上街游行,是他点燃了向黑暗势力开战的革命火种。
井冈山会师,凝聚了革命的武装力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伟大真理的传播,让人们看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光。”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这些动摇者们坚定了信心和力量。
五次反围剿,我军损失惨重。遵义会议上,他临危受命,把中国革命这艘风雨飘摇的航船执掌。四渡赤水,他用兵如神。爬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把人间奇迹开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他重整红军的武装力量。宝塔山下,延河水旁,十三年土窑洞的灯火,把中国革命的前程照亮。八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三年解放战争,消灭了八百万蒋匪帮。
一九四九年,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人民翻身解放把家当。

新中国立足未稳,美国联合了十六国军队,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上。
他雄才大略悬肝胆,果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带头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志愿军不负众望,把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鬼子,打的屁滚尿流。不得不在三八线板门店谈判,跪地求饶,不敢再猖狂。这一仗,打出了国威,捍卫了尊严。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百废待兴,他收拾了旧中国留下的这个一穷二白的乱摊子,带领人民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短短的二十八年,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农业上,粮食生产自给自足,蔬菜生产无公害,供销两旺。水利建设方兴未艾,灌渠、机井、排洪涝,遍及大江南北,为旱涝保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农民们自力更生,义务劳动,建起了八千座水库,至今我们仍然在共享。

工业上,”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核潜艇下海远航、大庆油田的开采、一汽解放牌汽车的出厂、万吨水压机的研制成功,均彰显了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的力量。
他一生为国为民,牺牲了六位亲人。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留下任何的私人财产,只有著作五卷,给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他的光辉思想,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他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千歌万曲唱不尽,千言万语说不完。人民永远怀念他——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 赵修启,男,68岁,退休中学高级教师,热爱文学。绥芬河航帆文友社成员。《金土地文化传媒》发表过作品,喜欢写诗词、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