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于峰的孝心
文/解海中
在我们水乡,有这么一位普通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于峰。于峰才十多岁,就失去了父爱。于峰的父亲另有新欢,父母俩离婚,于峰和妹妹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他的母亲含辛茹苦,把兄妹俩拉扯大。于峰看到母亲吃尽千辛万苦,扶养兄妹俩,总想替母亲分忧解难。
十六岁的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执意辍学,不管母亲怎么逼他去上学,他总是拒绝,自己想法子到外面打零工。所得的钱,供母亲维持家庭生活,供妹妹读书。为了多赚点钱,十八岁的他就到歌厅、酒吧上班,挣了钱买些零食给妹妹,多的钱全部给母亲,贴补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十岁出头的他,又做起蛋糕、卖小吃,还做夜市、卖服装,只要能赚钱,不怕吃苦,后又做起了“盼盼晒衣架”的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衣架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又做起了墙纸生意。由于他勤劳、善良、本分、讲质量、讲信誉,倍受用户好评,在同行业中成为姣姣者。生意越做越好,家庭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了。但他始终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孝敬长辈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
他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爷爷奶奶的爱,是外公外婆把他当着孙子照顾。很早就失去父爱的他,始终没有忘记母亲和外公外婆的爱,外公外婆就是爷爷奶奶啊!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在节日前先为他们做了准备。民俗过端午节要有“五红”的传统,五红就是有五种红颜色的菜肴,如红烧鸡、红烧肉、红烧肉圆、红西红柿、红罕菜等。爷爷说,我们两个老人也吃不了这么多菜,你就少弄点菜。可于峰却说:过节就要有过节的样,你们吃得好开心,我就开心。一番话,让爷爷奶奶感动得老泪纵横。
十多年了,于峰自从做起了小生意,身上有了零钱,宁可自己节约,也要把省下的钱,时常买些小食品送给爷爷奶奶。一到夏季,就早早的去帮他们装好电风扇,按上防蚊窗、纱门,燃蚊香、喷洒驱蚊液,搞卫生、送绿豆汤,煮大麦茶。天气冷了,送棉被、铺绒毯,烧热水灌水暖袋、开取暖机,还买新棉衣给爷爷奶奶。至于打扫卫生、拖地擦桌子,那是三天二头的事。
2011年的一个夏天,奶奶生病了,傍晚在二院治疗,经医生确诊要住院,他叫其他人都回去,他主动陪奶奶住院过夜,卷一张蓆子,睡在奶奶的病床边,一连陪伴奶奶几天,直至奶奶出院回家。从不叫一声苦,总是笑嘻嘻的。
三年前,奶奶因多病又不能站立,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于峰就买了一张折叠床,抱着被子枕头,直接睡在奶奶的家。还买拐杖、买轮椅,推着轮椅陪奶奶。用坏了轮椅又买新的,买床用下身污物垫、买尿布。几个月后,找了保姆,他才稍微休息一会儿。可他还是经常去推着奶奶的轮椅,今天到这儿、明天到那儿,陪着奶奶,尽量让奶奶开心。奶奶遇人便夸,这是我的好孙子啊!这是我的好孙子啊!
自从 奶奶摊在床上一年多来,保姆不在了,是他妈妈负责爷爷奶奶的生活。奶奶时常没了知觉,经常在床上拉屎拉尿。于峰他不管多忙,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烈日寒冬,他每天半夜前,都要去看望奶奶,为奶奶洗身子,换尿布、换床被,打扫卫生,端茶喂饭。奶奶吃好饭总是拉着于峰,微微抖动嘴唇,想说又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流泪。
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孝敬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他却记得。每逢这时,他就为爷爷奶奶下长寿面,买新衣服,送生日蛋糕,为他们祝寿。春节到了,他总是忙前忙后的,做肉圆、熬鸡荡,摆盘子、煮干丝,贴对联、搞卫生,送红包。爷爷奶奶的几个孙子为此感动了,也纷份地送来红包,向爷爷奶奶拜年。
多年以来,曾多次有人当他的面说他,年青人怎么就不怕脏的。“脏有什么害怕,多洗洗就可以了。”他总是这样的回答。也时常有人问他,老人有几个儿子、儿媳,孙子那么多,他们不去做,你又何必呢,吃那门子的苦?“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不管别人管自己,孝敬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多活几年,这是我的一点点孝意!”他总是这样回答。
孝,是一种文明,是一种道德,是一种善良的崇高境界,也是报答养育之恩,是几千年国之传承。当今社会,是安康的、繁荣的和谐的社会,更需要这种道德文明的传承。让这颗孝心透亮发光,代代相传,让社会更和谐,让世界更美好。
2020年12月5日

(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解海中,江苏兴化人,1957年9月生,76届刘六中学毕业,个体经营,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