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势
张书成
(一)
乡党刘彦君,退休后回到丹江边的老家,和老婆过起了农家生活。他退休金每月四千多块,这工资在城里是“和尚帽子平蹋蹋”,在农村却是“鸭子腿油串串”。比起那些凭血汗吃饭的乡邻们,老刘不禁有些骄傲自满,趾高气扬,说话占地方。每领了工资,他就在门前的水泥路上跑步,一边大声给自己叫操“一二一……”,一边眼睛向路两边瞅,看有无人把什么东西丢下,自己好发个“洋财”,但大多数都是失望,回去时只好捡一把干柴树枝什么的,也算没有空手回家。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家四口人,他给划分了“三个世界”,第一世界当然是他——退休干部,过去当过领导,有工资,是“宝贵财富”;第二世界是儿媳孙子,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儿媳年轻漂亮,能言善辩,不敢得罪,孙子呢?属于“亲狗蛋”;只有老婆是农民,且年老色衰,又没有任何收入,自然属于第三世界。这三个世界可不是白白划分的,他买的奶粉、鸡蛋、白糖、茶叶、饼干都锁在柜子里,自己想吃啥就拿啥,想喝啥就取啥,老婆只能咽唾沫,干瞪眼,有时也表现不满,吃饭时摔筷子跘碗,让老刘生气。但老刘毕竟当过领导,会做思想教育工作,他把老婆叫到堂屋,一脸严肃地对老婆说:“你是农民,我是退休干部,待遇不一样,我一月四千多块,你一月分文没有,所以,酒肉蛋奶是我朋友,酸菜糊汤是你的朋友,你要想得开,不要有情绪……”老婆把这话传出去,不想成了笑话经典,把村里人听了笑得成了“活活”,有的笑的直不起腰。
对老婆不好,对儿媳却是三般两样。发了工资,给儿媳抽一千五,剩下的锁箱子里。有时正和儿媳正说说笑笑,见老婆一进门,立马脸一扳,眼睛一瞪,成了另一个面孔,村里的人见了多次,传为笑谈,不知道谁恶作剧,编了一首打油诗,写在老刘门前院墙上:
丹江水,清凌凌,
丹江岸边住刘公;
见了老婆蛮扎势,
见了儿媳笑盈盈……
老刘看了,气得脸一青一红,转身就回家去了。
爱扎势的老刘,成了全村人的笑料。

(二)
我从外县调回本乡教书那一年,中心校长嫌我没有巴结他这位“土地爷”,硬把我分配到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学任教,并且给我安了个“校长”。年终开总结会时,他一本正经地念总结,念着念着,忽然把桌子一拍,勃然大怒,大声斥责在座的各位校长:“你们好大胆!教育局领导在我房子坐着,可还有个别学校年终总结到现在还没交!还想不想吃这碗饭了?”在座的个个面面相觑,不明就里,不知道他为何突然发这么大的火?生这么大的气?我所在学校的总结早已交了,所以我心里踏实,也又怕他批评。他七锅三八锅四把大家指责完了,会就散了。我走出会场,想问问他还有没有什么文件让我捎回去,到他房子门口掀开门帘一看——屋里坐的是我的师范同学张建林,他毕业后一直在教育局当打字员!原来是这位教育局的“大领导”啊!气得我打了建林一拳,说:“我当是什么局长主任来了,半年才是你这位大神啊?害得我们无白里挨了半天批评!”他笑笑说:“我哪是啥领导啊?当了几年打字员,把眼窝都打坏了!今儿是送文件来了,谁知道他拿我吓唬你们。害你们含冤受屈呢!”
我要告辞回校去了,同学送我到学校大门口,我说:“这个李校长,老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吓人,有啥意思啊!”他笑笑说:“有些人就这样,爱扎势,狐假虎威,拉大席,做虎皮,其实没一点必要,反倒让人看不起。”
我点点头。

(三)
朋友李长江在外省的纪委工作。前年回家探亲,恰遇其弟弟所在的企业效益不景气,想到收入高点的水泥厂去打工,上班,求哥哥帮忙给水泥厂老板说说话,朋友看着弟弟可怜巴巴的样子,便答应去给水泥厂老板说说——让弟弟有个班上。托这个,寻哪个,好不容易老板答应了,但却要在一起“坐坐”,朋友知道老板意思,就在县上最大的金凤凰酒店摆了一桌,请老板吃,请老板喝。酒足饭饱之后,这老板又要跳舞、唱歌,说是“放松放松”。为了弟弟有一碗饭吃,朋友压下心中的不满,强打笑脸让老板“莺歌燕舞”了一回。这下该答应上班了吧?老板却挟起包包,打着饱嗝摇摇晃晃准备往门外走,朋友问他什么时候让弟弟上班?他眯着眼睛看了看,说“回去了研究研究再说……”,一向脾气温和的朋友一下子火冒三丈,“啪”的一声把桌子一拍,大声说:“你想找死呀吗?就我弟弟给你打个工,你要吃要喝要跳舞,现在你酒也喝了,饭也吃了,舞也跳了,歌也唱了!现在却哼哼不唧,说回去研究呀?你是老板,是厂里的一把手,啥都由你说了算,跟谁研究呀?我看你是不讲良心,活腻了!”说完,“呼”地站起来往外走……
老板一下子面如土色,拉住朋友不让走,结结巴巴地说:“你甭着气,甭着气,怪我怪我!明天就叫你弟弟来上班……”
朋友过后给我说:“对这号货,还真的不敢太客气了,跟谁学的啊?笨狗扎个狼狗的势!西装革履,皮鞋铮亮,做的事却叫人看不起!不给点颜色,就不知道喇叭是铜锅是铁!也不知道马王爷长了几只眼!”我说“对对对!有的人是属核桃的,要打着吃!要不,社会上尽是歪门邪道,怎么得了?”
原来扎势的人,也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啊!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
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先锋》、《共产党人》、《当代陕西》、《教师报》、《陕西教育》、《工商时报》、《农民日报》、《陕西农民报》、《法制周报》、《文艺报》、《商洛日报》、《丹江潮》、《山泉》、《丹水》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风文学》丛书,巳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棣花细语》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