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句台词,虽有些许戏谑,却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几分实情。诚然,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榜上,比拼的固然是营收,而
人均价值创造指标尽管在榜单“潜形隐迹”,但它却是衡量单位发展成色和质效的一个关键指标。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愈加成为企业竞逐市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而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则需要与之匹配的体制机制。近年来,一些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或许面临着数量大、结构差、领军少、通道窄等难题,每临新上项目即犯愁人员调配,收尾农网工程、电费回收、新闻外宣则很难释放人力要素;有些项目技术骨干捉襟见肘,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尚显稚嫩。人才瓶颈成为横亘在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重重羁绊,亟待因势利导解题破局。

盘活人力资源首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企业实际的基础之上,按照科学定编定岗的原则,建立与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企业规模相称、能力匹配、发展方向一致的人才队伍;既要避免责任不明、忙闲不均的“九龙治水”“十羊九牧”现象,更要注重采用“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形式,在编制限制内,根据市场走势、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企业发展需求灵活招贤纳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人才与岗位匹配,才能发挥人才在引领、攻坚、创新、创效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巨大作用。一方面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优秀的人留在正确的岗位,通过夯实业绩考核、公开竞聘、末位淘汰等有效机制,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出来、提上来、用起来,形成崇实尚干、见贤思齐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则要全盘考量人才队伍的优化整合,这不仅涉及年龄结构、能力互补等“硬杠杠”,也要尊重个人意愿、性格兼容等“软指标”,唯此才能打造出坚强有力、团结高效的人才队伍,发挥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团队建设指数效应。

市场是开放的,人才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实现 “才入吾彀”且“为我所用”,始终绕不开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三驾马车”。在人才培养选用上,要充分领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涵,善于换位思考,避免“离开待遇谈事业动力不足,离开事业谈感情境界不足,离开待遇谈感情诚意不足”的片面认识,让人才真正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被需要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安心扎根投身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企业改革发展事业。

盘活人才这盘棋不能苛求“毕其功于一役”,要始终保持“礼贤下士”的胸怀、“千金市骨”的态度、“不拘一格”的手段,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基业才能在人才竞出的氛围中愈发郁郁葱葱。(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