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F6455D94-F47B-42EB-AD74-C79C2827ADDD.]()
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18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下一步,将用好防疫抗疫形成的教育资源,持续深入推动各地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D5757843-23E9-41D4-B891-A12F8A62DC7B.]()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延期开学,开展线上教学,在线教育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也折射了诸多问题,如网络运行保障能力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以及线上教育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不足等,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后疫情期的在线教育。
![D5DB0C5A-D0C2-4201-BBBD-CF61CB6B7FDE.]()
5月14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应从长远出发,作为战略工程,加快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艺术素养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艺术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8B4A9771-CEAE-40CA-A4F6-C3165F9BA200.]()
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年底,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70号(教育类21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及,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改变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现状,改变片面应试教育倾向。![E655AB41-2EDB-4150-9BF5-99E08417CDC5.]()
教育部组织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已完成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等工作。教育部表示,下一阶段,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稿高度关注生命安全教育。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系统设计,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在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理等学科课程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安排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年底教育部在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的回应中称,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下一步,将推动编程教育纳入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并进一步培训提升相关教师软件编程能力。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的隐患,警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有待加强。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二〇二〇—二〇二五年)》指出,积极组织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中小学是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重点。教育部表示,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中小学生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能有效保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将在学校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提升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养成健康行为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其作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倡导推动。 疫情期间,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重视。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代表提到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年底,教育部对这些建议予以答复,提出将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强化教学体系,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干预体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及专家队伍,通过专业化培养和系统化培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技能的工作指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水平。三是逐步完善多元参与的协作机制,加强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筛查干预联防联控机制,试点建立“监测发现-风险研判-危机干预-康复结案”干预模式,推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020年8月26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印发关于《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的通知,2020年12月2日,教育部发布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卷和学校卷)。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做出新贡献;将继续依托“国培计划”开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在有关项目中设置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内容,推动、示范带动各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十、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中国教育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