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古诗 说粉妆
王 圆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
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
冰肌近著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的《鹧鸪天·荷气吹凉到枕边》,词写闺情,清丽婉约,新颖别致,情景交融,不落俗套。首句“荷气”起笔,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拈来,妥贴停匀。而“却寻霜粉扑香绵”,词写少女用上等丝绵,蘸粉拍脸,也就是现代女子的化妆。
中国古代,以白为美,以黑为丑。《论语·八佾篇》之“素以为绚兮”的“素”,即白色,说白色是绚丽的,荀子亦有“目辨白黑美恶”之说,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我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开篇即言他的女儿,面皮白净,光彩照人。因此,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情怀落寞,“雪肤花貌”,就是珠泪暗垂之时,亦是“梨花一枝春带雨”,晶莹清白,娇美无比,迷乱君王,倾倒众生。
古代诗人,描写女子皮肤,多用“凝脂”“雪肤”“冰肌”“细腻”“柔嫩”之词来描写,说到底,就是一个“白”。而肤白,则缘于化妆,也就是用粉扑沾染妆粉,涂饰肌肤,使之洁白鲜润,保持柔嫩,呈现美感。
粉扑,丝绵、丝绸之类的软性材料制成。古代粉扑,常见的有两种,一是铅粉,一是米粉。古代女子敷粉,最常见的是面部,因而有了唐代诗人罗虬的“薄粉轻红取次施”、杜安世的“新妆粉面新鲜”诗句。
当然,也有粉饰颈、胸、背、臂乃至全身的。《汉书·广川惠王传》之“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敷粉其傍”,说得就是西汉美女陶望卿,在画工面前脱衣,露出肩、胸、手臂和背部以涂粉。
而唐朝女子,以宽松衫裙、袒胸露乳为时尚,敷粉其颈、其胸为常态。唐朝诗词名家温庭筠的《女冠子·含娇含笑》词作,说女道士娇态含笑,翠眉薄胭,坐在梳妆台前,轻衣薄裳,“雪胸鸾镜里”。而诗人方干的《赠美人》,亦有“粉胸半掩疑晴雪”“常恐胸前春雪释”等诗句,说唐朝女子敷粉,敷在胸上。
而敷粉于胸,是唐朝的时尚,更是唐朝的清雅,诗人韩偓的“鬓垂香颈云遮藕,粉著兰胸雪压梅”,说得就是一个“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