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鱼宴
缪荣株
我活到78岁,只做了一件骗人的事,而且骗的是县法院院长,至今想来也常内疚,这件事都怪我这人迂。1983年底,我在港口镇任党委书记时,过年前,组织部一个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说部里买点鱼,那意思很明白,要镇里贴点钱买官价的鱼。当时,我鬼迷心窍,回答说对企业有贡献的上级部门,企业可以贴钱买鱼送,组织部跟企业没有关系,叫哪个企业贴钱送呢?镇里不会买鱼送吗?镇机关钱没处通。你说我这人迂不迂?组织部要跟哪个企业有关?组织部就跟我有关,二指大的纸条就搬了我,这还算客气,弄不好将我调到条件差的地方或者给我个空职或免职,那也易如反掌。可我这人做了迂事,还麻木不仁。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为了表示我端正党风的决心,我说:“自己一个背包来,一个背包去!”
组织部要鱼的事回绝了,自己关于端正党风方面的表态也挺硬梆的,可有一件事让我长期伤脑筋:那就是镇里没钱招待那些走马灯似的下乡检查工作的县里的干部们,说句大实话就是有钱招待,金山也会吃空的。要是干部们到乡下工作跟企业有关,只要挂上一点边儿,那当然由企业招待,挂不上边儿的真难煞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我的朋友法院院长到镇里来直接找我,处理落实有关房子政策的事情。区委书记和区长也参加。那时候港口区还没有建法庭。这回,我只好像往常一样,挂不上企业的自掏腰包了。其实,刚开始半年我每个月都得用一半的工资用于招待,这就苦了老婆孩子!
那时候,上面“四菜一汤”招待上级来人的标准还没有下来。我在县机关工作了十几年,熟人多,每到吃饭的时候少不得避一避。这回躲不了。朋友来也不能招待得太简单,可是说简单,半个月工资没了。我真为招待的事烦恼。
早晨,我到农贸市场溜达时,哇,有了,招待院长的东西有了,规格既高花钱又不多。我看到一个农民拎着一条2斤左右的死甲鱼叫卖。农民说甲鱼刚死,只要20元左右,活甲鱼100多元1斤呢。可听人说,死甲鱼是不能吃的,有毒。我在死甲鱼旁转悠,有几个干部看到我在转圈儿,问我是不是想买?我说也不知死甲鱼有毒没有?他们几个人似乎挺有经验,上去看看甲鱼的头,摸摸壳很内行的断定,那农民说的话是真的,刚死不久没什么问题。也有人说死甲鱼不值钱。
于是,我拎着那只软乎乎的甲鱼回镇政府。厨师杀甲鱼时,我在旁边看了看,还好,血挺新鲜。那天中午,我只花了40多元,那盘2斤重的甲鱼上桌时,满室飘香。院长说,这是他第一次吃到的最大最香的野生甲鱼,还说野生甲鱼长这么大不容易呢。当时,烈酒掩盖了我的脸红。我们一次次碰杯,为我们的甲鱼宴碰杯,人人喝得脸红兴尽。
院长离镇回去的时候一切正常,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