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
冉闵
刘元军
前言
关于冉闵:冉闵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汉人,却从小被羌人养大,后夺羌人政权,颁布杀胡令,驱逐胡人,后兵败被鲜卑慕容所杀。
对华夏汉人来说,冉闵绝对算得上民族英雄,他出生在五胡乱华的乱世,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极其凶残,他们嗜杀成性。据学者葛剑雄考证,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人口损失仅比东汉末年小一些,谷底时期大约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但杀戮之惨烈远甚于东汉末年,因为此时长江以南还有东晋为汉人最后保护地。而江北则成了汉人屠宰场。
即使江北混乱不堪,汉人政权东晋朝廷派祖逖等人数次北伐均未成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冉闵,百分之八十以上胡人会盘踞扎根江北中原地区,那是农耕时代最适宜的人口生长繁衍地区,胡人政权大概率会将东晋灭掉。如果那样,在今天恐怕很难找到华夏汉人,即使有,也只是生活边远地区,作为少数民族存在。
楔子
盘古开天地,共工撞不周山,
女娲补天,抟土造人,
人类开始生生不息,
天帝之子毕辰静坐瑶池边,
亘古银河波澜不惊,
天帝爱惜问:
“孩儿又思考什么?”
毕辰柔和目光闪烁困惑:
“为什么花儿开放还要凋零?
为什么生命出生还要死亡?”
“花儿谢了才能结果,
生命灭亡了才会诞生新的生命。”
“万能仁慈天父,
河流为什么奔向大海?
太阳为什么不住循环?
世间生命为什么有高低贵贱?
人类为什么有那么多苦难?”
天帝道:
“是我让大自然维持平衡,
可是我驾驭不了人心,
加上妖魔鬼怪作祟,
才有了世间苦难。
你看,菩提树下那个王子,
函谷关骑青牛老丈,
十字架上那个年轻人,
他们都试图解救人类。”
毕辰流泪道:
“可是还是有那么多杀戮,
原野上森森白骨在哀嚎,
河流流淌的是血水,
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吃自己同类?
那些胡人不是人类,
他们屠杀吃掉的可是龙的传人。”
天帝道:
“你要去搭救他们?
你想去世间传道?”
毕辰泪眼婆娑:
“可是那些胡人不是人类,
它们是坑害天父的妖魔鬼怪,
只有铲除赶走它们,
才能让亿万华夏人们正常生活。”
天帝看着略带羞涩的毕辰:
“你要去人间,
须忍受出生痛苦,
病痛折磨,
以及人性丑恶。
从我这里带走的只有愿景,
是否实现全在于自己。”
毕辰坚毅说:
“纵使烈焰焚身,
哪怕救一人我也无悔!”
1.英雄出世
古老华夏土地位于东方,
多情的河水蜿蜒流淌,
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神农教导耕种治病,
有巣引领建房躲避野兽,
燧人带来火种,
大禹治好了水患,
他们智慧勤劳,
创造灿烂辉煌文明,
他们是龙的传人,
他们孕育肥美的土地,
收获幸福和财富。
可是他们饱受异族侵扰,
犬戎赶跑了他们天子,
匈奴让他们建起长城,
他们爱好和平,
羸弱身体却不惧战争。
他们多次击败侵略,
他们是华夏族。
汉朝黎阳骑都督冉家家族,
世代抵抗异族,
汉分三国,晋朝一统,
八王作乱,外族再侵,
匈奴铁蹄越过关中,
鲜卑,羯族,氐族,羌族,
他们屠杀光手无寸铁华夏族男子,
他们掳获华夏族女子夜间侮辱,白天宰食,
他们叫华夏族女子为“双脚羊”,
把华夏大地变成华夏人屠宰场,
黄河水赤红,泰山堆白骨,
天空垂泪,大地震怒。
天生异像时,魏郡内黄县冉家生一子,
他名字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
天性聪颖敏锐,
其父冉良曾率族人渡过长江,
奔汉人政权东晋,要求晋室出兵驱赶胡虏,
嗟叹晋朝无力,封其“建节将军”。
河内之战,十二岁冉良阵前杀死匈奴、羯胡数百,
寡不敌众被俘,
羯人政权后赵皇帝石勒让其子石虎收冉良为养子,
冉良孩子冉闵有着父亲华夏情怀,
果断敏锐是他的气质,
多智骁勇要求他?尽快承担责任,
石勒之后皇帝石虎对他信任,
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让他崭露头角机会来了,
石虎不顾太史令赵揽劝谏,
起兵数十万讨伐鲜卑,
燕王慕容皝震恐,
冉闵知此时鲜卑实力强大,
虽然燕人失去三十六城,
大批燕人将领投降,
他告诉下属:“盲目乐观就会灭亡,
要谨慎出击。”
赵兵进逼棘城,四面蚁附缘城,
燕将慕舆根等昼夜守城力战,
赵军多日攻克不下后退,
慕容皝派兵追击,
斩杀赵军三万余人,
赵诸军皆弃甲逃溃,
惟游击将军石闵亲自殿后,
保持队形力战燕军,
赵军惟有冉闵一军独全,
鲜卑知道了这个名字,
羯人记住了这个名字。
神啊,我们的英雄才十八岁,
我们的英雄才是游击将军,
让他快快成长吧!
赋予他更多责任,
我们的华夏儿女在流血,
要你快去搭救。
2.乞活军的依靠
在惠帝、怀帝、愍帝时期,天灾不断,
江汉河洛几乎干涸,人们可涉水渡河,
幽并司冀秦雍州大蝗,
更有战争和胡人杀戮,
中原大地华夏族人,有部分随晋军逃过长江,
大部分汉人失去家园成了流民。
华夏大地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无一二,
剩下的汉人为了活下去,
他们组成组成军队,叫“乞活军”,
他们身上天生带着悲剧,
若不是碰上人不如狗的乱世,
哪个愿意背井离乡到处乞食。
在与胡人的对抗中,乞活军败多胜少,多被坑杀,
乞活军农忙时结堡自固,屯田耕作,
闲时则依附各家势力参与中原混战,以获得粮饷,
为了讨口饭吃,乞活军依附过过各路军阀,
甚至是石勒、慕容廆等胡人。
他们是华夏族,
他们统帅陈午虽然归降羯族,
死前留下了“莫要降胡”的命令。
乞活军迫切需要一个才能卓著的领袖,
冉闵南征北战,见多了无辜百姓惨死,
冉闵是汉人,更是乞活军拥护者。
是乞活军唯一的希望,
汉人政权在江南,
冉闵是长江以北所有汉人唯一可以拥立的人,
而乞活军则是冉闵可以倚仗的最坚实的后盾。
羯族皇族,无不恶如豺狼,
他们凶残诛杀百姓,
屠戮臣子,
更是父子兄弟仇隙,自相屠脍,
苛捐杂税祸乱荐臻,
冉闵利用自己身份,
提拔乞活军首领李农为司空,
他们要诛羯士,歼胡人。
3.权力争斗
经过漫长争斗石虎走到人生尽头,
太子石世即位,
实权却被刘太后与丞相张豺控制,
只任命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
石遵惊恐自己会随时被张豺等人杀掉,
冉闵对石遵道:
“王爷,当今皇帝被他们控制,
太后和丞相张豺图谋不轨,
您这个左丞相只是他们安抚皇帝摆设,
早晚他们会对您下手。”
石遵道:“那该怎么办?”
冉闵道:“不如您先下手为强,
起兵讨伐张豺等人为名,杀回邺城,
我联合姚弋仲、苻洪助您成就大业。”
石遵大喜:“事成之后立你为太子。”
他让冉闵为先锋杀奔邺城,
邺城内军民开城门投降,
石遵杀死张豺,
假称刘太后的命令请石遵继承帝位,
废黜石世,即位为帝。
任命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石遵登上帝位,却不兑现立冉闵为太子承诺,
立石衍为皇太子,
冉闵知道胡人言而无信,
石遵顾忌他功高不信任他。
冉闵培植亲信,树立自己的恩德,
石遵渐渐夺取他的兵权,他周围的人要杀掉冉闵,
当年十一月,石遵召石虎第三子义阳王石鉴等进宫,
商量杀冉闵。
郑太后念其有功不同意,
可石鉴想当皇帝,
派人将此事报告冉闵,
冉闵指使乞活军首领李农捕杀死石遵。
石鉴如愿即位,
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我们的英雄二十九岁。
和胡人为伴相当于陪伴豺狼,
冉闵帮石鉴登上帝位,
可是当月,石鉴却派人刺杀掉冉闵,
未能成功,石鉴杀人灭口。
后赵已经容不下冉闵,
由暗地里憎怕谋害转为公开。
新兴王石祗与姚弋仲、苻洪集结了军队传檄诛讨冉闵,
石鉴任汝阴王石琨率领七万步骑兵讨伐石祗,
而他们军队中领军石成等谋划诛杀冉闵、李农,
冉闵、李农率领乞活军把他们杀掉。
4.杀胡令
我们的英雄已令敌人胆战心惊,
在邺城孙伏都等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
他们是想杀掉冉闵等人。
孙伏都对石鉴说:“冉闵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
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
石鉴说:“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
我从台上观望着你,
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
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
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
冉闵、李农带着数千乞活军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
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
打开宫门接纳他们,
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
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
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回想往事,冉闵一再为后赵皇族出力,
换来的是一次次暗算,
因为他们不是一类,
冉闵是龙的传人,
他骨子里有着人的道义良知,
而石氏,以及其他胡人是恶魔,
每攻下一座城池,他们都会屠城,
凶残的胡人已经不满足于屠杀,
他们开始将杀人变成一种艺术,一种享受,一种变态的快感。
他们甚至将人肉切成薄片,与羊肉一起细细品尝,
砍下美女的头当做工艺品摆设欣赏。
现在自己已经成了胡人公开死敌,
是团结华夏族驱逐胡人的时候了,
熊熊烈火在冉闵心里燃烧,
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
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
这是冉闵颁布的第一道杀胡令。
这命令让积压这多年仇恨的华夏族开始拿起武器,
联合反抗,
冉闵派数千士卒,在御龙观看守石鉴,
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
面对胡人向北逃难的局面,
冉闵紧接着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
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任各自离开。
命城门不再戒严。
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
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
可是怎样算与官同心呢?
官家到底是什么心思呢?
虽然百姓不甚明了,
但是羯族外逃的部队正与追杀胡人的华夏人在城门口相遇,
将羯族围困城中。
没等胡人撤退,冉闵颁布了第三道命令:
所有华夏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便可加官晋爵。
此令一下,华夏人开始理直气壮地屠杀胡人,
他们想起被胡人屠杀的兄弟,
被胡人侮辱的姐妹,
无数冤魂在呜咽,
肥沃土地荒芜,
他们要让恶魔血债血偿,
一日之内,数以万计的胡人被砍头,
他们双手沾满鲜血,
罪有应得的胡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
大批胡人逃离华夏,
被玷污的华夏大地开始变得清朗。
5.驱逐胡人
冉闵团结华夏人,颁布杀胡令,
华夏人终于有了明确指示,
他们众志成城,拿起武器,
挥向残害自己亲人的胡人,
数百万氐、羌、胡、蛮族人胆战心惊,
他们终于知道了恐惧,
面对华夏人的复仇,
他们所崇尚暴力竟然是柔软的华夏族更威猛,
他们只好向北迁徙,重回草原。
在向北迁徙道路上,
大部分胡人 病死、饿死,
当年进攻中原的一众胡人,
有八成都死在中原,
战争和侵略没有赢家。
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鲜卑等胡人平民死亡,士兵被斩,
原本胡人生活环境恶劣,人口少,
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在迁移和逃亡途中基本灭绝。
这是一段黑暗的华夏族历史,
也一段黑暗的人类历史。
杀胡令加深了中国北部胡人对华夏族的敬畏,
使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对中国历代王朝江山不敢贸然侵犯,
冉闵利用杀胡令获得拥护,
他拯救了百万华夏族的性命。
永和六年(后赵青龙元年,350年)正月,
羯人石琨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
冉闵带领千余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
冉闵手执两刃矛,飞驰进攻,
对手应刃而败,斩杀首级三千。
冉闵与李农带领三万骑兵到石渎讨伐张贺度。
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
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
冉闵、李农获知速归,
废黜石鉴并杀了他,
又斩杀石虎孙三十八人,
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
终于,罪恶之首被灭亡。
6.被拥立为帝
要拯救黎民于水火,
需要江北大地有自己政权,
才能让广大黎民百姓坚定抵抗胡人
冉闵杀死石鉴后,
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对冉闵说:
“我们终于取得了和胡人战斗的胜利,
但将军您看,
华夏族还有太多的人还在遭受苦难,
胡人虽然溃败,但在华夏大地还有很多,
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华夏世界,
不会甘心就此退出,
何况他们经过此次被杀败,
会更何加仇视华夏族,
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翻身,
我们华夏族急切需要您领导我们,
彻底赶走他们,
因此我们决定尊您为帝,
为我华夏族领袖。”
冉闵道:“我属于故晋人,
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
众人泣血劝道:
“然晋在江南,无力顾及北方,
现在险情凶凶,
难道您还想看到华夏族再次被屠杀吗?
就在去年,万恶的胡人,
掠夺了数万名汉族少女,
回程的路上夜晚侮辱她们,
白天杀了吃掉,
不到邯郸只剩下了八千名少女,
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过,
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在易水,
易水为之堵塞啊,
而您,正是带领我们驱逐胡人的人。”
冉闵觉得有理,
却执意让给李农,
李农道:“将军您是江北华夏人的太阳,
是领导华夏族唯一人选,
您不接受帝位我就自刎。”
众人皆以死来坚决请求冉闵为帝,
于是冉闵于南郊僭登帝位,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
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是年冉闵三十岁。
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
父亲冉瞻高皇帝,
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
立其妻董氏为皇后,
其子冉智为皇太子,
以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封为齐王,
李农诸子都封为县公,
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为王,
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级。
江北华夏大地,
终于有了华夏人的领袖。
冉闵开仓放粮,
颁布仁政,
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
儒学后人多数得到显赫的官职,
一时境内安宁和顺,可比作魏、晋之初。
7.再破胡虏
冉闵派遣使者到长江岸边报告东晋:
“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
如今华夏人团结一心,
赶走了大部分胡人,
我们都是华夏族,
如果能共同征伐他们的话,
可以派遣军队前来。”
东晋朝廷没有答覆。
石祗听说石鉴已死,在襄国僭位称帝,
各族胡人据守州郡拥有兵力的头领纷纷响应。
当年四月,石祗派其相国石琨带领十万士众攻打邺城,
刚刚诞生的政权面临重大危机,
没有外援,但难为不了我们英雄,
冉闵于邯郸大败石琨,杀胡人数以万计。
没多久胡人再次集结,
他们多个种族联合,要进攻邺城。
冉闵亲自统率精兵参战,
杀敌达两万八千,
冉闵拥有戎卒三十余万,
旌旗钟鼓绵延百余里,
石氏鼎盛时期也没有这般威势。
十一月,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
至次年二月,冉闵攻打襄国长达百余日,
石祗非常恐惧,除去自封的皇帝之号,称为赵王,
派出使者到鲜卑慕容儁、姚弋仲那里请求援军,
胡人联军共计十余万,
冉闵寡不敌众,领十余名骑士回到邺城。
还在华夏的胡人已经联合起来,
他们要灭掉冉魏,
悲悯的冉闵已把仓库积储散发净尽,
中原各地一片混乱,无人再从事农耕。
石祗感到剿灭冉魏时机到了,
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
刘显到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
冉闵集中全部兵马:
“华夏兄弟们,
我们的家园被摧毁,
我们的亲人惨遭杀戮,
我们拿起武器,赶走了这些恶魔,
可是他们军队还在,
他们感到了恐惧,
现在胡人军队就在前面,
离我们不到三十里,
他们要灭掉我们,
我们如果失败,
江北大地再次成为华夏族的炼狱,
甚至江南晋也会被灭亡,
兄弟们,我们只有两万人,
敌人七万人,
现在我们拿出百倍勇气,
杀退胡人!”
将士们热血沸腾,去作战,
杀的胡人大败,
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
刘显畏惧,杀了石祗来作为报效,
刘显返回襄国称帝。
冉魏永兴三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
冉闵亲自率领八千骑兵打败了他,
追至襄国,诛杀刘显,
为保障百姓不被胡人报复,
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
8.被俘就义
冉闵称帝第三年四月,鲜卑慕容儁攻下幽、蓟二州,
冉闵带领骑兵抵抗,
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
冉闵随行将军对他说:
“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
请回避一下再,
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便可以取胜。”
冉闵说:“我集合起部队出战,
将要平定幽州,赶走鲜卑,
即使战死沙场,不能退避。”
便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了对手。
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
挑选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刚愎自用的射手,
列成方阵前进。
冉闵所乘坐骑是日行千里的朱龙赤马,
他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
燕骑兵蜂拥而至,
重重包围住冉闵,
冉闵毫无畏惧,斩杀鲜卑兵将三百余人。
冉闵冲破敌人包围,
上天却要冉闵不再杀敌,
他的马无缘无故地死去,
被慕容恪擒获。
伟大的英雄走到末路,
华夏族将失去抵抗侵略的领袖。
慕容儁见冉闵问:
“你这个奴仆下人,
为何妄自称作天子?”
冉闵答道:“天下因你等蛮胡大乱,
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
尚且意欲篡位谋反。
我乃一世英雄,
为何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儁羞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评俘获冉闵家人。
当年,永和八年五月初三日,
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
在遏陉山将其斩杀。
遏陉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
蝗虫大起,
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
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
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
冉闵就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
纷纷守节自缢,
少部分逃往东晋,
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
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
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9.永垂不朽
瑶池碧波荡漾,
一株白莲优雅清洁,
毕辰泪流满面:“天帝,
为什么现在就让我回来,
我还没有完成使命,
华夏大地还有太多杀戮,
还有太多黎民百姓惨死……”
天帝悲悯地说,
“你已经制止了人类的退步,
你驱赶走了那些恶魔的化身,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已经回到他们以前居住地,
华夏族在江南留有种子,在江北也已经定居,
人们争斗根源在于心,
只有无欲无求,
心无一切相,才能停止争斗。”
毕辰道:
“那样人类怎么能进步呢?”
天帝道:
“是啊,连我也做不到,
我只能对自然法则进行修正,
而不能改变,
人类有自己进程,
你驱赶胡人,
维护人类先进文明,
开仓放粮救济饥民,
兴建庙宇弘扬慈悲,已经够了,
剩下事情由人类自己处理吧。”
冉闵在华夏族最黑暗之时挺身而出,
使得华夏族免受灭族之灾。
后世华夏族甚为念怀,
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
他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他成为华夏大地上空最耀眼明星,
穿透厚重历史,
永远闪烁在华夏族人心中。。
后世对冉闵的评价:
《晋书》记载: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
司马光:闵骁勇善战,多策略。
吕思勉: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范文澜: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作者简介:
刘元军,男,汉族,山东省沂南县人,70后,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注册内审师,首批临沂市骨干会计人才。在《会计师》、《财会学习》、《经济师》等刊发表论文多篇,文学作品散见《鸭绿江》、《参花》、《启明星》、《花溪》、《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西河风韵》等,偶有作品获奖。现为《中国若昕文学》理事,《寒云又话》诗刊副主编,《中国乡村》编审。
诗观:相由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