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奇石“黑乌金”
文/宋力行
涛涛渭水从甘肃定西发源,绵延818公里,至渭南潼关汇入黄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流经的关中平原,自古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

渭河宝鸡段,出产一种其它地方鲜见的美石,它由表及里通体墨黑,质地细密又坚硬如钢,敲击有金属之声。有传闻说,古时人们鉴别黄金成色,就是用这种有极细纹理的黑石在金子上划过,通过分析划痕来鉴别是否真金,有人以此尊其为“试金石”;由于此石色泽均匀油润、表皮细腻光滑,虽不透光或只是极微透光,但抚之却有玉一般温润柔和的手感,所以被权威机构正式命名为“乌金墨玉”,俗称“黑乌金”,深受玩家的青睐。

经鉴定,黑乌金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如石英、堇青石、红柱石、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等,于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宜体保健,观赏佩戴均可。天然原石大多呈块状或片状,体量大都在5~40cm之间,若成某种具象之型就是上品,比如禅佛、人物、山水、动物、器具等。这些不加雕琢的原石造型或惟妙惟肖、令人称奇;或拙朴可爱、引人遐想。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黑色代表着庄重、正直、沉稳与安宁,给人以威严而高雅的感觉;黑色的石头能吸收七彩阳光、集聚天地正气,故又有辟邪镇宅的灵性,所以其中佛形、足形、元宝形等寓意美好的黑乌金最为人们喜爱。近年来,奇石爱好者们又尝试用黑乌金制作各类工艺品,如手把件、摆件、饰品等,高超的匠师能够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色彩及形状,运用恰当的雕刻技术,把自然的造化和别致的匠心结合起来,制作出工艺精湛又浑然天成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宝鸡市奇石协会会长杨斌先生是一位资深奇石鉴赏家、收藏家,他的展室里有很多黑乌金藏品,其中两件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其一名曰“秋实”,是一块完整的黑乌金原石,石长近30 cm,长茄形。蒂部圆润,腰部略细,中部粗圆,尾部较尖,整体线条流畅、表面光滑无瑕,配上木制叶蒂形底座,远看栩栩如生,真可谓造化之神功。另一件名为“俗世佛陀”,这是一块高约23cm的蛋形石头,石蛋的大头有一块不规则的凹陷,腰部一段有些杂色,除此之外,这块石头皮滑色墨,品相不错。因形就技,凹陷的地方被雕成了一张佛陀的笑脸,慈眉善目、笑口常开。菩萨、佛都是玉雕的常见造型,本身并不稀奇,可赞的是匠师居然给这位佛陀的头上雕上了一个红色的瓜皮小帽,脖上缠上了一条白色的条纹围巾,黑红白相配,色调鲜亮,既巧妙地掩盖了色泽上的瑕疵,又让这位佛陀从天堂来到了人间,平添了许多烟火气、几分淘气、喜气,其中蕴涵的想象力、幽默感及禅理、情趣,耐人寻味、见而忘忧。


“黑乌金”算不得名贵的宝石,但在爱石赏石人的心里,它却是渭河千古奔流的见证、是天地精华沉积的结晶。它以极为质朴的模样记录着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化,以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把玩之间、人石相通,思接千古、神游八极,颐养性情、引发哲思,是为雅趣。

宋力行,网名落星满袖,陕西凤翔人,小城里的教书匠。作品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宝鸡日报》等纸媒及“凤凰读书”“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