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节后闲咏十章
(一)
退去阴云天复晴,雪飞偏向夜间行。
晨阳暖暖园中照,鸟语啾啾枝上鸣。
花谢花开难趁意,月圆月缺总关情。
田家枉把甘霖盼,应许今朝叹一声。
(二)
此夕犹疑最冷天,蜗居小舍度新年。
菜烹四味能呼客,酒烫三杯不敬天。
往事如云来复去,浮生似月缺还圆。
思亲最怕逢佳节,醉梦扶藜大海边。
(三)
久坐闲庭腿脚麻,蹒跚户外惹人嗟。
天公降罪非唯我,地母施恩惠众家。
雪照修筇晨霭注,日悬广宇午云遮。
南枝忽见梅花朵,瑟瑟风中沐夕霞。
(四)
背负顽疴送旧元,酒杯勉举小庭轩。
情因节物生诸感,话被牢骚扯几番。
览尽炎凉犹可诉,遍知贪腐岂能言。
虽然雨雪能除垢,浊气灰霾各有源。
(五)
长天已是撤浓阴,举目窗前旭日临。
心事浩茫连广陌,诗情荡漾动疏襟。
雪飞虽饰尘中相,花绽难平诗里心。
感慨余生桑梓路,征途不再有知音。

(六)
一自诗坛用苦功,凭窗夜读意难穷。
虽知处世无新意,渐觉行文有古风。
锦服不期归草莽,布衣原本属蒿蓬。
光阴惜别如流水,有负梅花几度红。
(七)
平明信步碧湖边,轻涛拍岸动舟船。
花开花谢知时冷,人去人来盼月圆。
雾绕云遮三世梦,风吹雨打半生缘。
扶栏仰首空中望,白鹭苍鸥舞水天。
(八)
信步湖边坐小亭,长堤已失柳青青。
垂纶客倚青矶石,觅食凫喧白草汀。
竹径虽然存积雪,水波不见有浮萍。
梅枝莫怨花开少,几朵犹堪养性灵。
(九)
十里湖波水接天,青山脚下走游船。
长空浩渺真堪咏,大地萧条实可怜。
几片浮云衔夕日,一群野鸟舞晴烟。
心中但愿寒流少,小苑梅花开正鲜。
(十)
弯弯银月挂东丘,小立阳台一望幽。
酒入诗肠情易醉,病羁桑梓意难休。
通年琐事成过往,次日征途再起头。
梦里相逢人不见,全家已是早分流。
注:妻因故逝于06年;
儿孙家住虎门;女儿家住上海。

冬至节后杂吟二十章
(一)
散尽阴云天复晴,已知冬至一阳生。
采花篱苑花容老,赏柳河堤柳线轻。
薄雾依依人信步,柔阳脉脉鸟争鸣。
可怜应是肢残客,拄杖桥头恨不平。
(二)
不冀苍天可降衷,世情都付水流东。
消寒尚感冰三尺,送暖还凭酒一盅。
已届不争长与短,缘何再议过和功。
是非曲直由它去,只作寻常耳畔风。
(三)
篱墙忽见一枝斜,点缀玲珑竞世华。
日出东城凝紫气,云归西郭沐红霞。
吟诗可借三杯酒,悟道难寻万里槎。
夜色沉冥无限意,隔窗犹惜裹绡纱。
(四)
镇日寒风漫大荒,楼头眺远尽苍茫。
清茶一盏孤心暖,老酒三杯绮梦香。
散尽彤云无雪落,聚来灰雾有尘扬。
悠悠岁月年关近,且把幽情付锦章。
(五)
惯于长夜作沉吟,一份闲情一寸心。
养性须当凭墨砚,抒怀还得仗筝琴。
成诗每觉新词少,入酒何堪旧梦深。
叠起云笺盈半尺,山高水远寄知音。

(六)
举目高台未敢登,寒风冽冽水成冰。
闲行草径如孤鹤,独守茅庐似老僧。
一树红梅堪作友,几蓬绿竹引为朋。
濡毫拟把乡书写,只奈征鸿唤不应。
(七)
光阴忽忽又临春,节物催年四处陈。
积雪当怜腰背老,腊梅莫笑鬓丝新。
楼头小坐怀知己,户外闲行遇故人。
步履蹒跚情尚好,茶粗酒薄但相亲。
(八)
两鬓斑斑气力颓,何须信口道诗才。
于无觉处中年过,待到知时老境来。
醉眼翻书难半卷,枯肠搜句愈千回。
相期绮梦难圆得,剩有黄昏酒一杯。
(九)
琼妃不肯赐丰年,怎不教人意黯然。
万亩香禾需润水,一帘幽梦待题笺。
院中叶落寒风扫,窗外花开冷雾缠。
恨煞涔云来复去,何时跌落小居前。
香禾~指满原麦苗与蒜苗、油菜。
(十)
闲游始感力难支,策杖湖边忆旧时。
小苑赏梅生别绪,长堤观柳起相思。
灰凫戏水霞铺早,白鹭穿云日落迟。
行至昏鸦三匝处,高杨几树已空枝。

(十一)
扶藜送我碧湖边,举目沙洲隔雾烟。
几只乌鸦巡远陌,一群白鹭戏游船。
山衔日脚云连树,风动粼波水接天。
有报园梅开正好,知音不在忽凄然。
(十二)
庭梧几叶尚残存,簌簌风中对夕暾。
信步长街逢挚友,邀杯小店共黄昏。
苍凉世道毋须讲,黯淡人生孰可论。
欲绾流年无着处,唯将往事入盘飱。
(十三)
梅卿此日试新妆,倩影横斜对草堂。
玉洁冰清呈傲骨,风寒雾冷着绡裳。
曾因庾岭吟眸淡,又碍孤山逸兴荒。
向晚聊为樽下咏,相思渺渺又茫茫。
(十四)
明天有报雪临门,今夕围炉念远村。
玉馔家贫从不买,醇醪钱少未曾存。
一方墨砚三分醉,满箧诗笺半世昏。
小立阳台凝目望,寒风又扫叶归根。
(十五)
送走寒流雪未来,且将窗牖向阳开。
园中月季虽萧索,盆内黄英犹妙哉。
三魄常留羁旅路,一魂更寄望乡台。
桂华今夕明如昼,愿驾长风巡九垓。

(十六)
寒风猎猎卷茅檐,独酌花前忆子瞻。
青女昨天应病酒,素娥今夕未垂帘。
几团云絮随心读,一缕诗情信手拈。
谩道夜深人欲睏,茶壶兀自续毛尖。
(十七)
一竿一几一渔蓑,颐养天年钓碧波。
阵阵风从芦荡起,声声鸟自柳堤过。
曾经困苦难相忘,与共辛勤又奈何。
尽管夕阳无限好,流光照影鬓丝多。
(十八)
两丸跳跃似穿梭,屈指稀年剩几何。
历历人生情尚在,茫茫世事梦无多。
扶藜信步晨曦冷,拾级凭栏夕照和。
若问寻常闲适处,廊桥只影俯沧波。
(十九)
何言诸事不相关,漫忆尘途几道湾。
曾驾春风游楚水,也披秋雨赏吴山。
吟诗未觉身心老,揽镜方知鬓发斑。
历尽人生千万苦,于今始得共花闲。
(二十)
策杖登高抒远眸,仲冬情景一襟收。
梅花喜入诗家眼,雪羽欣消农户愁。
田里青苗须润雨,湖中绿水正行舟。
最是城西风物好,薄雾迷濛绕画楼。

作者简介:
永昌居士(石兴良),山东菏泽市人,五三年生,高中文化,种过田,当过兵,中共党员,粮企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县【伯乐诗社】成员。少喜新诗,老习古诗,自修《平水韵》,颇有心得。因病致残,为打发余生岁月,步履蹒跚,边行边吟,与诗友同乐,甚感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