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听到这首歌雄壮豪迈的旋律和铿锵激昂的歌词,我都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看见了军民携手,英勇杀敌的壮烈景象,内心禁不住激情燃烧,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是啊,在中华民族的地理版图上,黄河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黄河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伟大象征。
我出生在距离黄河岸边10余公里的一个山村。小时候,听大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黄河,说黄河有多宽,水流有多急,坐上羊皮筏子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大人们说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如痴如迷,从那时起就对黄河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渴望见到黄河的心情,就好比久别的孩子渴望见到母亲一样。
小学毕业后,来到县城上中学。每到星期天,最想去的地方还是黄河岸边。每逢此时,我总喜欢约上几位同窗至友到黄河岸边走走看看,赏优美的自然风光,看奔腾欢唱的波浪,心里总觉得看不足,玩不够,难分难舍。随着一天天长大,我开始追求和研读黄河文化,关注黄河带给家乡靖远的沧桑变化。
靖远坐落于九曲黄河上游,这里山环水绕,生机盎然,自古就有“灵秀之地”“塞上小江南”之美称。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汉武帝元鼎三年,开始建制立县,唐至宋元,这片大地狼烟四起,征战连绵,明正统二年(1437年)设立靖虏卫,之后,山陕及江南移民纷纷前来屯垦戍边,土地得以开发,生产突现转机,这片物华天宝的大地,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清雍正八年(1730年)正式定名为靖远县。靖远,两河舞动三分地,江山如画;四山擎起一片天,岁月如歌。靖远好,好在天时地利人勤劳;靖远美,美不过东去的黄河水。
黄河在靖远成就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渡与交通要冲,从近代的羊皮筏子到正在紧锣密鼓兴建的高速铁路,靖远的交通运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发展。喜看今日之靖远,铁路大桥、公路大桥,座座大桥气势如虹,似蛟龙腾空,如长河布阵,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那些至今散存的诸如虎豹口、红咀子、鹯阴渡等不少古渡口、古驿站,以及黄河岸边出土的大量文物古迹,更是生动地印证着中原通往西域的汉唐丝绸古道乃至泱泱大中华数千年的古代文明。
靖远横亘于乌金峡与黑山峡之间,黄河浩浩荡荡,流经境内154公里,两岸是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的黄河谷地。黄河、祖厉河似两条金色的长龙蜿蜒奔腾,相汇于县城以西,滚滚东逝的河水穿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靖远之胜,赖河而生,上下河滩,一碧万顷。靖远灵秀,凭河泽润,瓜果飘香,鱼肥粮丰。靖远因黄河而富足,靖远因黄河而美丽。天下黄河富宁夏,甘肃黄河富靖远。黄河展开她博大的胸怀,浇灌着两岸的肥田沃土,发展灌溉农业得天独厚,农业生产发达,谁人能不称奇!靖乐渠等八大自流灌溉渠系,孕育着一方富饶的土地,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千百年来全县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河谷高处的寺湾坪、中堡坪、独石坪、糜滩坪、河靖坪等五大坪地域坦荡辽阔,渠系配套,阡陌纵横,沃野平畴,一派生机,堪称大自然赏赐靖远人民的乐天福地、无价之宝和永久财富。
为了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改良和发展靖远,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兴建了南川、兴堡子川、刘川和三场源等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直至如今,这些大型引水工程机声轰鸣,流水欢腾,旱田变水田,戈壁现绿洲,田野里一碧万顷,家家户户猪肥羊壮,瓜果飘香,林茂粮丰。水利建设大发展,农业条件大改善,灌溉农业成为县域农业之主体,灌溉农业为全县脱贫致富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厚重而坚实的基础。
黄河带给靖远的不仅是丰富的水源、水力资源、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发达的灌溉农业,还孕育了无数风流人物以及文才武将,自东汉至大清,涌现出声名显赫的将才21人,东汉悍将张绣,清代名将王进宝、潘育龙……哪个没有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哪个没有流芳千古的历史英名?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辈出,人文鼎盛,先后有29名进士,196位举人金榜题名,范振绪、陈国钧、张云锦、苏振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贤良才俊!
黄河造就了靖远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沃土。二十世纪30年代党领导的靖远起义英勇悲壮。近现代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碧血丹心昭日月,英烈浩气贯长虹!靖远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乔映淮等“乔门四杰”,革命烈士陈定邦,为国捐躯的陇上英烈魏煜等,他们忠肝义胆,热血报国。更何况,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的虎豹口,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出征地,无不在母亲河边竖起巍峨的丰碑,嵌入深深的印记!在这里,工农红军谱写了辉煌灿烂的革命诗史,在这里,英雄儿女开创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黄河带给靖远的不只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富足的物产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更为他们带去了荣耀和自豪,让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生机蓬勃。
进入新时代,靖远大地艳阳高照,惠风和畅,春风化雨,万千气象。10多个民族的50万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砥砺奋进,靖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处处莺歌燕舞,一片新气象。全县上下,彩笔描绘新岁月,父老乡亲,妙手装点好山河。如今,国惠三农,民生至上,种田不纳粮,医疗有保障,老有所养,幼有学上,尊师重教,兴学育人,万千学人,与时俱进,他们立足黄河两岸,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蟾宫折桂,展翼腾飞。全面脱贫,共赴小康,小车遍地跑,人人手机响,衣食住行用,不用犯愁肠,生产大发展,生活节节攀,大环境绿化,荒山披绿装,大地换新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靖远的前程灿烂如锦。
一条大河弯又弯,风吹稻花香两岸。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一路笑语欢歌。感恩黄河,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为您献上一首深情的歌!
作者简介
王世北,甘肃靖远人,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新闻、散文与诗歌创作,数十年来笔耕不辍,不时有诗文见诸报刊或电台广播。著有《星光集》《岁月集》等。系靖远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