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览金海湖
作者:张体心
在酷热即将来临的六月初,我有幸随退休人员数人一行来到京郊平谷区—金海湖北京市退休职工疗养院。
我们入住在“碧海山庄”,这里具有皇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正门上方写有“福韵楼”三个大字的牌匾金光闪闪,它是中国著名书画家刘丙森的亲笔题词。在古香古色的门楼内的石阶上,迎面矗立着一尊老寿星的白色石雕,在花草簇拥中笑脸相迎,祥和温馨。周边的望水山庄,高山秀、花草香,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海洋,这里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休闲之地。 平谷区有着2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地域,是我国南北交融处。这里有20亩桃园,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桃花音乐节,迎来八方宾客,享受桃花芬芳。平谷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有大桃、柿子、樱桃、杏子、核桃、栗子等品。特别是大桃远近闻名,鲜美可口、荣登京城各大商场宝座,可一饱广大居民口福。这里还盛产小提琴,畅销国内外,富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 我感到最开心的是,乘游艇在金海湖水面上,饱览寂静的风光。在雾气缭绕的青山绿水之间,我们观赏湖边群山峻岭的美景;垂耳细听松涛震荡,就是一首有节奏的大自然交响乐曲;再深深地呼吸带有花草芳香的新鲜空气,心情更加惬意。我们随着向前行进的游艇不停地远眺。我禁不住大声道:“你们看!左边是湖心岛,在两座山崖之间出现了山洞;通天洞、一线天、洞与洞相通。这里是鸟类栖息的好地方,有水鸟、海鸥、喜鹊等鸟类。他们为这里带来生机、幽雅、灵气;它们与大山、灌木相伴,享受着大自然恬静的生活、繁衍后代。我们聆听着鸟儿美妙动听的歌声,仰望高空飞翔的海鸥、欣赏正在嬉戏的水鸟……据记载,金海湖是因1679年平谷发生大地震造成的凹地,逐渐形成了锅底状,后人利用此地进行挖掘,建成了今天的平谷水库,现在的储水量约1.2亿立方米,是养育附近村民生活、耕种的主要水源之一;是孕育这片土地的天然养料。当地政府就地取材,利用金海湖建水坝,在周边建成了具有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金海湖公园”。站在高处放眼远眺,五光十色,耀眼夺目。“金海湖公园”内设有蹦极、索道车、游艇等娱乐项目,景点虽然不多,但很有特色。

进入公园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沿着湖边是一条长长的木制走廊,可以边走边看湖面景色,我们走在宽敞的绿色走廊中非常凉爽,它是由一种称作爬墙虎的植物,随着搭建的拱形蓬帐,生长而形成,那茂密的茎叶遮挡住强烈阳光,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草帽,别有一番情调。经过小木桥,攀蹬高高的石阶,走近“金花公主”骑马射箭的褐色石雕塑像台前,我不由得驻足仰望,她那英姿飒爽的豪气,突显她射箭打猎女中豪杰的形象。在她身下周边的四个角有四位手持弓箭的护卫守候,石碑上记载着金花公主的故事:“金代章宗之女聪慧美丽,善骑射常。随父来平谷狩猎,每天流连忘返,后染重疾,不幸早逝。其父将其悬棺于此公主与平谷青山绿水之缘,传为佳话,尤为青年男女所仰慕。”看到这里,让我肃然起敬,金花公主是时代的楷模、是花木兰似的人物、同样是平谷人的骄傲。碑文内容使我对平谷加深了新的认识和印象,更加喜欢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了。景点中还有一处是“舍身崖”。

迎着湖面的微风,我们沿着山石阶梯向上爬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制人物塑像,我们仔细观察原来是一个人抱着另一个人的身体倾斜动作,旁边是“舍身崖”的石刻碑文。王让,抗日时期海子村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壮烈牺牲。一九四四年,日本侵华,日军为挽救失败的命运,仍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对作为平谷、兴隆、蓟县革命老区的平谷县,反复实行‘三光政策’。该年七月二日夜,驻平谷胡庄、郭家屯、东马各庄三个据点的150多名日本鬼子和伪军,在侵华日军队长井申的带领下,突然包围了海子村。七月三日晨,日伪军将海子村村民集中到村南,要他们说出八路军的下落、交出村干部。海子村的村民同仇敌忾,无一人吐露消息,日本鬼子恼羞成怒,兽性大发,对海子村村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先后6名村民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为保护八路军和村民、村干部,王让挺身而出,说:‘我就是八路军、我就是村干部’。日本鬼子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用尽酷刑,王让始终宁死不屈。随后让王让带路,企图找到八路军藏枪支弹药的地方,王让机智地把鬼子带到海子村北部的半壁山上,乘其不备,抱住一个领头的日军跳下山崖,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追认王让同志为革命烈士,为缅怀王让的英雄壮举,后人把半壁山改名为“舍身崖”。 为此,我走进了具有革命传统的海子村,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深深感到这里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纯朴的优良传统,也许王让舍身跳崖的精神一直鼓舞他们建设自己的家园吧。今天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把海子村变得美丽富饶,用行动来告慰王让同志的英灵,同时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金海湖一游不虚此行,我享受到了它独具风格的建筑结构的雅致;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风景的惬意;看到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前景,让我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张体心,女, 1955年12月26日出生 燕山迎风离退休中心退休职工。燕山石化公司文学协会会员;房山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12年6月在 “燕韵诗社”兴趣小组学写诗词,多首诗词、散文刊登在《房山报》、《燕都》、《石化老年》、《燕山油化报》、《老同志之友》等刊物。 小说“兄妹情怀”、散文《我的姥姥》等代表作及诗词在《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登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