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回 • 桂林东西巷开街喜庆(和韵燕旭先生《看花回•吟扬州美女》
唐治云(桂林)
两巷琴弦振古城。惊诧宫卿。嫣然倾倒人盈路,摄众魂、惬意忘形。嗓喉彰妙曲,绽破春樱。
一袭旗袍裹玉英,尽现风情。惹招骚客吟佳韵,赏西施、领略燕声。楚腰频入梦,沉醉三更。
2021.1.5

【附】
看花回 • 吟扬州美女
燕旭(苏州)
履岁优游不夜城。聊作才卿。放怀临到汶河路,乱絮衣、尽失文形。促音生吻角,笑晕朱樱。
玉体明妆四望亭。借景关情。已知吟客无骚语,色含霜,远度凤声。至今多少梦,牵挂三更。
再谈“步韵”
不才在《作诗感悟》中,说过,酬唱,是学习写诗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诗友评“步韵”是一种”自我束缚”。说什么新诗“方兴未艾”,为何写旧体诗“自我束缚”。毛主席说过,旧体诗词一千年也打不倒。谁个以一则歪文,欲以打倒中华传统诗词,欲以“论诗”之捷径,抬高自己的身价,太自不量力了。
诗词格律,本来是一种束缚,步韵更甚。其实,这种束缚,就如工业生产线上的“模具”,按格律写诗词,就如按“模具”生产标准件。至于“步韵”,就是多个工人,用同一“模具”生产标准件,质量优劣,可见操作者的水平了。
一个螺丝钉的质量,取决于材质,有铜质、铝质、铁质、钢质、不绣钢、合金……还取决于工人的工艺水平。
同理,一首诗词的质量,取决于选材和作者的艺术修养。用同样的格律,作诗填词,自有雅俗、优劣之分。步韵,如同用同一“模具”,比赛生产标准件,看谁的技艺更高,产品质量更好。
至于向前贤借韵,如同书法爱好者,向王羲之临帖《兰亭序》,有何不妥?武打小说中,十八般武艺,常常是找到前人的秘法,而习之成功也。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之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