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黄
江维
营房在一座大山里。
山不算太高,但是很幽深,山上有茂盛挺拔的树木。只有一条不宽的水泥路,通向山外面世界。
营房远离连部。连部在一座繁华的城里,离这里有一百多公里。营房对外称农场,叫青光农场,实际是一座秘密弹药库。在这里,有一个班的士兵驻守。兵们一年一轮换。平常,除了运输弹药的车进出外,难得看见人影。兵们常年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弹药库相伴,日子过得很单调、很枯燥。兵们除了站岗放哨,还是站岗放哨。兵们掐着时间算,盼望运输车来,因为押运人员会给他们带来家书。那是兵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兵们把青春揉成碎片,抛洒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
大黄来到营房,还很小、很瘦弱,只有巴掌那么大,站都站不稳当。大黄是班长带回来的。那天,班长进山去掰竹笋,在一个山窝里发现大黄的。当时,窝里一片狼藉,显然遭遇猛兽袭击,大黄的母亲和几个兄妹都躺在血泊里,唯有大黄还有一口气,它瞪着惊恐的眼睛,吱吱吱地叫着。班长大发怜悯之心,将大黄带回营房。
大黄的出现,给寂寞的兵们平添了几分乐趣。兵们给大黄搭个舒服温暖的窝,给它喂牛奶,喂肉,喂米饭。过了一段时间,弱不禁风的大黄慢慢长大了,长得威猛高大,一身黄毛,镫光瓦亮。大黄的叫声很响亮,传去很远很远。
兵们非常喜欢大黄,常与它玩耍。大黄也非常乐意与兵们玩耍,每天像跟屁虫一样,兵们走到哪里,它就走到哪里,甚至上厕所,它蹲在外面候着。在大黄眼里,这一帮穿绿军装的人,就是它的亲人。它在兵们面前,显得很听话、很温顺。如果,兵们不小心把它整痛了,它从不发怒,只是呜呜地哼几声。如果,遇上不是穿绿军装的人,大黄就发威了,扬起头,竖起耳朵,呲牙咧嘴,扑上扑下,决不轻恕。
兵们在蓝天白云、山深树密、只见飞鸟不见人迹的环境中,与大黄相伴,不再去盼望运输车辆带来的家书。日子似乎显得不再那么慢长了。
每天,各个哨位站岗放哨的士兵,大黄蹦蹦跳跳,护送去、护送回。不管下雪下雨,大黄都非常尽职去做。而且,大黄还负责联络各个哨位,跑来跑去,乐此不疲。大黄完全与兵们融合在一起了。
有一回,有几个歹徒,趁着月黑风高,偷偷地潜入营房,撬开弹药库铁门,盗窃军伙,被警惕性极高的大黄发现。大黄率先冲上去,巨大的吼叫声,把几个歹徒吓傻了。就在几个歹徒愣神的霎那间,被紧随其后的兵们捉住。这几个歹徒,原是全国通缉的悍匪。为此,营房的兵们受到表彰,荣获集体三等功。
兵们都知道,大黄功劳最大。班长扎一朵大红花,戴在大黄的头上。大黄不知兵们为何如此待它,它只是尽职而已。大黄害羞了,像个大姑娘一样,东瞅瞅、西瞧瞧,在兵们中走来走去,呜呜地叫着。
兵们轮番把大黄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它。
那天,山外来了一辆小车,带来一个新班长。老班长把大黄抱在怀里,默默地流泪了。大黄不知道,老班长就要离开营房了,老班长就要脱下军装了……
兵们排成一排,立正向老班长敬军礼。大黄认为,兵们和平常一样在与它玩耍。但是,大黄看见老班长上车的瞬间,是乎明白了什么,猛扑上去,拼命抓车门,呜呜地叫着,眼泪从眼眶里滚了出来。
兵们把大黄拉开,小车开走了,一会儿工夫便消失在山道的尽头。
老班长离开营房的第二天,大黄也离开了。
大黄离开营房后,兵们一下觉得像掉了魂似的。兵们在哨位上站岗放哨,眼光都盯着通往山外的路,希望出现大黄的身影……
作者简介:
江维,四川崇州人。1974年下乡当知青,1976年在天津警备区服役,现供职于四川省税务干部学校(已退休)。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从1980年开始创作,在《中国文艺》、《滇池》、《文苑》、《羌族文学》、《传奇故事》、《成都故事》、《南方经济时报》、《工人日报》、《攀枝花文学》、《雨花》等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刊物奖。其中,中篇小说《世界不存在安静》获《女友》优秀奖。现正式出版《窗外有月亮》、《竹林茶园》两部中短篇小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