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账
文/赵玉琴
爸爸妈妈在大垛做螃蟹批发生意二十几年,俗话说“一手托两家”,上面的客户要赚到钱,下户(养殖户和螃蟹贩子)也要赚到钱,这中间的批发商即我爸,要做到两碗水端平,两头的工作都要做到位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为了资金及时到位,生意做起来更顺畅,经常需要去客户那送货收账。这任务自然落到了我和我妈以及家里的员工身上。爸爸和姐姐只有每年年底大年三十前一天各自出去收账,平时爸爸留在在船上接打电话客户和下户,姐姐在家要记账和理账,每天的进账出账晚上都要再重新算一遍,防止有错账,偶尔也会有错账,这账还真不能马虎,错一次可能上万也可能几千,查出错账,都及时联系客户和下户,大家都能够理解体谅。
一次我爸就派我出去送货收账,我带了一套换洗衣服和零用钱就跟着送货车一起出门送货收账。
几乎正常是下午三四点出门,货是跟着面包车直接送到海安各个客户的家里或者店铺里,,每个螃蟹包上都有各个客户的姓氏和斤两,到了指定地点,对着各个单子一一发货,几乎没有多包或者少包,不敢说绝对不出错,即使有错误也是一年出不了一两次错误。
送货结束,晚上住哪个客户家呢?当然这都被我爸提前电话联系好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爸安排的挺好的,都安排到有女儿的家里,这样晚上在客户家吃完晚饭,洗澡睡觉也方便,客户夫妻俩正常是给我一个独立的房间,我睡的挺好的,一夜到天亮,就是第二天要起早出门,客户们水产品市场上做生意,天蒙蒙亮就到市场做卖货的准备了。
这大早上在市场上收账也是有规矩的,不是一早上去菜市场就拿出账单收钱的。我先到菜市场外面转一圈,看哪家的早饭有特色,选一个我在大垛吃不到的早点吃一吃,慢慢品尝,说是慢慢品尝,可心里其实归心似箭了。
吃完了看时间还早,我到市场里面各个螃蟹摊位看一看,有的忙碌有的闲。有时客户们跟我谈螃蟹的情况,如螃蟹个头大小,断爪,斤俩不足等等情况,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到家及时反馈给我爸。我看时间差不多九点左右,该我出手了,我到一个个客户面前,账单一取出,他们各自也心中有数了,都能很快把钱数给我,那时没有验钞机,我就一个个的把钱用纸条注明谁谁的,多少钱,有时客户偶尔克扣钱了,少个几十块钱也是常有的事。我因为钱拿回去还要跟姐姐报账,所以我都需要一一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也有遇到欠账不还的,如海安一个客户欠账欠了十几万,后来查出得了肝腹水,去世了,虽有一个儿子子承父业,他们一家个个知道这笔账,可就是不还,一他们又没分家;二他们还继续做着螃蟹生意。可就是千年不赖万年不还,虽生气也没办法他们家。
然而,南通一陈姓客户,我爸生意上的老伙伴了,平时生意合作很愉快,大家互利共赢,都赚到钱。后来一次陈得了重病,我爸得知后,立马电话过去慰问,问身体情况怎么说?叮嘱他生意停一停,身体要紧,把病看好,那余下的两万块钱不需要还。陈连连道谢,过了一年后,陈身体全部康复,两万块钱也转账给我爸,我爸为他的身体康复替他感到高兴!
我爸爸今年生意由于疫情影响,生意不做了,可离开大垛前,我爸跟下户也就是养殖螃蟹户和拿螃蟹的贩子,都跟人家把账一一结清。用他的话说———只有别人欠他钱,他不欠别人钱。
既然做生意,必定有经济往来。在这经济往来中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内在品德。
2021.1.9晚

作者简介
赵玉琴,原本“赛小子”,后在多年的幼教工作打磨中,逐渐变的性情温和,爱孩子,爱家人,爱看书,平时喜欢写点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