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帮实扶助脱贫
——记南召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驻南召县板山坪镇松河村第一书记赵峰
2019年新年伊始,南召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赵峰经选拔,受组织委派到板山坪镇松河村接任第一书记,开始驻村帮扶。赵峰由道路执法人员变为驻村第一书记,身份虽变,初心不改,一路走来,真帮实扶,成绩斐然。
1月12日,天气寒冷,从高处俯瞰南召县板山坪镇松河村,只见松河部分结冰,广阔的田野霜气袭人,香菇大棚林立其间,有的群众在采摘新鲜香菇,有的忙着修剪树木,有的在大理石厂工作,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工作队及村委人员齐心协力,查实情,摸底数,抓党建,强班子,兴产业,谋脱贫,办实事,暖民心,深得群众好评。这里的变化和第一书记赵峰有密切关系。
仔细调查摸底,熟悉贫困户基本情况。进村伊始,赵峰就入户开展谈心,调查摸底,松河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地域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0.22亩,林坡面积1.2万亩,人均5.2亩。
在一次次走访中,他掌握了59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在一次次交谈中,他了解各户致贫原因。松河村地处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来源较为单一,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村主要产业是香菇种植、花卉种植、特色养殖(养蝎)、石材加工。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每一户都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台账。全村村民总户数706户229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9户153人,截至2020年11月底,已全部脱贫59户153人。
赵峰在走访摸排的同时认真学习扶贫政策,虚心请教问题。工作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变了,他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尽快进入扶贫角色,通过学习,认真积累基层工作经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他积极主动抓落实,搞好与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精准施策搞帮扶,真诚帮扶暖人心。在走访中,他发现贫困户王广生不善沟通,与人交流困难。他就千方百计找关系介绍他到金鑫彩石砂厂实现就业,月工资4000元,为稳定脱贫提供有力的收入保障。知他妻子闻章敏有多重残疾后,自己开车带领她到县残疾鉴定窗口补办残疾证,还为其申办了低保保障,为他们的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在广生小儿子生病需要转院到南阳治疗时,帮助联系市中心医院医生入院和诊治,并帮他办理各种证明材料,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贫困户李付华需实施危房改造,由于新宅基地遗留问题与四邻纠纷较多,赵峰就拉上村干一起破磨嘴皮子多方协调历时一星期做好四邻工作,为她危房改造创造宽松环境,房屋改造顺利建成。在为其孩子上学的专业选择上出谋划策,并且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助力实现梦想。2019年得知香菇种植出现问题,联系保险公司为其香菇坏袋申请保险赔偿4000元,这极大减少了个人损失,令其非常感动。村中70多岁的老人周德英不愿与在外务工的儿女共同生活,执意一个人居住在祖屋当中,当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赵峰一边联系其家人做老人的工作,一边帮助整理居住环境,修缮房屋并且送去被褥等生活用品,经常关心老人的生活状况像对待亲人一样。此外,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筹资1万元购买桌椅柜子等;捐资5000元给贫困学子郑格格圆大学本科梦。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给贫困户介绍工作,联系企业华阳石材厂吸收该村贫困劳动力8人参加工作,增加收入,助力脱贫。像这样的事情枚不胜举,视群众的事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证明是百姓的贴心人,生活的点滴滴滴就这样在平凡中度过。
尽力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环境。驻村伊始,村庄道路破旧不堪,群众文化生活十分匮乏,每到晚上漆黑一片,对于这些问题,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想方设法,多方协调,一个个项目终于落实:投入21万元,修建0.5公里松河村水库坝至西沟组的水泥路,27万元修建东南组至街北口0.66公里水泥路;10万元修建入组道路308米;19万元建起河西北组板桥长11米宽4米,61万元修建松河村镇区到小学16米长9米宽板桥;投资6.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利用第一书记项目硬化通组道路1800米;投入8万元修缮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24万元修建河西南文化广场一座。修桥建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便群众出行,文化广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为民服务条件。一桩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凝聚着他的汗水;一件件公益事业饱含着他的心血。
整治村容村貌 旧貌换新颜。赵峰及驻村人员积极动员带领党员干部开展了清理垃圾整治,动员帮扶队员给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整洁家庭面貌。想尽办法给贫困群众创造改善生活的机会,动员贫困群众扶贫先扶志,主动投入生产生活,用心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使封闭的道路打通了,脏乱的村庄变美了,冰凉的人心暖热了。
赵峰用赤诚之心把群众当亲人,视奔上小康之路为己任,用脚丈量每寸土地、用心对待脱贫工作。 群众认可是他最大的成就,老百姓增收是他最大的快乐,村里变美是他最大的满足。村庄道路宽阔干净,群众收入逐年递增,产业发展蓬勃兴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石为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