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初心,仁医仁术“济苍生”
——记一代骨科名医夏振营

作为皖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界首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着多元的文化遗产。而随着的声名鹊起,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文化元素开始搭乘着经济帆船,“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走向全国各地,界首一系列创新举措叠加,界首之治堪称一个后发型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路。
县域经济的“界首现象”,是近年来安徽乃至中西部县域经济逆势崛起的一个范本。
2016—2018年连续三年,界首GDP增速位居安徽县域第一,工业经济总量时隔20年重返安徽十强,同时连续四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内陆县域和省级贫县,界首正在创建国家高新区,并进展顺利。
届时,界首高新区将成为周边10个地级市、80多个县市区、6000多万人口中唯一的国家高新区,界首也将成为全国唯一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的贫困县。重振徽商辉煌,再展界首雄风!界首中医正骨夏氏一族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界首,如果问“夏振营”或许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你要问校正骨科夏医生,没有几人不知道的!笔者与夏医生相识源于妻子的一场病患,其实妻子的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已有些年头了,说实话,也没少治,钱也没少花,甚至达到“病疾乱投医”的地步!听说哪看的好,立马就去,中药.西药没少喝,过后能轻一点,但好久不长,便会重犯,甚至更严重。省城医生建议做手术,但风险太大,都50岁的人了,本来身体就不是太好,真不敢这样折腾!专家建议回家卧床休息,即使弯腰的动作也别做,什么活也挨也别碰,以后就静养!可是作为农村一普通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干?况且妻子本来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让她每天卧床不起,这简直就是要她的命……
其实我听说过夏氏骨科,说内心话,并不相信,省城专家都没把握的事,他一个小小的乡村医馆能治好,而且不动手术,这怎么可能?至于传说,只不过如《聊斋》被神话了!但是看着妻子每天痛苦的表情,每天难受的遭罪,我的心也很疼很疼!实在受不了了,就喝点“扑热息痛”,最后“布洛芬”都不管事了。虽然不是医生,但长期喝这些药肯定不是好事,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还是懂的。同时也不想让妻子产生我不舍得给她花钱的念头,去就去吧,反正也不远,看看吧。
由于界首近几年旧城改造,大力拆迁,第一次去时,着时费了一番周折。医馆不大,前院两层小楼后院三层小楼,但患者不少,东西病房都已住满打点滴的患者,就连大厅的连椅上也挂满了吊瓶。换水(换吊水)拔针的喊叫声此起彼伏,但却杂而不乱,医患之间有说有笑,如果不是晃眼的白大褂和吊瓶,我还以为这是一场喜宴盛会呢!在我的印像中,医生都是不拘言笑,冷冰冰的保持威严,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压抑!这里不一样,不管是夏振营医生,还是护士,都是面带微笑,不时的问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聊聊家常,如同一家人似的很是开心,似乎忘记了病痛!
夏医生也是农村出身,深知农民挣钱不易,一般不建议使用高档药,他的口头禅“只要效果好,对症就是药”!患者每次吊水.打针.拿药.膏药等,多者三几百块钱少者几十块钱。轻者1——2疗程即可恢复!重者3——4疗程便可恢复静养。夏医生与众不同,每次嘱咐患者每天都要吃上1——2鸡蛋补充营养!

最近天气突然寒冷,笔者的“骨膜炎”腿又犯,因为有几年前的经验,初犯几天就去夏医生那里,夏医生看后说:“没事,我给你开点药,挂点水打一针就好了”。在网上我查了一下,长期用针抽排积液对身体不好,上次再别家一下抽了4大针筒黄色积液,我有些担心,“夏医生,我这个还用抽积液吗?”夏医生似乎看出我的担心,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头说:“放心吧,在我这里不用抽,效果比他们好的多”。我心中窃喜,但又半信半疑,骨膜炎不是什么大病,效果比别人要快要好,说实话我真不敢苟同!试想积液不抽排,全靠消炎药.消炎药水一时半会能消下去吗?可事实打了我的脸,也没见他弄什么,就挂了四瓶吊水,打了一针好像起到关节润滑作用的针剂,贴了两张夏氏秘制的膏药,回家后睡了一夜,去时还一瘸一拐的,一夜之间腿好了!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隔日我本不想去了,妻子逼着非让我再去巩固一下。这次夏医生检查了一下微笑着说,恢复的不错,在吊点水,贴两膏药就没事了”。我心中很是高兴,又可以活蹦乱跳的忙活自己的工作。真的很感谢夏氏骨科中医,所以笔者才决定撰写此文,绝无半点虚构!

随着与夏医生的进一步的交流,我才了解到,夏医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学历。进修于洛阳正骨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安徽省立医院骨伤科.首都医科大学属附潞河医院。被评为副主任医师.中药师.放射医学技术师。高级职称是医生最高级别,全市人数少之甚少,在基层堪称难于上青天,是基层医生的一种梦想,2019年安徽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考试中,城市基层以75分的高分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阜阳市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的唯一的一位诊所参评审人员,诊所评审通过的副主任医师在界首市夏振营还是第一人。擅长:颈.肩.腰.腿疼。骨质增生.头痛眩晕.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外固定.体表肿瘤微创手术等骨伤科病疑难杂症。


夏振营的父亲夏家兴其实在当地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受家庭熏陶,夏振营从小就表现出对医学,特别对骨伤科惊人的兴趣,十几岁便能读《伤科补要》.《正体类要》。后来更是把李广海老师的《中医正骨学》研究的烂熟于心!
本来夏振营毕业是留在省城医院的,工作体面,待遇也不错。家里人都很高兴,也很荣光。在省城医院工作期间,夏振营接触到一对家乡的老年夫妻,让他决心辞掉这种体面的工作!2016年的春节前夕,夏振营夏医生做完手术下了手术台巳经接近下午四点钟,手术连续工作的疲劳与饥饿,让夏医生在医院附近随便找了个小饭馆,对搭几口填饱肚子。面刚上来吃了几口,门外进来一对黝黑瘦弱的老年夫妻,愁容满面,还不时的掉着眼泪在邻桌唉声叹气。给人感觉就一对农村老年夫妻来省城看病的,从老夫妻断断续续的交谈中,夏医生听到满口亲切的乡音——界首话!异地他乡听到乡音夏医生很兴奋,主动上前询问,果然是界首人,原老汉姓张,大娘姓李,大娘的腰疼巳有些年头了,平时也没少看,但一直没有好转,疼很了就吃点止痛药熬着,可是最近腿也开始疼了,甚至走路都很困难。村里人建议他们别再乱花冤枉钱了,到省城正规医院看看吧!老人一辈没有生育,中年收养了一个女孩,现在巳经外地上大学了,怕影响女儿学业,老两口也没敢告诉女儿,门一锁就去了省城,由于两位老人不会讲普通话,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找到省立医院。哪曾想还要抽号排队,都来二十来天了,还没挨上。两人着急啊,病没看上,可车费.吃住费用差不多已花了近3000块钱,对于一般家庭3000块钱或许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没有什么收入还要供应女儿上大学老张家两口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人心疼啊……!夏振营夏医生被深深的感动,农村出身的夏振营更能理解农村人的生活不易!第二天帮夫妻俩办好住院手续安顿好。深深地陷入沉思:像老张夫妻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了,他一己之力又能帮助多少呢?经过反复思索,夏振营决定放弃眼下的风光与体面 ,回家创业 ,让乡亲们就近就医 ,不再花冤枉钱 。开始家里人都非常反对,不能够理解 ,好不容易才走出乡村的你泥泞,怎么又回来了呢 ?可是耐不住夏振营的耐心细说,父母也只好同意,于是才有了如今的夏振营 中医诊所!
如今慕名而来的患者已经遍布周边安徽.河南.山东 等省市。夏医生更忙了,但是再忙他都是一脸的微笑,认认真真的善待每一患者,绝不敷衍!但愿这样的医者再多一些,我们老百姓就会更少一些痛苦!(門婆亞君)
【声明】本文图片均由夏振营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编辑:門婆亞君

病痛解除热线:1306337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