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央嘉措的唯美与浪漫
原创 平静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早几年前初读仓央嘉措的诗就曾被深深的打动,那种真诚、深切、哀婉、无奈、相思入骨、肝肠寸断,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不忍读却又忍不住要读的纠结,常常感动的几近流泪,当时就想作者一定是位流落民间多情的诗人,喜欢他的诗但未有任何深入的了解。
几年前的西藏之行,才知道仓央嘉措居然是当时位高一统的六世达赖喇嘛,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两人合二为一,一个是情感丰富的诗人,一个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但事实上,他们的确就是同一个人,不由得仔细寻觅其中就里。

1、其人其事
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也就是康熙22年,生于藏南一户农奴家庭。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重建好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其亲信弟子桑结嘉措根据其心愿和当时西藏的局势,秘不发丧,隐瞒了僧侣大众和当时的康熙皇帝,时间长达15年之久。同时秘密查访到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即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找到多年前寻到隐藏起来的转世灵童。

1697年10月25日,仓央嘉措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时年14岁。此时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
1705年,因受桑结嘉措“谋反”事件的影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指不守清规,是假达赖,康熙皇帝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

关于他的去向,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很希望他能得到善终。但事实往往是残酷的,最有可能的是他在被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3岁。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2、其诗其歌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佛教,即红教,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佛教系黄教,黄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

而14年的乡村生活,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写下了许多热情奔放而又缠绵的诗歌。
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字里行间里,表达了对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突破宗教的束缚,敢于大胆写实,更加贴近生活,而且不乏深刻的哲理性,总能给人以启发。比如这首《问佛》,这一问一答中,蕴含了多少智慧和人生哲理,不禁使人联想究竟谁是我,谁又是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
世俗很平常的情感生活,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仓央嘉措的诗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遇挫折时的哀怨,赋予了真挚的情感。诗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极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诵读。这一首《那一世》可谓经典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感叹世间爱情竟如此唯美与浪漫。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仓央嘉措作为一届达赖喇嘛,有其名而无其实,但作为一名诗人,仓央嘉措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的风流浪荡,他向往的生活同凡人没什么两样。藏族人虽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可是他们内心最感亲近的达赖,据说就是这位在布达拉宫没有灵塔的仓央嘉措。他们之所以如此崇拜这位年仅23岁就遇害的少年喇嘛,就因为少年喇嘛的情诗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相关资料来源于百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平静,宝鸡金融作家,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为你诵读”现代诵读艺术委员会成员,都市头条签约作家。多篇散文发表于《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宝鸡金融》《麟游文化》及“作家网”“宝鸡作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麟游文化》选稿基地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稿费来源于打赏,赞赏总金额的80%归于作者,20%归于朗诵者,赞赏低于10元 (含10元)用于平台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