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情
——铸就了青年文学家的魂
作者张红兵
我是《青年文学家》杂志的忠实读者,闲着没事就翻阅《青年文学家》杂志。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离不开情字,一切文学皆于激情滋生出来的。没有激情的存在,文学就不可能出现。
因为有了情,所以才有了文学。因此,文学是情的派生物,激情锻炼了青年文学的血脉与血流。
微风吹起波浪是荡漾而温柔的激情,波浪翻卷是汹涌而飞泻的激情,眼角的一滴泪是感动与思念的激情,号叫啼哭是欲罢而不休的激情。
所有内心与表象的情感流露都是激情的升降、张与缩之间。
当然情不能泛滥,激情也需要理性,理性下的激情才是深刻和神圣的,崇高而伟大的。
纵观当下文坛,有一点我们似乎可以肯定:真情少了,假情假意多了,激情少了,泛情与虚伪之情多了。
所以,文学不能没有激情,没有了激情的文学是文字玩物,玩物的文学不是真正的文学,它只能是虚假与虚伪的叙述。
所以,文学尤其是青年文学,需要在这一问题上认真反省,反省你的感情就是反省你的作品,同样反省你的作品也为了反省你的真实感情。
生活是激情的源泉,创作离开了生活的这片土壤,激情便是一片枯叶,这样的激情就很难支撑起擎天大柱般的文学巨著。青年文学需要呼唤激情,创作需要呼唤真实而强烈的激情。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报告文学,都是因某种激情所致而使创作者随其思绪完成的,可以传阅,可以传播的文字。

作者简介
张红兵,江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元培商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诗人,中华新文学联盟泰州分盟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泰州分会主席,环球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研究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常务理事,《作文报》社采编,《课堂内外》特约编辑。非凡诗社成员。曾撰写巜新闻写作大全》《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文学与创作研究》《校园小记者培训教材》《土山传奇》《陈毅抗战史》《柏树娘娘》等。曾参加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学生培养报告会、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成果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11年首届全国小学小学名师表彰会等论坛会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