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一根弯扁担不会折
作者:汤建才
诵读:潘海波
我早已把母亲当作一个珍藏本,每每用心的在读,我觉得母亲这本书如果只读一遍就会很粗燥,也对不起她用尽一生为我们留下的那一个个生活情节。
我读过她的手、眼睛、微笑、皱纹、脚步,包括汗水,可这些远远不是她的全部。
我读母亲的坚强,读母亲的忍耐,读母亲的勇敢,读母亲的奉献,读母亲的付出……
母亲用一根弯扁担不会折的精神理念支撑着这个家,培育我们长大。
读母亲必须静下心来想一想,母亲如何从一个小姑娘蜕变到一个家庭主妇,又从家庭主妇角色让自己的善良与爱一步步放大。也许她一生就在做这样的一件事,却是那么的了不起。
回忆过往,一个十六岁正值豆蔻年华,青春貌美的她,就已嫁为人妇,首先得与这个家尽力磨合,丢掉那些一直被其父母呵护的娇惯和稚气,学着长大,放下身段,孝敬长辈,试着与公婆和睦相处。与自己的丈夫同甘共苦,用汗水发力,以勤劳与俭朴持家。变依附为担当,变柔弱为坚强。
同许多家庭一样,我们家经历过初期的贫困,生儿育女的艰辛,一大家子揭不开锅的日子让她流过泪,为了生计,与父亲到扬州打工,帮人家白天插秧割麦,晚上搓草绳,打蒲鞋,凭借打零工贴补家用。
面对这冬跑西颠的岁月,她从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想方设法让这个家立起来,起早贪黑,风里雨里从不叫苦。即便是在阑尾炎动手术还在修复期,他也顾不得疗养,抢着下地干活,忙着为一家人挣工分,因此落下了困扰她一生的气管炎病根。每到严寒冬天,哮喘发作,咳嗽不止,苦不堪言。可她硬是与病魔杠上,不依不饶。她也从来没有把病痛放在嘴上,我们心疼她时,她总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让我们别惦记,深怕我们为她担心。并且搪塞说:“不过是老毛病,一根弯扁担,不会折。”
她还常跟我们说,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人,就是再怎么穷困的人也有翻身的时候,对于弱者要有怜悯之心,不要落井下石。在我们幼年时期,常会有一些讨乞的上门。母亲总会善待她们,尽力给予施舍,拿出家里捉襟见肘的口粮分与他们,从不小气与吝啬。我们因为自私责怪她时,她总会用逼视的眼神看着我们,并说:“给人一口饭,救人一条命。”她那颗怜爱之心,一直印在我们脑海里,成为一种宝贵的情感传承。如此勤俭博爱的母亲,怎么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正如我今天带着犯胃病的不适,卧在床上来读她。一定是她渗透在日常生活里的那些,似乎微不足道却深入人心的事,出其不意的感动过我,征服过我。
我们每个人感情最深处,莫不是父亲的依靠,母亲的呵护,父亲是太阳,光芒万丈,母亲是月亮,妩媚温柔。两相掂量,对母亲的感情大多数总会偏向一些,第一个相见的人是母亲,梦呓里的呼唤也多半是母亲,母亲的话,温热有度,母亲的心,透明晶莹,母亲是我们倾诉喜怒哀乐的出口,我们高兴时,她在微笑,我们忧愁时,她在分担,我们成功时,她流下激动的泪,我们失败时,她安慰暖心,从不放弃。为了我们,她动用心血,牺牲自己,透支着唯一不能缺少的生命。为了我们,她甘愿俯身做牛,默默奉献,久久为功。
作为女性,她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但在我们面前,她从不示弱,她有塑造儿女的韧性和耐心。作为女人,她需要保护,但她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尽心护佑我们,让我们过有尊严的生活,做有人格的事情,守有节操的本分。
当然,读母亲,我读了几十年,还是没有读懂读透,那就留着以后接着读吧。好书向来不厌读,我已饿着肚子读,忍着病痛读,还将带着生命读。母亲这本书,真的让我爱不释手。
作者简介:汤建才,江苏淮安人,1964年11月27日出生,大专学历,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运河桨声】文学公众号、今日头条【运河桨声】专栏作家。2010年、2011年分别获华夏散文论坛大赛二等奖,2017年获第四届相约北京诗书画大赛诗歌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我把生活做成笛》。代表作有散文《春节感怀》,《散文是什么》;诗歌《搂住秋不放》、《姹紫嫣红心潮涌》、《雷锋》、《读淮安》、《梦向深蓝志远洋》、《写一首诗给母亲》等。
主播简介:潘海波,中共党员,祖籍安徽芜湖无为市,中学教师,现常年定居江苏淮安,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欢唱歌,钓鱼。生活中,为人随和,愿意去学习主持,喜欢播音朗诵,喜欢与正能量为伴。
![mmexport1566511220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