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孙德芝,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14年末,半个世纪,写了二十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剧本3个,中型剧本1个,大戏剧本16个)。其中有县剧团排演的;有在文学(戏剧)杂志上发表的;有单行本发表的;有获国内部分省市和高校“征集剧本”奖的。
我看见“小康”了
作者/孙德芝
“现在的庄家人真有福,让我看见“小康”了“,这句话是我的老岳母说的。她名字叫徐玉玲,1927年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庭妇女;一个历经四朝(满州国、日本殖民统治、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平民女姓、一个‘目不识丁’(看钟点从1字往下数)的过来人。
可是她——历经九十多年的风雨苍桑,头脑清醒,说话实在。看事,识人,联系实际,说话靠谱。我把她说的话,整理出来,呈给诸公吧:“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已经95个年头了。年青时在伪满州国地界和关东州地界我见过官家和日本人,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对待咱们庄家人的。年头月尽,庄家人,还往衙门里缴纳税钱。这些钱从哪出呢?明面上看是东家拿,实际上不是,而是从种地户或伙计们身上出。东家有多少地,年终该向衙门交纳多少钱粮,都摊在种地户或伙计们身上。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所有收入都是东家的。在东家应付的“劳金”(劳动报酬)里,早就把该交的钱粮扣下了,里外里吃亏的还是庄家人。
19岁(1946)出嫁后,亲眼见过国民党跟土匪是怎样对待种地的。庄家人长年泡在地里,刮风揀石头,下雨叠坝沟,没吃过好菜饭,穿的是破衣烂衫。而官家要钱的花样还多,名堂更巧,要什么钱起的名都好听。种地税赋也是庄家人替有钱人承担。看起来,古往今来,那朝那代,都从老百姓身上“拶(音)骨水”。
共产党来了就是不一样,政府把地分给 了种地的,万 顷 良 田 行 画 里 真正是“耕者有其田”。庄家人自己的地自己种,种地打粮归自己,给自己的国家缴纳钱粮,都乐意。坏年头,国家还少要或者不要。后来实行合作化、公社化,土地归 集体耕种,庄家人干活挣“工分”吃饭。折腾了25年,每年到底向国家交了多少地亩税,老百姓很少有人打听。只知道遭受天灾,年成不好,国家还是少收或不收。
后来,土地又分给老百姓自己种了。庄家人自格愿意怎么种就怎么种,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打粮自己吃,卖钱自己花。开始,国家管俺们收不几个钱的地亩税。可是,从盤古到如今根本没有,就连作梦都梦不到的好事,来了。就是最近这十来多年的事,农民种地不缴纳地亩税,国家反倒给庄家人补钱,种地越多得钱就越多。
我儿子和闺女家,都种了十几亩二十几亩地,他们把国家补的钱积攒起来,买小型农用三轮车、小型粉碎机、“地猫子”(一种玉米播种机)、苞米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孩子们种地累不着,下种快,管理简单,收割快。农闲时还能外出打打零工,格外挣零花钱。我从4、5岁记事起,到现在90年了,开天辟地没有的事,让我赶上了,现在的庄家人真有福,庄家人‘小康’日子不就是这个样吗?我看见小康”。
20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