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本期《聚焦著名画家石瑞臣先生》
执着的追求 扎实的功力
——访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石瑞臣先生
初识瑞臣 肃然起敬
在我们这个物竞天择的社会,每个人都以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于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以其不同的观念,悄悄的追寻着自己的生命意识,每个人都以其不同的价值取向,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价值。
一年前那个初冬的上午,他如约来到了我的工作室。坦率地说,那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的友好交流,但我印象中肯定有过数次见面。如今,他不仅是我笔下的主人公,也堪称是一位好大哥,更是我的好朋友。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与吉林省美协会员、长春市书协会员、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石瑞臣先生。
谈到第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情景,曾经多年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职业习惯,使我养成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常常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并且会很自然地上下打量着对方。正因为这种职业习惯,我难免会多看他几眼。
他姓石,名瑞臣。曾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涯。石先生双手递给我一份他本人的简介,简介文字不多,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似乎和他这个人一样干净、整洁、利落。
当我透过这份简介,发现眼前的这位石先生已是60几岁年龄的时候,不由得突然用异样的目光望着他的面容。这是一张典型的、方正的国字形的脸,毫不夸张地说,谦虚、和善、微笑,似乎永远写在这张白皙文静的脸上。
再望一望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充满着智慧和光芒。我刻意地、仔细地、甚至是用力地搜索他的眼角周边,居然看不到明显的皱纹……
我不免有些惊叹和好奇!甚至下决心日后向他取取如何保养这方面的经。不过直到现在,人家还没有向我透露一句奥妙。但在我的心里,迷底似乎早已“揭穿”了:保持良好心态,每天开心快乐,常常面带微笑!虽然我知道个性十足的我很难做得到……
我与瑞臣先生相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早已从原来我一声声的“石老师”,跨越到后来的“石大哥”、“石哥”、“大哥”了……
分析一下原因,我觉得,一方面是他的谦逊虚心、和蔼可亲;另一方面是他的真诚质朴、善解人意;当然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石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品德高尚、功力扎实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说到德艺双馨,我忽然想起近两年来,我在我的家乡长春,先后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中国刘炳森艺术研究会等相关机构,共同举办过4次全国性的书画联展和书画大赛活动,石先生每次都是积极主动地参加,每次都是认真的构思,精心的创作。
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当他把参展的作品呈现到组委会工作人员面前的时候,又总是会非常谦虚的说:“画的不好,多向各位参展的老师学习”等等。而每次专家评委在评选的过程中,又都会不约而同的把他的作品评为金奖,或者特别金奖。
今年的新年伊始,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前十几天,已经携妻去海南度假的石先生,又通过手机微信给我发来了20多幅他在海南新近创作的山水画作品,还有几幅新近创作的书法作品。
我真的为石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感到十分的欣慰,为他的德艺双馨而肃然起敬。
悠悠岁月 编织着爱的追求
是啊,悠悠岁月,编织着美好的人生,也编织着人们对爱的追求和奉献。我与石先生伴着浓浓的茶香攀谈起来,话题就从他在书画艺术上的起步谈起。
岁月如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童年色彩斑斓的梦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的主人公石瑞臣先生当然也是如此。
石瑞臣思索片刻后对我说:“记得在我刚记事的时候,看到奶奶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让我看着着迷。于是,我便拿起画笔来,照葫芦画瓢的画了起来。那时候自己不懂这就是临摹。奶奶高兴地鼓励我,夸我说画的好,太像了!”
石瑞臣接着告诉我:“也许就是从那一刻、那一天起,我便爱上了画画这一行,这应该就算是绘画的启蒙吧。从那一天起,可以说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好书画的种子,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书画家!”
岁月的长河,留下了他每一步深深的脚印。
石瑞臣接着讲述道:“这种痴迷的爱好,让我从小就愿意看在大街上写字的,愿意看墙报上的书画,还有在玻璃上作画的。每当走到古籍书店、书画展览等处的时候,我也会驻足观看,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之久。每当这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拿出纸笔来,临啊,摹呀,画呀!”
如前所述,石瑞臣是一位转业军人,而且是一位副师职转业军人。关于这段军旅生涯,最令石瑞臣先生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难以忘怀。
他感慨万端地告诉我:“1970年,我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并到了部队的医院,还有幸担负起医院的板报画廊工作任务。这使我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能在部队得到一定的满足和发挥,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把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石瑞臣兴奋的接着说:“就在我非常兴奋的、按部就班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1973年,我通过考试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录取。幸运的是,在校期间我仍然负责大学的墙报工作。无疑,这让我开阔了视野,不仅可以延续前几年所爱好的工作,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可以经常去图书馆等一些地方,观看一些书画方面的书籍,收集报纸上的一些书画资料。不仅是为出墙报积累相应的素材,更为自己的书画技艺得到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岁月的长河也会有潮起潮落,也会有月缺月圆。我们生活着的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历史的调色板上总会尽显风采、尽显辉煌。
时间到了1985年的时候,随着国门洞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国人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开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作为一名书画的爱好者和在这方面已经初出茅庐者,石瑞臣坐不住了,他争先恐后的报了名,加入了这个行列,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
在此过程中,石瑞臣从不满足于现状。是的,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石瑞臣先生,更加如饥似渴,他要拜师学艺,他要博采众长,他要把自己的书法与绘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记得有一首老歌,叫《成长的岁月》,里面有一句歌词“成长的岁月,让我知道更要珍惜拥有的一切……”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寻,一心要在书法创作上实现新突破的石瑞臣先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美好愿望,那就是师从著名书法家周昔非先生和姚俊卿先生,并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两位老师的亲授。
在两位高师的指点下,石瑞臣反复不断地临习颜体、欧体、兰亭序、圣教序等名贴。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使他的书法技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对于一名画家而言,写一手好字,其画作会增色、增彩。事实真的如此,石瑞臣精美的画作,配上他有一定功力的书法,其画作不仅增色,也更加增彩。
为了提高自己的画技,为了多年来自己对国画艺术的追求和向往,石瑞臣下决心在国画这个领域,下一番大气力,实现一个新的突破。
石瑞臣告诉我说:“我在绘画上,先后得到了毕珠光、张珍、刘玉春、王作霖等诸位老师的传授。在此过程中,我用心研读了5笔7墨法,追求画的意境和神韵,做到大胆用笔、大胆用墨,不断创新、博彩众长、与时俱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实践中,石瑞臣先生常常是以大自然为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他几进太行山和多处名山中进行写生,反复临习名家的名作。 石瑞臣接着告诉我说:“在学习中,我经常参加各种书画活动和书画赛事,在全国戎艺杯、武夷杯、峨眉杯等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全国庐山杯、梦想杯大赛中均获银奖;作品在吉林日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载入了中国当代书法家和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等”。
成就伴着荣誉接踵而至,如今的石瑞臣,已成为长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人和书画院院士、北京兰亭书画院院士、吉林省老研会创研员、副秘书长、中国老研会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印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书画师等。
面对成绩和荣誉,石瑞臣从不满足。如今的他,正以质朴的情怀、虔诚的追求、艰辛的跋涉,向新的更加远大的目标挺进! 我们深信,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石瑞臣的脚下一定会留下一串串深深的、闪闪发光的足迹!
石瑞臣先生作品欣赏: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
或添加微信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访谈作者郑重声明:
本人在微信公众平台“青波访谈”中所发表的所有作品,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欢迎微信原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