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柳依依》
作者:胥全迎
朗诵:李莉(茉莉芬芳)
外地朋友经常与我说:你们那里的柳树怎么长得那么好?我十分开心,还给家乡的杨柳换了个姓,叫它为“淮柳”。
我的家乡在原称淮阴地区现称淮安市的地方。这里属中国的南北分界之处,四河穿城、五湖环抱,花草茂盛、树木葱茏。这水土肥沃之地,原生态的乡土树种主要有枫扬、朴树、榆树、刺槐、泡桐、苦楝、槐树、乌桕之类。要说最常见还是杨柳。
家乡的柳,干壮枝繁叶茂,耐寒、耐涝、耐旱、耐高温、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城镇乡村,四处可见。旱地里、沟渠边、河湖岸、大小路旁、门前屋后,总是能见到柳树的身影。
树干粗壮的柳树,越老越耐看。我每每看到有了一定年代的老柳树,都会驻足看一会。你瞧:暗褐色的树干上,布满了竖向的或者麻花状的纵沟裂。粗糙的树皮,片块微翘,若即若离,给人以苍桑之感。据我观察,我们家乡其他树种的树干颜色都没有柳树的深,树皮都没有柳树的这般粗糙与凸凹不平。正如此,那些摄影艺术家拍少女特写,大都以这些粗犷深色又沟沟壑壑的柳树干为背景,更鲜明地对比与烘托出少女脸庞的清纯、白晰和水嫩。
柳树的树干、树枝也不象松树、杉树之类的挺拔笔直,而是弯弯曲曲,枝枝蔓蔓。你看:或匍匐或直立或扭曲,形态各异。有的树干、树枝,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的干脆来个弧圆形,毫无规律可言。与别的树种比较起来,好像更自由、舒展、奔放,恣意生长,无拘无束,更给人一种自然狂野的特别美感,让你为之倾倒。
柳条,很长很细,上面疏密有序地排列着也是很长很细柳叶。远望柳树,尤其是那垂柳,带有一定弧度的缕缕弯曲、纤纤细长、柔软下垂的柳条,似道道瀑布飞流直下;又如那少女垂至腰间的随风飘逸的长发,动人心旌,妙不可言。特别是那些河塘水边的垂柳,直接穿入水中,仿佛示范人们如此饮水才能以保持自己的纤细身材。
深秋了,甚至下雪了,家乡的其他树种的树叶,早已不知去向,整棵树光秃秃地。唯有柳树的叶子依然碧绿地攀附在柳条上。严冬来临,柳叶舍出最后的力气,恋恋不舍地脱离柳条,回归大地。
然而,时隔半月,当大地依然冰封之时,我即欣喜地看到那柳条上生出的嫩芽苞。越来饱满的绿芽,绽开芽苞,露出芽头,一天一个样。叶芽越来越长,颜色也由略显嫩黄向翠绿演变。
此时,最美属杨柳,枝条醉人心。
再过几日,远远地看着,那柳树渐透绿色,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家乡最后褪尽绿衣,最早披上绿装的树,就是柳树。
有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不代表柳树。因为迎风微拂,才是柳树所追求的最佳的天候状态。柳条在微风中摇曳,撩人心扉,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妩媚与妖娆,给人带来翩翩遐想与万千思绪。
春柳不喜欢那种狂风暴雨。但是,你这狂风暴雨就是来了,又奈何我柳?挺过来了,我仍然袅袅复依依,屹立不倒。
此时,我沉浸在对家乡“淮柳”的深深眷恋之中。
作者简介:胥全迎,淮安清江浦人。曾任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
主播简介:李 莉,网名茉莉芬芳。江苏淮安人,全民悦读声动淮安阅读会总艺术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在省及市级广播电视台工作四十一年,一直从事播音、主持、编辑、记者的工作,曾任新闻部副主任,职称主任编辑。新闻、主持类专题节目作品多次荣获中央、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曾荣获中国记协颁发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淮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mmexport1566511220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