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本期《聚焦著名书法家杨占国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人生交响曲
——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杨占国先生
采访随想
《人生交响曲》,看起来或听起来似乎觉得题目有些大,甚至可能会有人质疑:作为书画艺术家的杨占国还那么年轻,其所经历的艺术生涯应该是比较单纯和顺畅的。
但作为笔者的我,仔细回味起来,特别是纵观占国先生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又觉得该主题恰到好处。
我之所以选择《人生交响曲》作为本文的题目,是因为年轻的杨占国先生,有着十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诸如:被欺凌的童年、不堪回首的少年、被迫缀学放弃高考的权利、奇葩的参军经历、背锅盖拜师、慢慢的学徒路、只身独闯黑龙江、南征北战的打工仔、生活无助的装卸工、摆地摊的帅小伙、艰辛的求艺路……
人生或许都会经历一些苦辣酸甜,
不甘沉沦就不会坠入无底的深渊。
人生或许都有过度日如年,
不忘初心才能一往无前。
可怕的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志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姿势的改变。
伴阴霾伴痛苦伴心酸,
要紧的是一定把爱的火种点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绝非是枯燥的数字,而是生动鲜活、蕴含着深刻的理念;这也绝非是简约的荣誉,而是辉煌璀璨、浓缩着闪光的足迹。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与吉林省书协会员、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杨占国先生。
无声无息的时间,诉说着有声有色的故事
杨占国,他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却把书法事业看得重如山,表现出了超凡的品格。他热爱书法事业,执着地追求着书法事业的乐趣。
我们循着他的足迹,感受到了他那颗情系书法艺术的心,体味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片殷殷赤子情。
是啊,几年来,我与我的团队会同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长春华联古玩城及《青波访谈》栏目组等相关机构,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先后举办过多场大型书画联展暨颁奖典礼活动。
当共和国70华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的时候;当共和国71华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的时候;当毛主席诞辰126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的时候;当毛主席诞辰127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杨占国先生每次都会认真构思、充分准备、精心创作。他创作的多幅参展书法作品,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特等奖、金奖和特别金奖。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能看出人的气节
时间记录了杨占国执著追求书法艺术的轨迹,记录了他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将昭示着他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的,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时候,有多少轻如一叶的小舟,敢在静谧的海面上行驶,和那些载重的大船并驾齐驱。可是一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它们不是逃进港口,便是葬身海底。
杨占国,是一个勇于搏击命运、挑战江河湖海的人,是一个倔强的追求者,他凭着自己特有的气魄、过人的胆识、不懈的努力、勇敢的追求,努力实践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杨占国出生在长春市双阳县(今双阳区)奢岭乡双胜村。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杨占国自幼热爱学习,喜欢写字画画。但因为出身的原因,常常被同龄的小孩儿欺负,童年的他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和快乐。
采访中,杨占国若有所思地说:“幼小的我,就知道一个道理,只有好好读书,我的未来才能有出入 。当时即便有啥优惠的政策,也是因为出身在地主的家庭,而被挡在门外。”
说到这里,杨占国似乎有些兴奋地告诉我说:“时间到了1977年的时候,我高中毕业了,当时是工农兵上大学,心想自己也是没有机会了。正在自己困惑的时候,得知又有了新的政策,类似于我这种情况是可以考大学的。当时我得知消息后高兴极了,几乎是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之中去。那时,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劲,没日没夜的学啊!没有电,自己就在煤油灯下学习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自己似乎又找到了在学校学习时的感觉。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觉得每天都在进步,可以说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杨占国接着告诉我:“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考试,但最后的结果却令我很遗憾,距离录取线只差几分,榜上无名。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了,但我并没有气馁,而且信心十足,心想无论怎样,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就在有人帮我找到了学校,准备重读的时候,爸爸却突然病了,而且还挺重……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人挣口粮钱。那一年弟弟刚好就读高中,他在学校可以说也是尖子生。面对家里的现实情况,我和弟弟必须有一个承担起家庭收入的重担,而我又是老大。就在这时,亲属们也都同意让弟弟继续读书。尽管放弃重读备战高考的想法落空了,感觉情绪也非常的失落,甚至觉得也非常的惋惜,但自己也懂得肩上的责任,更知道作为一个男人、特别是作为家中的老大,更要有责任、有担当。从那以后,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肩负起了全家人生存的责任,也包括弟弟读书等。”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占国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但欲言又止。
在我的追问下,杨占国接着说:“虽然生活所迫不能继续读书,可我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抱负,我决定去参军。我记得那年双阳给了两名武警艺术兵的名额,镇里领导把我推荐给了来征兵的首长。当时自我感觉应该是与自己有些绘画特长有关,那时我不仅爱好书画,也算有点基础。首长看了我画的铅笔画 后,面试顺利地通过了。就在我满怀热望、兴奋不已的时候,命运不但没有青睐我,反而又和我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就在要求我重新复查的当天,有人通知我当兵不合格,然而我却在同一天的下午看见已经穿好军装的两名新兵了。心想,那其中的一个名额本来不就是我的吗?我顿时忍不住潸然泪下……考学不成,当兵被拿下,我的前途到底在哪啊?命运为什么如此折磨我啊?难道我一辈子就是个农民吗?我的命运只能如此吗?”
采访至此,笔者深感占国先生情绪波动很大,但又很快镇定下来。他说:“无奈之下,我不得不又回到了种地、产地、割地和冬天刨大甸子、冰天雪地抡起大镐的“巡还作业”中。那时一天十几方的土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如此,因为当兵没去上,初恋的对象也黄了 ,我的人生更是有些绝望了。但不管怎么样,我就是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因为青重于蓝?还是因为情浓于蓝?
明澈的月光,伴着纷飞的雪花,透过飒飒作响的杨柳枝条,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杨占国的头上、身上。小村早已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酣然进入了梦乡。
可杨占国怎么也无法入睡,他在月色下的雪地上漫步着,不时在杨柳枝下小憩一会儿……
他要干什么?他在想什么?他要去哪里?杨占国自己也在扪心自问……
杨占国先生深深地懂得,生活还得继续,并且没有捷径可走,命运也只能靠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改变。
杨占国接着告诉我:“记得有一年的那么一天,双阳明城子来了一位画玻璃画的人,当时我认为这可能就是画家吧。自己也没多想,就是觉得我家也有个老玻璃柜,顺便画上也挺好的。结果不到两个小时人家就给画完了,一算帐8块钱,不仅给对方炒了八个菜,还给人家买烧酒喝,我当时羡慕死了。我看着玻璃柜有些发呆,看了好久好久,觉得这8块钱挣的也太容易了……我暗暗的想,自己就不能画吗?那一夜我是彻底失眠了,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扪心自问:你杨占国就不能靠自己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吗?我暗暗地下了决心,我也要学画玻璃画,而且我也一定能行!”
杨占国接着讲道:“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拿着铅笔照着玻璃画,我画的其实也很像 ,就觉得不是什么难事,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可以做到。可是仔细一琢磨,不会用色呀,画面得用广告色,底面得用油漆……我不禁又犯难了,不会调色可怎么办呢?那时没有电话,也没有其他什么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谁会助自己一臂之力。我非常无助啊!可以说胸中刚刚燃起的火焰,似乎又被扑灭了。当时村里的闲话遍地都是,说我异想天开,天方夜谭,白日做梦等等。还有的说三道四,甚至冷嘲热讽,说什么画家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吗?更有甚者骂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我是不靠谱的庄稼人……”
面对众多的冷嘲热讽,面对接二连三的语言攻击,杨占国无语了,他几乎到了要崩溃的边缘……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杨占国的心里还在想着关于玻璃画的事,可以说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尽管这种念头一时说不清、道不白,甚至一直在沉默和无语中煎熬着。
没过多久,杨占国在一次参加婚礼的时候。又发现了新娘的玻璃柜画,这让他更是心动。
杨占国告诉我说:“当时我不顾一切的找人问这是谁画的、画家在哪里等等。有好心人告诉我,这是徐家五队郭有德画的。当时我有一种瞬间心花怒放的感觉,就觉得救命稻草终于来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徐家五队。”
就这样,杨占国买来了四盒礼,匆匆忙忙地赶到未来的师傅家。
杨占国对我说:“师娘给吵了6个菜,还喝了点烧酒,当时我是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了,但最终师傅还是没有答应我,并强调说自己从不收徒。我只好垂头丧气的走了,但是当我走到厨房的时侯,发现师傅家的锅盖只有一半,是个不完整的锅盖。当时我是计上心来,觉得学徒又有希望了。”
杨占国接着讲道:“回到家后我计算着去哪里弄木材,当时我找到林业站的领导,批给我一棵黑松,我又找到当地的木匠帮我做了一个大锅盖。当年的大年初一,我买了礼物,背着沉重的大锅盖就去了师傅家。当我把锅盖放下的时候,因为锅盖很有重量,师娘没拿动,正因为这样,师娘感动的留下了眼泪。师娘激动地告诉我说‘占国啊,你就和你师傅学吧!’高兴与激动交织在一起,我也控制不住留下了眼泪……”
说到这里,杨占国更是有些兴奋地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和师傅出门画玻璃画,因为学徒嘛,就要从头来。在此过程中,我常常给师傅背兜子、洗笔、涮墨,和师傅走了一个多星期,我就基本上会调色了,也学会了怎么用漆。当时大脑就联想无数个画面,闭上眼睛前面就出现无数个美丽的景色,遐想着美丽的图案。很快我就能自己出去赚钱了,也享受了被捧、受捧的待遇,茶水、烟酒、好菜,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挺牛的。后来我又选择去德惠达家沟进行了深造,毕业以后又在镇里开了个画店 ,当时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在镇里也算是个红人了。”
在商海中弄潮冲浪
杨占国是个有胆有识的男子汉,他曾试图在商海中弄潮冲浪。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杨占国告诉我:“记得28岁那年,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家木器加工厂,做了一名油漆工,貼皮子,烫画等。不到一年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厂长去了尚志县,购买柞木水曲柳。在酒桌上,我发现厂长和对方谈的很是僵持,由于我从中间的协助,结果把买卖促成了。回到单位后厂长就让我去车间交接,任命我为业务员。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做起了木材买卖的生意。”
杨占国接着说:“一年以后,我又被提升为业务主任,再后来我被提升为助理厂长,接待外国来宾,经常和德国、日本、新加坡的外商洽谈木材生意。厂长则负责银行、北京、大连、天津进出口公司贸易等。后来我发现厂长利用虚假手段套取国家钱财,令我十分反感。由于我和厂长观点等多方面有严重分歧,我的观点是只有正直、稳健、务实才是企业的真正根基,否则早晚会酿成苦果的。”
杨占国是一个有主见、有观点、有思想的人,有观点就想亮一亮,有想法就想提一提。当自以为正确的想法,与对方固执己见的错误想法发生碰撞的时候,杨占国善意的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可对方不仅没有正面的回应,自己却反遭对方的责备。杨占国不想忍气吞声,更不想随波逐流、顺水推舟。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并且是那样的果敢,那样的毫不犹豫!
杨占国告诉我:“我下决心离开哈尔滨,回到了长春 。可是当时离开哈尔滨市后,我是一贫如洗啊,手无寸铁的我没了去处 ,在长春八里铺找了个出租屋呆了下来。我只有长叹一声,苦日子又要开始了。我坐在出租屋里,回想着在哈尔滨风光的日子,我自己一个人曾促成了四个车皮的货物,还周旋于延吉、天津、大连、北京等,并不停的往返。还有与德国 、日本、新加坡等方面的业务往来,许多都是自己完成的。还有酒店随时签单、出门即可打车等等,真可谓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 ……可我心里一直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花脏钱早晚是事。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心里坦然,问心无愧。就是后来我对儿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从黑龙江返回长春,年轻的杨占国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夜不能寐。
在后来的日子里,在后来的一些年,杨占国有过太多的选择,有过太多与命运抗争的想法和做法。但都没有能够令他欣慰、令他兴奋、令他如愿……
想着想着,面临眼下衣食难为,做买卖又没有本钱 ,几天都吃不饱一顿饭。杨占国说:“这时我从弟妹那里借来五元钱,买了装车工具,在二货运当了一名装卸工,一组一卦解放车的碎石要求半个小时就得卸完,要不你就得滚蛋。我坚持了一个月赚了几百块钱 ,后来又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要了一个摊位,从此又开始了地摊生涯……”
路,就在执著者、追求者的脚下延伸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延伸;路,就在执着的追求者的脚下延伸。杨占国不再犹豫了,不再迷茫了,更不再想入非非了。他想到自己自幼就喜欢书法和绘画,自幼就对书法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何不在这方面下一番苦功呢?
杨占国兴奋的告诉我:“时光不觉已经几十年了,各种各样的买卖我几乎都经历过了,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两个儿子都给买了一百平米的房子,并且也都装修不错,包括结婚。我自己也有满意的住房,孩子都结婚了,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也能维持生活,儿女也不用操心了。然而自己却没有了奔头,有时心里空荡荡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二道区书协的王会长,才知道二道有个书法协会。”
杨占国告诉我:“我记得那年是丁酉年,我加入了二道书协,第一节课学柳体,刘国祥老师任教 ,从那时我知道了临帖,见识了好多知名人士。那时孙洪林老师是我最崇拜的,同时我也了解了学书法的渠道。我的启蒙老师王国清告诉我需要临谁的帖,怎么临帖,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就在当年受王国清老师指导,我参加了二道书协书画展,写了十条屏智勇千字文。这次书展给了我人生的机会,遇见我最渴望、最向往的景喜猷老师。从那天起,我就做梦都想拜景喜猷为我的书法老师。由于姐姐张亚芬的帮忙,终于实现了梦想,景喜猷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进行了系统指导。”
杨占国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我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和无限的向往,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放宽了眼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大量的临习圣教序、十七贴、灵飞经、道德经、书谱等等。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帖、米芾行书千字文、米芾小楷等,我都认真拜读过。所有这些,使我对书法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深感书法艺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学习,写到老学到老。”
是的,近些年来杨占国先后参加过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研讨班,先后学习过四期。在哪里他补充和吸收了各位老师的精华,他觉得每位老师都有独特的一面,每次都能给自己补充一下营养。
不仅如此,杨占国先生还入展了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展,并获得了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执著的艺术追求,坚持不懈的笔耕,使杨占国更加坚定了信念,鼓足了勇气,振奋了精神。他要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于是,他开始购买或借阅各种工具书、各种碑帖书、各种现代名家、大家的书法作品集等,真正做到临帖不止、学无止境。
大凡学书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旦字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就容易陷入“自我”的迷宫,并且难以突破。而这时的杨占国,又十分的渴望有位高人给他指点迷津。
也许是杨占国的执着,也许是杨占国的虔诚,也许是杨占国的勤奋,也许是机缘巧合。在杨占国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人最令他佩服,就是前面刚刚提到的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书协副主席景喜猷先生。
在杨占国的眼里,景老师的书法作品,洒脱流畅、神采飞扬、古朴典雅。特别是景老师的小楷作品,更令杨占国青睐不已、难以忘怀。
功夫不负苦心人,因为杨占国的执着,杨占国的不懈努力,正因为机缘的巧合,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按照老师的指点,杨占国如饥似渴的学习。不仅临摹各种碑帖,还虚心向当代名家、大家学习,向本地的一些名家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习书法理论和书法史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近年来,杨占国先生的书法艺术水准不断提高,视野也不断拓宽,各种书体都有了长足进展。如今的杨占国已成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张士朋书院评审员、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二道区书法协会常务理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占国先生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艺术家作品展示










《青波访谈》作者介绍
作者李清波(青波、清泉、一丁、远瞩),曾有过军旅生涯,后在党政机关任职20多年;曾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北京书画院常务院长、《聚焦名家》、《当代书画名家》总编辑;曾出版40部、约三千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人物传记、散文集、诗集、政论文集、评论集等著作;曾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规模盛大的《深沉的思索》(1-5卷、300万字、近3000页)政论系列文集首发式;曾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联展、个展、笔会暨各种论坛等活动数百场;曾采写过包括省部级、地市级领导在内的300多位政界人士;采写过包括中国一汽集团总裁、深圳万科集团总裁、上海绿地集团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家;采写过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在内的千余位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采写过包括启功、欧阳中石、吴冠中、文怀沙、沈鹏、刘炳森、范曾、李铎等在内的两千多位书画艺术家。作家、诗人、评论家、策划家、主持人。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
或添加微信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郑重声明:本人在微信公众平台“青波访谈”中所发表的所有作品,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欢迎微信原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