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春节
作者:张顺志
朗诵:周风云
我儿时的春节,虽是物质匮乏,但一进腊月门就年香飘逸了,腊八一过,年味就更香浓了。
平时喜欢赖床的我,到了腊八那天早晨,母亲总会满面春风地对我说:“快,今天是腊八节,妈给你做了腊八粥。”我会陡地从床上蹦起,看见高粱米、红小豆、黄豆、绿豆、莲子、花生、小红枣、糥米及少量青菜,五颜六色的玉米粥香气扑鼻,至今难忘。在那清贫的岁月,年的到来总能让我们吃上几顿好的饭菜,于是总会数着指头盼着年的早日到来。
赶年集对我来说,也是盼年中闪烁梦想期盼的一个心愿。放了寒假的我,会缠着父母一起去赶集。十里八乡各式各样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是人挤人、人看人,也是人访人、人逗人。有民间艺人就地摆个摊进行艺术表演的,有各类商家趁年促销的,更多的是原本不是商人凑热闹似地卖自己耕种或生产的东西。那三步一个摊,五步又一家的各种小吃,难以拒绝的香味和店家洪亮地吆喝,总把我牢牢地吸引。还有那古玩字画、测字算命、耍猴卖艺的各种欢庆场景,和满是笑脸的人们提升了我对年集的雅兴。我被父母牵着小手穿行在年集上,虽没吃到多少美食,可是玩的很开心。
送灶前后的杀年猪,更把盼年的气氛弥漫升腾。伴随父母脸上难得的兴奋和喜悦,我手里用红、绿纸自制的风车似乎呼呼地转的也更欢。突然传来一阵猪的嚎叫,家里养了一年的猪已撂上早已架好的案台,屠夫用尖刀在猪后蹄上划一个口子,腮帮子一鼓一鼓,把猪吹的更肥也更大,放进刚烧开的热水一滚,褪了毛的黑猪被从热气腾腾的长桶里拽出来,顿时变为白花花的大白猪了,在寒风中十分耀眼。当晚吃年猪酒是世代相传的老村风,邻居和亲朋好友之间的那亲近亲切的热乎劲,至今想起都感人动心。接着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做豆腐、蒸馒头、蒸年糕……
除夕这一天傍晚我帮父亲先贴对联,年饭熟了,桌子上摆满盘盘碟碟,香味使劲地扑进我的鼻孔时,我会跳着拖出鞭炮点燃,村庄顿时噼噼啪啪沸腾起来。红红的对联,大红的灯笼,照的路道也红红的。连成片的爆竹声,把村里村外热闹的似开了锅。
年初一的早上,尽管平常懒睡,这天我总早早起床。先跑近亲拜年拿压岁钱,接着东家西家跑个不停,口袋除了吃的,还有就是未炸响的鞭炮。几个小伙伴到一起把有炮捻子的挑出来,有的插入泥墙土缝中燃放,会把土墙炸掉一块坯子;有的扔到鸡群里、狗猪旁,吓得鸡飞、狗叫、猪跑;有的找来铁筒,点燃后迅速盖上,如同炮雷声轰鸣。这种用捡拾快乐驱赶贫穷和痛苦,让我终生难忘。
最后一次疯狂是在年初六,称六子夜,家家炒瓜子,寓意炒虫嘴,期望虫灾少。而我们玩火把也是疯狂至极,到各家茅厕旁将刷马桶的柴把找来用火点燃,你追我赶的村里村外满田遍野疯跑。有时拿着火把转成圈,如开出的一朵朵灿烂火花,或抛向天空,火把上下飞窜,似一颗颗美丽的流星,将村庄的夜空映得火红。若是遇到下雪,就绝了,火把红红的,雪花飘飘的,那更是迷人的美景。
如今,虽再难享受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伴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儿时的春节今夜突然出现在我梦里,让我不忘幸福的日子是从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走出来的,记忆里的春节,永远与快乐和希望同行。
作者简介:张顺志,网名:独钓月色,江苏淮安人,淮安市作协会员。崇尚本真,爱好旅游,更喜欢嗅着泥土气息,伴着虫鸣朝露,用心感悟生活。没读过多少书,却爱用拙笔留下生活印记,让生命在涂鸦的过和往中品味多彩人生。
主播简介:周风云 ,网名:如烟往事。江苏淮安人,全民阅读声动淮安阅读会会员。喜爱音乐,喜欢寻找诗意生活,愿用声音传递美好,在阅读愉悦中寻找精神自由。
![mmexport1566511220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