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位于庆云县城东北20公里处,将军路东侧,严务乡南部,村附近有娘娘堂遗址、有大禹治水的铁梁寺遗址。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是醉八意武术之乡,柴林庄人以爱国、团结、和睦、尚武、正义、淳朴的民风而享誉津南,以较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奠定了全民皆兵的基础。
柴林庄自1924年开始在刘格平引导下,逐渐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人民解放事业的道路,庆云县历经张隐韬、刘格平引爆的中国共产党最早中国北方武装革命尝试后,在柴林庄建立了津南地下党活动中心,七七事变后柴林庄村北大桑树园子就成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腹地,是冀鲁边区机关单位所在地,这里深藏着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事迹,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冀鲁边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挖掘整理揭开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腹地鲜为人知的秘密。
庆云武装革命
紫腾氤氲藏龙虎,
景星凸显环境殊。
北方武装发祥地,
津南播火兴冀鲁。
2021年1月21日张隐韬(1902-1926年)南皮县康家务村人,字瞯宁,原名张宝驹,又名仁超,津南最早的中共党员,沧州地区第一位党员。

1921年在天津加入李大钊创办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罗章龙介绍入党。1923年7月15日被调到王尽美领导下的“北京铁委”1924年3月,党组织派张隐韬去同四位青年去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成立津南自卫队,以庆云为中心进行北方武装革命尝试,活动在庆云、盐山、1926年2月4日在旧县镇英勇就义。有日记五万余字留世。
1922年2月,张隐韬经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6月,同于树德等人在天津成立“工人业余补习学校”“工人图书馆”“五五代卖社”“工人乐群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等,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当时,为争取北洋军阀部队下层官兵,中共北京区委成立军事工作组,罗章龙任组长,张隐韬是成员之一。张隐韬出面与保定军校等校的进步学生联系,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在他们中间建立党、团组织,并交流军事知识。
1923年2月,参加了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二七”工人大罢工。1923年7月,奉命调回北京,在王尽美领导下的“北京铁委”(即中华铁路全国总工会)工作。1924年3月,党组织派张隐韬去黄埔军校学习,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在军校中,学习成绩优秀,颇得好评。
1925年2月,被编入黄埔学生军军官教导团,并加入左翼青年军人联合会,参加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他冲锋在前,非常勇敢,受到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思来的召见和鼓励。
1925年3月毕业后,张隐韬被派往河南开封国民革命军二军从事兵运工作。他在二军2师4旅史可轩部任副旅长,刘格平任上尉副官。史可轩比较进步,后在张隐韬的启发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张隐韬还发展了国民革命军军事教练所所长任警哉、独立营营长许全中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在军事教练所和独立营建立了中共党支部。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决定攻打驻守天津的奉军李景林部。4旅中共党支部请示了郑州的中共地下组织,决定利用这一时机由刘格平进津组织工人武装,张隐韬到津南农村组织农民武装,然后张、刘会师津南,建立津南革命根据地。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史可轩的支待,史给张一部分人员和武器。
10月,张隐韬带着二军参议陈秀福(国民党员),打着国民革命军二军的旗号,途经晋县、深县、武强行军半个月到泊镇,部队发展到四五百人。12月初,在泊镇召开津南农民自卫军成立大会,举行武装起义,张隐韬任司令兼党代表,陈秀福任副司令。他们制订了军纪,宣布了“驱逐帝国主义,铲除封建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而后,自卫军自泊镇开拔,挥师东进,占领南皮县城,接着,自卫军又进攻盐山县城,处决了民愤极大的盐山县长,后进驻旧县镇,经过短暂整顿,又进军庆云县城,队伍很快发展到1200余人,农民自卫军编成3个大队和一个50人的手枪骑兵队,各队配备了党团骨干。1大队留守庆云县城,2、3大队和骑兵队以旧县镇为中心,活动在盐山、沧县、南皮、乐陵、庆云5县边界地带。农民自卫军进驻旧县镇后,以“快邮代电”的方式向全国发出了《津南农民自卫军宣言》,使北方混战中的军阀一片惊恐。
1926年2月4日,农民自卫军在南皮县城北徐庄遭国民军右翼弓富魁旅伏兵截击,农民军兵败,张隐韬被俘。敌人连夜将他押至旧县镇北门外,将其全身用铁丝紧紧地捆缚起来,用刺刀逼迫他给旧县镇城内自卫军下令投降,他大义凛然,严词拒绝。次日,张隐韬英勇就义,年仅24岁。生前写有署名“仁超”《日记》二册,今存南皮县档案馆。1985年,张隐韬的亲密战友刘格平捐资在南皮县烈士陵园为张隐韬雕塑了花岗岩石像并题写碑文,南皮县建立纪念展室。
1986年,90岁高龄的罗章龙先生纪念张隐韬牺牲60周年,赋诗颂扬他的功绩:
北国之强张隐韬,
开滦正定显英豪,
津南起义风云壮,
功耀千古渤海涛。

张隐韬刘格平在庆云轰轰烈烈的中国最早武装革命尝试,点燃了津南武装革命的烽火,激发了津南民众的革命意志,奠定了柴林庄村津南地下革命活动中心的基础!张刘会师在津南,武装革命改地天。同行参议陈秀福,携军泊镇为共产。成立农民自卫队,五县边界招兵源。庆云扩军一千二,以邮代电传宣言。注:张、指张隐韬。刘、指刘格平。津南:泛指天津以南、黄河以北,津浦铁路线以东到渤海。五县:指庆云、盐山、南皮、沧县、乐陵。

作者简介:石金超,山东省庆云县农民诗人,酷爱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山东龙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涿鹿世界华人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蓝康慈善公益中心网记者。庆云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影视工作委员会筹建副主任,现在从事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红色记忆展馆负责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冀鲁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在庆云发布、智慧庆云、庆云文艺、祥云诗画社、时代星报、 中国新媒体信息网、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一路向暖等媒体发表了相关文章和诗词。爱好诗歌,擅长演讲。2021年1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