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云南驿
作者:徐建华(圣华)
诵读:雪
金秋的大理,天高云淡,苍山峰恋叠翠,洱海碧波荡漾。十月大理,累累硕果淡却了秋的萧瑟,彩云之南,层层烟雨凄美了人间风景。
为了保护洱海,我单位在祥云县云南驿镇流转了相当可观的土地,开始了转型生态农业种植的发展之路,大春主要种植优质生态水稻,小春则种植蚕豆或油菜。十月正是秋收时节,云南驿坝子满目金黄,成了大地的调色盘,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仿若延至天际,秋风阵阵,金色的波浪翻滚着,黄澄澄的稻谷,为秋日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万亩稻田应秀色,千里清香醉游人。我们在田间忙碌着、收获着、欢笑着。天,时雨时晴;雨,时下时停。为了抢收,我们晴天加快收割进度,如遇雨天,下小雨也不停收,如果雨大确实无法收割,只能停下来休整,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一切困难,坚决要做到颗粒归仓。

又是一个中雨天,我们只好停止收割,抓住这难得的空闲,我冒雨向朝思暮想的云南驿古镇走去。抚今追昔,感悟历史。
云南驿古镇是古今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扼滇西门户,东联昆明,西临大理,南走夷方,北达成都,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古镇内现有长达1720米的古代驿道以及传统明清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驿是汉代云南县和魏晋云南郡故地,因元明清三代设置云南驿而得名,是“彩云之南”的故里,也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

我独自一人径直来到古镇的入口,一块醒目的牌楼矗立着,高约三米,分上下两层,上层正中“云南驿”三个大字遒劲有力,下层按比例向外扩展,如鸟的形状振翅欲飞。静立片刻,我沿着青石铺就的两米来宽的古道缓步前行,街道两边是传统的明清建筑,与白族的三坊一照壁不同,这里的院子很深,里面可能住着三户甚至五户以上的人家,只不过共用一个大门而已,给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秘感。临街的房屋墙面有些斑驳,有的已显现破败之相,但经过当地政府的维修和保护,依然安全稳固。行进间,恰巧有省城来的领导到古镇考察,我浑水摸鱼加入到人群中,县里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一处小院,这是一个小型的抗战纪念馆,室内陈列着当年“飞虎队”留下的枪支弹药,还有当地百姓支前的照片,据介绍,云南驿镇当地现有大小“机窝”40多个,大的藏运输机,小的藏战斗机。二战期间,这里作为后防补给中心,为阻断日本人跨过怒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谱写了“飞虎队”与当地群众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正如美国陆军司令阿诺德所言:“驼峰航线是二战中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飞机的损失率超过轰炸德国时的飞机损失率”。这是正义的战争,这是伟大的胜利。

走出纪念馆,我继续前行,天空又开始下雨,正好前面有一个木楼横跨街心、连接南北,我紧走两步,躲了进去,只见两块牌匾上写着:“驿唤云南云南有驿通天下,名标茶马茶马无心见古今”。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仰望天空,一群白鸽盘旋头顶,远去的马铃声回响耳畔,和着马锅头的吆喝声消失在远去的茶马古道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和平时期的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我看到,老人们围坐在炉火旁,悠闲地抽着旱烟,还没有散去的烟雾,在黢黑的堂屋里弥漫,年幼的孙子围绕膝前,早起的女人已把当天的肉菜买了回来,街上的人们多了起来,小镇古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烟雨中的云南驿,平添了些许诗意和美丽
——————作者简介——————

徐建华,笔名,圣华,工程师,,1964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机械制造系,呈经在沈阳铁路局华强实业公司,沈阳铁路华卫房屋工程处,天津山江工业园工作,本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多年,爱好读诗,写诗,写传统文化诗篇二十多年。
——————诵者简介—————
主播简介:简介:邢彦敏,网名 雪,小学教师。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爱好阅读,唱歌,朗诵,喜欢畅游在安静的文字世界,远离喧嚣,用宁静的心来品味人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知
各位老师好!从2月1日起至2月21日暂停收稿!祝大家新年快乐!
西子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