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优点
文/赵玉琴
在幼儿园,班上孩子不是你告状就是他告状,老师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十多起 “纠纷”案。
一天早上,我刚洗完杯子和毛巾,准备坐下喘口气喝杯水,小小走过来,急急地说道:“老师,小刚抢我玩具。”
小刚立马走过来辩解:“老师,那是我先看到的。”
中午,大家正在吃饭时,小明走过来:“老师,小方把不吃的菜放我碗里。”
小方抢话:“老师,他把青菜放桌子上。”
放学排队时,小建哭着鼻子跑过来:“老师,小圆插队,抢我位置。”
小圆不服气:“老师,是我先站这的。”
“纠纷”最严重的当属打架、抓脸了。一个孩子抢了别人的折纸,另一个孩子就去抓他的脸,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这样的“纠纷”案不足为怪。有时在老师眼里芝麻大的事,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天大的事。老师们要一个一个的去“调解”。如果处理”得不好,其中一个孩子会委屈得直流伤心的眼泪。
生活中,成人之间尚还吵吵闹闹,更何况孩子们时有争吵和打架呢。
我们班三个老师每天为“告状”一事处理得应接不暇,头都快大了。
前几天中午,我们老师谈到哪个孩子学的快,哪个孩子乐于助人,哪个孩子做工作专注,有的孩子会来告状,而且一个告状,其他人也跟着来告状。孩子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状况呢?我们仨决定,早上座谈时,让每个孩子找找身边小朋友的优点。
说到做到,分工明确,哪个值班哪个早上负责座谈。周一早上是付老师值班。付老师先是和孩子们随和地谈心。今天外面天气冷不冷啊?谁送你们来幼儿园的啊?孩子们都抢着回答,气氛很是活跃。接着直奔主题:“今天我们大家找找班上小朋友身上的优点。优点就是好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孩子们听的新奇,小眼睛都看着付老师,一时鸦雀无声。
这时我在旁边举手回答道:“付老师,我先来找优点,王老师唱歌唱的好,我要向她学习,我想和她做好朋友。”看样子我的示范不到位,孩子们还是懵懂,没有举手发言。
付老师看气氛有点僵,接着谈什么是优点?如何找优点?五分钟座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仨决定周二的谈话主题继续找优点。
周二是王老师座谈。王老师先是微笑着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们班的小朋友,天气虽然冷,可小朋友们很勇敢,坚持上学。你们很棒!今天小朋友们继续找找班上小朋友的优点,想好了举手告状老师。”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举手,我心里替孩子们着急举手道:“我先来,我找付老师身上的优点,付老师爱看书爱学习,我想向她学习,我更想和她做好朋友。”
孩子们一下子情绪调动起来了,五六个小朋友举手。小平说:“小刚做工作做的好,睡觉也睡得好。”
王老师立马表扬:“小平小朋友找优点找得很好,我们给小平和小刚两个好朋友鼓鼓掌。”
全班小朋友一边鼓掌一边开心的笑着,接着其他小朋友抢着举手发言。
就这样连续四天下来,“纠纷”和“告状”明显减少,直到第五天,有一个孩子早上到班玩玩具时,跑过来“告状”。原来他是连续几天请假的孩子,他没参与过找优点的座谈。
经过一个星期的找优点座谈,效果明显,班上的“纠纷”案几乎没有了,孩子们相处得也很愉快。
一位心理大师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面台下众多人,拿出一张中间涂有一个黑点的A4白纸,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台下众口一词:黑点。他接着追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台下的所有人伸长脖子注视,结果是纷纷摇头。
这个测试结果说明,人们看待事物有一个通病,喜欢盯着人的缺点和弱点。孩子亦如此。我们作为蒙氏幼教人,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全面的正确的看待事物,学会发现和发扬别人的优点。
2021.1.23晨写

作者简介
赵玉琴,原本“赛小子”,后在多年的幼教工作打磨中,逐渐变的性情温和,爱孩子,爱家人,爱看书,平时喜欢写点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