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会仁 (北京)
贾浅浅的诗是自由的,她写了她生活中许多人看上去不入诗的东西,网络上是一边倒的批评,说是不符合大众审美观念,但是,贾浅浅的诗确实是贾浅浅的观察,她的真实想法,从创作而言,贾浅浅的文字写出了她自己的心声。从贾浅浅的文学创作来看,她多少拼了一下她爹贾平凹的资源,作为本科毕业的她进入了高校,而且已经是副教授职称,我相信贾浅浅是有才的,副教授正儿八紧的要有真货的。所以,我对贾浅浅是羡慕和嫉妒的,因为我没有拼爹,我只有拼命的努力,也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高度。我想这是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这是网络一边倒批评的原因。
贾浅浅的诗到底写得如何,文学界和舆论界各有各的看法,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论说:“贾浅浅的诗是被某个句子所带动,她因为这个句子而写了一首诗”。也许这首诗看相不好,但是,贾浅浅把她记录下来了。《当代》主编孔令燕评论“贾浅浅的诗从生活细节入手,找到某种黠慧的表达方式”。这些文学界的评论首先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待贾浅浅的诗,他们大概率看到是大多数的诗,而不是网上显示的几首诗。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文学家而言,他看到的是文学背后的东西。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贾浅浅的诗与大多数人认为的诗是不一样的,诗歌是要简约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谐的音符,超级的想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歌应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歌应该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贾浅浅的诗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的,贾浅浅的诗突破了世俗,让诗这种高大上的“权贵”变成了俗得不能再俗的“贾浅浅”体,唐小林的诗评,揭开了诗中“贾浅浅”体的新衣,贾浅浅从小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每天记录下一些触景生情,在内部欣赏无可厚非,但是结集公开出版就应该进一步提炼,就要往信达雅方向努力发展。否则,真正的诗句反而慢慢会消失殆尽。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副主任彭敏说:“谁一辈子不可能只出精品,谁都有可能写几首庸诗和烂诗。”
我记得以前有一本《平安经》,网上各种炒作,最后让作者自己不平安了。贾浅浅的诗,我读了很多首,也看了几十篇关于贾浅浅诗的评论和评价。《环球时报》老胡说“舆论有权利质疑贾浅浅诗人”。这个评价无可挑剔,任何人都可以被别人质疑。《文艺争鸣》是一个A级刊物,发表文章比较难,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评论贾浅浅的诗呢? 证明贾浅浅的诗是一个争议的载体。贾浅浅平时发表的很多论文类和著作类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论述她爹贾平凹的文字。证明贾平凹对她女儿影响很深,贾平凹的《废都》不按常理写书也让贾浅浅深得真传,所以大概率,贾浅浅是“生而知之者”,用西北大学教授陈晓辉的话说:“贾浅浅是天成的诗人。”
由此我联想到最近在研究《红楼梦》这本文学巨著中的人物甄士隐,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本人?我觉得很大概率有曹雪芹的影子,曹雪芹最后归隐于西山,是不说真事的,全部通过贾雨村说岀来。贾平凹给自己女儿取个贾浅浅的名字,是不是预测了今天的局面,贾浅浅的诗是生活中浅浅的隐藏了真实的诗。我认为贾浅浅只要好好的对待诗,她是可以写高大上的诗句出来,关键是看她想不想去写。这个社会已经靠炒作爆红,诗坛乱了,正如唐小林说:“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我看了贾浅浅写得其他许多诗句,有些诗写得非常好,只是可惜了她把诗从高贵典雅的气质拉到了平民阶层,“贾浅浅”的诗到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真厚厚”的诗,诗的灵魂就会回来了。贾浅浅的诗能否走向诗歌创作的自觉,我们试目以待。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独立作家,中央财经大学访问学者,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著有十几本专著,发表多篇文章在主流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