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姜堰人
物换星移。2008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220亿元,财政总收入34.13亿元,被列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现在到上海出差,感到姜堰跟上海的某些差距在日益缩小。过去的姜堰人大事小事动辄去上海办,现在姜堰四通八达的交通,琳琅满目的大商场,享有盛誉的中西医医疗,名列前茅的教育,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得过去非到上海办不可的事,现在在姜堰甚至足不出户在网上或举步之劳就能办妥。清明节期间,我因写胡氏家族史,接待厦门大学的一位朋友。她到人民商场买衣服,很有感慨地说:“你们姜堰的商场真大,我们那儿都是民营的,规模小。”我银行里的驾驶员说,过去到上海就是逛马路,看高楼,玩商场,现在的姜堰这些并不逊色。同车回姜堰探亲的一位上海老太太问,姜堰人现在烧锅拉不拉风箱时,车上的姜堰人不禁哑然失笑。有一次,在上海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上海小瘪三欺负同车的姜堰人时,我挺胸而出,理直气壮地用苏北方言把那小瘪三驳得哑口无言。那纯正流利的苏北方言在上海说起来真痛快,真管用,真精神,一股姜堰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说的姜堰话可以‘申遗’了!”以上这些,相信每个姜堰人都感同身受。另外,姜堰还有享有盛名的“溱潼会船”、“河横全球生态村”等品牌,步行街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到过沈阳和上海及其他城市的许多步行街,姜堰的步行街毫不逊色。解放前,步行街被人称为“花子街”、“叹气街”,送葬送到位于西街的“叹气桥”,再向西就是一片荒坟了。现在,步行街长近500米,宽20米,晚上,街两侧耸立着的17对柱子上的华灯五彩缤纷,和大街两侧被称为购物天堂的30多家商厦的霓虹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犹如银河飘落。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曾经四次游览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胡氏宗祠右厢里,悬挂着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上面写的“国泰民安”,国字明显少了一点,民字那一竖却出了头,其寓意是国家向老百姓少收一点税,老百姓就出头了。胡氏宗祠东西两厢十扇《荷花图》,是荷花的世界。衬以螃蟹嬉游其间,是一幅寓意深刻的荷(和)蟹(谐)图。这只是胡氏祖宗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千百年来的一种愿望罢了。现在,在步行街上,我看到了“国泰民安”, 看到了荷(和)蟹(谐)图。这是几千年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地方,这是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的缩影。
步行街东侧坝口有原徽商胡、洪、方三家创办的茶叶店,尤其是胡源泰茶庄、胡震泰茶庄的茶叶“胡源泰号”声名远播泰州地区。胡氏茶庄的茶叶从徽州采购,沿着新安江、大运河、老通扬运河运到茶庄。胡家有三家茶庄都在老通扬运河边上。姜堰的三水成就了胡家的基业。民国初年,胡氏茶庄的老板胡炳衡热心参加创办商会,具体负责义茶会的工作,并捐资500银元支持办新学。茶商们对姜堰有贡献,商会在东大街城隍庙西侧和南大街紫藤花架处专门为他们修建了义茶亭。义茶会办公地点就设在南大街紫藤花架前义茶亭下。茶亭里有两块楹联长约5尺,宽约1尺,分别写着:“诚能感格上通霄汉,信会取悦下达平川”正楷大字。步行街东侧还有刘家桥巷、南当铺、新安会馆遗址等,胡炳衡为首的徽商们在经营中留下了许多诚信的佳话,更增加了姜堰厚重的历史魅力。
我出差外地,过去人家问起家乡时,我因为泰县不出名,又是个穷乡僻壤,儿嫌母丑,出差远一点的就嘟囔说“扬州人” ,近一点的就说“泰州人”。问的人说:“扬州出美女”,我只好含糊其辞。如今走到天涯海角,我也字正腔圆自豪地说:“我是姜堰人!”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