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灶
文/曹守增
一进腊月,年味就一天天浓烈起来。
腊月 二十四,算是小年,农村的风俗,是辞灶的日子,也是新年的序曲。此时,年的大幕便徐徐拉开了。

我小的时候,天天数算着过年。由于扳着指头算,日子反倒比平时慢了许多。冬天的夜变得寒冷而漫长。
孩子的心啊,盼望的是过年时能吃到平时难得一见的饺子,听一听那连绵不断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四季的轮回里,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需要用一个祥和的日子来冲淡一下岁月的辛酸。
一进腊月门,我就急切地问:“娘!离过年还有几天?”一听见零星的爆竹响,我就禁不住喊一声:“过年了!” “今天是官家的小年。”娘不紧不慢地说“官辞三,民辞四。今天是当官的人家在祭奠灶君。等到明晚,咱家也过 !”我想不通:一 样的节日,为什么要分给两样人过呢?
这一天,娘破例买了十多块糖,一瓶酒,还有一刀火纸。这是预备过小年用的。我扯着娘要买爆竹,娘说:“放响,那是富贵人家的事,咱穷人家知道有这个日子,表示一下心意也就过去了。等过大年时,再放爆竹吧 !” 娘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无形中,更增加 了我对新年的向往。
民家的小年,倒是比昨日清静了许多。临近傍晚,娘做了一顿平时我最爱吃的晚饭,就开始收拾锅灶。

锅灶还和平日一样,静静地卧在那里,所不 同的是:灶门口多了一张灶王爷爷的画像,威严 地瞪着眼睛,像在指导着下界的人们在晨起夕落的日子里繁衍生息。“民以食为天”,传说老百性的一日三餐,玉皇大帝是派灶君下界管理的。难怪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人们总会虔诚地祭奠他们,以感激神灵的保佑。在欠收成的年景,人们会更加虔诚地拜祭他,祈求五谷丰 登,锅满碗盈。岁月的长河里,土地与灶君已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渴望温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朴实的百姓啊,淳朴的民风! 我们以天生的 对土地的挚爱,把生存的希望撒在充满生机的土壤里,辛勤地耕种着,难道,我们的一日三餐还要灶君来赐予吗? 锅还带着余温,就被娘收拾得干干净净。里面放了一个箅拨,上面有几块发团(是一种用地瓜和玉米蒸制的食品,酸中带甜),两片豆腐;锅 台周围洒上一层麸皮,暗寓家家团圆、美满幸福之意。

娘做完了这一切,便神情庄重地跪在灶前,一边念念有词,一边点着了火纸。娘度诚地祈祷着,像有很多话要对灶君说,又像在缅怀过去的岁月。锅灶也一改往日热气腾腾的忙碌,静静地倾听着母亲的心声。火苗滋滋地吞吃着黄色 的纸片,升腾起的烟雾转着圈儿弥漫在灶门 口。画像上的灶君在慈厚的笑着,而他身边的 侍卫却在瞪着眼睛威严地瞅着我的举动,一种肃穆的气氛萦绕在灶屋里。花花绿绿的画像真 的就是灶君在天上的模样?我惶惑着,不敢撞见侍卫威严的目光,惟恐猜测的心冲撞了神灵。我低下头,看着用土坯垒成的锅灶,想着它在风 箱的呼吸里吞吃着红红的火焰,把炊烟袅袅地送入太空。锅在烧红的炉灶上翻腾着五谷的馨香。在飘着炊烟的灶门前,我由一个跪爬的孩子循着滚滚的饭香扶着灶台站起来,一日三餐将我慢慢养大。
几封火纸,几块糖果,并不能报答灶君一整年的恩惠。但是,顿顿飘着饭香的灶门前,却长 年累月地承接着土地的丰收。年末岁首,人们 只有借着“辞灶”这个传统的节日来表达一下自己对温饱生活的祈祷和渴望。 在娘的示意下,小心地跪在画像前,看着娘度诚的样子,我也一改往日的淘气,谨慎地跪在 身后,闭上眼睛,心里却焦急地等待着分享灶君的口福。发团的清香和糖果的甜润,总在诱惑着我的目光。

放爆竹的人家不多。稀稀拉拉有一个没一个地散乱地响着。远处,不时腾起火杆的亮光。像离弦的箭直刺云霄。闪亮半边天空。我的脑海里始终留有这光亮的印痕升腾的,闪烁的火光照耀着我的童年。

注: 曹守增,山东省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协会员。养兔实战专家,长期从事养兔技术培训,推广,服务工作。在中央七套【农广天地】,【科技苑栏目】做养兔技术顾问,成立中朝友谊培训基地,为朝鲜农业省培训养兔专家50余人,受到朝鲜中央高度赞誉。
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兔行业领军人物。
电话和微信同号.133712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