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是城,仅次于都。国的都城是北京,山西省的首城是阳曲县,许多山西人一定发懵。
历史文化,一辈子都在扫盲不尽。咱太原人如今喧闹的都市,迎泽大街,解放路,唐明镇的大南门,曾经都是阳曲县的地盘。后来把阳曲县的衙门挤兑到东北拐角的系舟山下,舒服地让给省府。离城60里,让阳曲人受了屈。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军工企业753厂工作,招工进厂了一批员工,有十几个是阳曲县的。我们问新工友,阳曲县在哪里,很远吗?他们一口纯真的土话,在太原市的北面只,远了,几十里地。属于太原城的北郊区。太原市以前面积不大,北面的太钢几乎占了少半个城。往北都是荒凉的土圪梁。在农耕社会,土地贫瘠必然穷。阳曲以坑洼不平的山地丘陵为主,是穷县。人穷志短,瘦马毛长。贫穷让人丧失尊严。我们军工厂,虽然窝在山脚下,工人大多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口普通话,拽的很。有北京上海的,自有三分尊贵,高看别人半个头。有听见山西土的掉渣的方言,小眼皮一翻,俨然城里人藐视乡巴佬。
阳曲人老实巴交的,渐渐地也把土话遮盖起来,舌头卷起说普通话,大家就平等了。
不光是外乡人,连省城太原的市民说起阳曲县,也不大看一眼。郊区的农民。那阵城乡歧视很严重,就打上现在发达的小店区一片,也离市区很远。哪里的,小店只的。哦,农民。晋源的,河西勒的,离城更远。不说历史文化,只用眼球看当下,一般人的思维了。粗俗话形容是狗眼看人低,雅话是以貌以色取人。这种劣质基因不是说别人的,每个人的天生毛病。
阳曲县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不用刨根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考古发现有一种自然现象,华夏文明的早期基本都在黄土丘陵地带。因为古代人类抗御天灾的能力差,一遇洪水猛兽,就没了招架。古代的好多大英雄,如大禹,如号称第一位太原市民的台骀等,都是治水出的名。阳曲县,应该说是最早的太原人。山地丘陵靠天吃饭,天下大雨,总不会象平川人一样水漫了鼠洞,无处逃窜。天冷了,盖不起房巢,圪梁梁上掏个洞,铺草当垫,也能遮风挡雨。土圪梁梁是人类的摇篮,阳曲是太原的摇篮。
有了文字的历史说起,太原市的时下属地,春秋年期,可以勾勒出1座城,2个县,1个国。梗阳县,大盂县,娄烦国。梗阳是今清徐及交城县的一部分。盂,包括阳曲为主,盂县,寿阳县的部分。盂邑的地域在今阳曲县大盂镇。娄烦国,那阵厉害了,兴盛时管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山西朔州市一带,是游牧文明的一个独立小国家。1城是2500多年前,在河西古城营一带的雄城晋阳。太原市域占地6千多平方公里,阳曲县2千多,约占三分之一。
治水英雄大禹,台骀凿开霍山口,空出晋阳湖,4千多年前才有了今天的晋中太原盆地。
晋国早期,位于晋中南部的祁县,是祁奚的封地,称之为"祁泽薮“。实际是以湖泊湿地为主的一片汪洋。
阳曲县北部的系舟山,是晋阳大湖的北岸。大禹治水,乘船到北岸停泊,所以这座山因大禹得名。霍山口打开,晋阳湖南流到黄河。汾河一水中分,陆地显现。祁奚一门因晋国几家大族争权,满门抄斩,封地被肢解成7个县,即祁县,邬县(介休,灵石一部分),平陵(今平遥,文水等地),涂水(今榆次,太谷一部分),梗阳(今清徐,交城部分),马首(今寿阳),盂县(今阳曲县大部分,大盂镇是县城)。
阳曲县是最早的县份之一。
汾河从晋北管涔山源头流出,经静乐过阳曲县泥屯一带,弯流南下。因此阳曲县早期还叫过汾阳县,狼孟县,狼调,盂等县名,最早的政治中心在大盂。隋唐之后才一直称阳曲县。在此之前因一个皇帝的名讳,还叫过一阵子阳直县。
太原市自古称龙城。龙是华夏民族最吉祥的图腾。风水山河称龙形,更蕴大吉利。目前全国称龙城的有7座城市,省会驻地的太原是唯一,最大一条龙。
太原这条大龙,相传龙头就在阳曲县的系舟山。一条虬龙横卧,头在系舟山,往南有二龙山,龙山,一直绵延至晋源清徐。龙城龙气龙灵,堪舆学说的是要出产真龙天子的。事实也如此。太原自古除出产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大腕帝王,还出产了一系列草头大王级别的多个皇帝。
五代十国期间,北宋赵家统一了华夏,唯独一个北汉占据的晋阳城,整整攻打了3年,终于才攻克。赵光义恼羞成怒,一把火烧光了千年雄城晋城,仍不解气,又掘开汾河坝,水灌漫淹。晋阳毁,并州府迁到东南几十里的榆次城。
北宋江山一统3年之后,赵家皇帝志得意满,也心平气和了,这才十分的后悔毁灭了晋阳老城。太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北控游牧民族的强敌大辽,南守核心的中原。怎么办,就选址了汾河东岸的唐明镇,重新修筑一座府城。并州府又从榆次迁回阳曲。
作为三晋的政治中心,晋阳北移,阳曲县就成了新太原的核心地。如今太原的城市格局,仍是沿袭千年北宋期间的设计。政治中心杏花岭往西,有桥头街,钟楼街一带的商业闹市,开化寺,大中寺等老址。太原人一说起督军府,就知是民国年间山西土皇帝闫锡山的老窝,也以为是闫老西儿所建。实际这座督军府是北宋年间,太原兵马元帅潘美的行辕。后来历朝的山西大员,都在这里驻地办公。
北宋建设太原城,赵家皇帝对龙城的恐惧还是心有余悸。太原自古频出英雄霸王,一不小心就跳出一个想争天下的龙种。怎么办?先是皇帝赵光义派兵到阳曲县系舟山,翻动土石,伏住龙头龙角。又在太原城遍处埋设了缚龙的钉子。太原城不建十字街口,一刬是丁字街,寓意为"钉“龙。捆绑住大龙手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太原市直到上世纪60年代之后,为车马交通便利,才逐渐打通这些断头路,龙身得以舞动。
阳曲县衙,据查是在太原的县前街,笔者也沒找着。光知道清末民国初年,县衙在太原五一路文瀛湖边的皇华馆。太原皇华馆是招待朝廷大员的招待场所。现在文瀛公园东门几十米,有两颗围栏保护起来的古槐,树龄在几百年以上,据说那就是古阳曲县衙门前的风水守护树。
实打实地讲,今天我们四面八方过来上了户口的太原人,至少有一半是住在古阳曲县的了。
阳曲为山西首邑,名至实归。
阳曲县地广人稀,是太原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平川少,山地丘陵多。北部东西横卧一座系舟山,是太原盆地与忻州盆地的分界。西部南北竖躺着云中山。太原自古为农耕文化的福地,兵家必争之地,就因为阳曲县有天然屏障,水来可以土掩,兵来可以将挡。
新中国建立后,阳曲县境内沒有国家的大型投资,都不如西北山顶上的娄烦县,有太原城的命根子汾河水库。阳曲农业基础差,土地贫,一直戴着省贫困县的穷帽子,直到2018年才摘下来。
说山西首邑,那也是历史的过去时。地下的埋藏,煤铁也有限。许多县挖煤发了横财,阳曲县也轮不上。阳曲的历史文化灿烂,也没挖掘。
阳曲的改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本世纪初开始,太原提出要把阳曲县建成太原市的后花园。
阳曲县面积大,南北50多公里,西边的北小店乡去一下东头紧靠盂县的杨兴乡,有80多公里路。车马山道时代,跟着毛驴步行2天去了也得赶紧。山地丘陵温差大,当地人说玩笑,阳曲缺春秋,冬天冻煞人,夏天热煞人。生个妮子倒春寒,生了外小子唤暖冬。山上山下两气候,穿羽绒服和短袖衫的经常碰面,不约而同还皱眉头,相互笑话,"真是个二货。"
阳曲县内的人文历史极其丰富。现在资料上体现的只能说是冰山一角。2007年,有关机构曾对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评估,认为阳曲县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江苏诸暨等66个县市,是文旅必去之地。阳曲县是古太原郡核心之地,南绛北代,太原居中。现统计阳曲县境内有各类有形文物数百处。人们知道的阳曲青龙古镇,不二寺,开化寺,以及近代西方进入中国后留存的基督教文化,都属于阳曲历史的皮毛文化。
阳曲县几千年来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还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北魏与隋唐的几次的民族大融合,大批外族融入华夏,战俘,移民,匈奴,柔然,鬼方,鲜卑等少数民族,都大批的在阳曲县安顿下来,融合,繁衍,交流。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给阳曲县留下无比丰富的历史素材。
阳曲县的故事有的讲,胡说一文不过是水漫地皮,也亟待有智者去开掘。
今天的阳曲县,正在展示出应有的价值。阳曲县的治所自1948年迁至黄寨镇,已是天翻地覆的模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已然呈现。看到最近的官方信息,阳曲县将在2022年撤县建区,成为省城都市圈的一部分。继连接市区的阳兴大道之后,将在西部泥屯镇到黄寨再修一条快速大道。省综改试验区的大型工业园,已在阳曲东部落户。昔日的残沟荒梁野坡,一座座大型企业已运转。太原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娱乐城堡"方特“,也即将在近期完工开园。阳曲县各处走走看,过去号称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地,老板们忙着圈地。农业开发,工业建厂,阳曲有的是肚量。
省城太原正在向南发展,工业化的步伐正加速与晋中同城融合。土地资源将会日趋紧俏。随着太原都市圈的拓展,笔者预测,在不久的后工业化时期,阳曲广大的腹地,有西北部绿色的屏障,阳曲县宜居的环境将成为热的人口流向。许多都市区的人口将会到系舟山下,寻找栖息落巢休闲之地。前程光明似锦。
阳曲挺好,背倚峻峰云中系舟山,根扎在百米多厚的黄士地,华夏民族的进化史,活生生的标本。
代表阳曲人邀请你,来圪转一哈吧,看看阳曲县山河的风貌,喝一碗东黄水的小米粥,啃一口喷香的玉米棒子,顺便吃几颗阳曲人的土子弹(方言土鸡蛋)。你会有返璞归真的感受,甚至想在此盖几间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