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遥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致谢原作者。
曾经多想,一人,一笔,一笛、浪迹天涯,寻求诗与远方,但终无法实现,也不再奢求。
如今,春去秋来年华老,海角天涯志成灰。但最大夙愿是:一支秃笔慰心灵,三两知己伴余生。举杯邀月醉诗行,横笛高歌忆过往……题记。
近日整理书籍,无意间翻出两箱多年前那些笔友的旧信件、贺卡片。情不自禁的一张张、一封封慢慢温读,读着少年时光里的友谊和祝福,一种久违的温馨和浓浓的怀旧情绪,瞬间把我拖进那些逝去的岁月回忆中。
生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谁没有过书信来往的频繁年月?一句惦念、一语祝福、一声关怀——就能彼此间深受感动!特别是生日收到一纸问侯、一声祝福便欢欣雀跃,一笺小小的信函载着云淡风清、明月清泉般知己朋友的友情,滋润着我们情怀如诗,憧憬似梦的年轻心绪。
由于家庭的原故,我小学都没读完,就走上风风雨雨的人生征程。但是我很爱写,也喜欢陶醉在自己的那些三句半,快板、顺口溜油诗中。
几度花开花谢,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几年,我不甘现实。于是和几个老乡登上南下广东的列车。
在人才济济珠海特区,一无文凭,二无技术的我,找工作只能是到处碰壁。
租在廉价的铁皮房内,六月的炎阳照射下,就像一个蒸笼。辛酸无助的泪水几欲盈眶而出,但我知道流泪解决不了问题,生活还得继续。我头顶炎阳走过一个又一个小镇,看了一张又一张招聘广告,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很庆幸的是,一天我垂头丧气刚从一家公司应聘出来。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街道中。突然被远处一个地摊的吸引了,一张油花布上摆满各种杂志,而且卖的很便宜1元1夲,为了释放连日的找不到工作的烦恼,我买了一夲《外来工》杂志,坐在街市旁边的花坛上细细品读起来。
杂志里很多打工励志故事,深深启发了我。
第二天,我信心满满去一家玩具公司应聘,没想到我竟然成功进了这家公司。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努力工作着。
闲瑕时买来纸和笔,坐在珠海大道的树荫下,胡思乱想的涂抹着文字。偶尔也把一些“涂鸦”寄去杂志报刊社。
没想到我的第一篇《酸甜苦辣漂泊打工路》,竟然发表在一家杂志上。随着文章的发表,那些喜欢文字的读者的信,源源不断的向我寄来。
读着这些陌生笔友的信和娓娓交谈细细私语,虽不见面却能感觉到对方音容笑貌喜怒哀乐!高兴时同欢,忧烦时共忧。文字架起友谊的桥梁,而每封来信,我都迫不急待的拆阅、回复。心随意动,无需斟酌言词的华丽、而只任那些少年烂漫、青春闲愁跌落笔尖,捎给远方的“陌友”分亨、分担。
后来,随着不少“豆腐块”在杂志上发表,笔友的信更多了,我虽做不了来信必复,但却做到来信必阅。每封来信我都把它好好如珍宝般的珍藏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拿出来展读一番,那感觉就像与久别重逢的故友把盏畅叙。心中盛满对这些笔友的牵挂和念想,而最是那份盼信等信的焦灼期待,收信阅信时的欣欣喜悦,撩得那颗年轻的心也多愁善感起来。因此写信、读信是我三点一式打工生涯中的最快乐、浪漫、甜美的事。
记忆不曾走远,往事如在昨天,世事变迁,沧海桑田,逍遥不在少年,那些取信、收信、读信都被岁月“光纤”沉掩!
随着网络电信的覆盖,谁还有闲情逸致操笔写一封信?在不在乎天长地久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再有衷情为朋友邮上一纸问侯?在追逐潮流紧跟时尚的零零后一辈中,写信,想来已如唐诗宋词般的古老典籍了,他/她们再没有坐下来写一封信的心情,再没有邮一张贺卡的雅兴,也没有盼信时焦灼甜蜜的等待,更没有收信、读信时欢欣满怀的喜悦。
是的,微信电话时代的今天,“海角近咫尺、天涯如眼前”。
但总觉得我们许许多多的生活内涵与意蕴,已被一根看不见的“网线”和那些一串串冷漠的数字替代。指头轻点号码、或摁住微信通话键,不论对方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一瞬间便完成了我们从前要写信、邮寄功能,简单方便快捷。可是在享受电信时代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好像失去了点什么。
岁月如流、四季轮换,一些事物都渐渐远去,退出了我的生活。
书信,装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尚和梦境。已成为日渐沧桑,心事如酒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怀旧时,一个日渐远去的飘渺回忆和惆怅念想。
人生,有得必有失,不能奢求太多。否则,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书信时代逐渐行远,我也不再少年,纵然华发鬓边添,但我执着从未改变……那就是我对文字的眷念。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着,高兴时横笛雅奏一曲,忧闷时,执笔乱涂一篇。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