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圆炉上转,玉米大豆装里面,砰然一声震天响,米豆变作花一般。”忽一日从街口过,看见有人在干爆米花的营生,儿时的童谣《爆米花》又仿佛回旋在耳边。 儿时没见过炸弹,只听过炸弹的名字,并且知道炸弹的威力强大,炸弹爆炸了是要死人的,至于炸弹长什么样,心里的概念很模糊。稍大,村里来了个爆米花的,在村口支起爆米花的机子,引得全村的小伙伴前去观看,砰然一声,白烟四起,米花飞溅,于是炸弹的概念便由模糊而清晰由抽象而具体,爆米花机子便成了炸弹的化身。因此,从玉米被装进爆米花机子并架在呼呼作响的火炉上接受通红的火焰炙烤的那一刻起,孩子们便远远的躲开。当烧好的机子脱离火炉接近盛玉米花的竹篓时,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孩子们则更远地躲开,用两手捂了两耳,身子斜斜地向后靠去。当砰然一声闷响,一片白烟腾起,米花轰进竹篓后,便知道危险已经过去,遂一窝蜂似的跑过去捡拾散落在地上的玉米花。
在农村,爆米花的原料大多用玉米偶用大豆,爆好的米花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日三餐专吃米花,大人藏不胜藏,不几天爆米花告罄,心里便没了指望,才以饭菜为食。一年中,家里有爆米花的日子是幸福的,但有爆米花的日子毕竟有限,没有爆米花相伴的日子是索然无味的,于是便日日盼望着经营爆米花的生意人尽快转回到村里来,谁知此人竟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转回来,可能是被爆米花机子炸死了。万般无奈之下自创一法竟也凑效,才解了想吃爆米花的燃眉之急。
从通红的炉灶内刨出一堆滚烫的炉灰,埋一把玉米粒进去,分余,扒拉热灰与玉米粒充分搅拌使受热均匀,渐见玉米粒胀圆,一圆再圆,终于“叭儿”一声腾空而起,一朵雪白的玉米花便应声而生,随后众多的玉米花从热灰里纷至沓来,用两根细棍夹起来吹去表层灰分放进嘴里一嚼,那真不是一般美味所能比拟的。
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嘴上说说而已,大多数人不一定有过切身体会。在这一点上,而我偏偏是个幸运之人,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滋味。
那是板栗成熟的季节,受了热灰里“孵化”玉米花的启发,我挑了几颗饱满的板栗埋进热灰里,数分钟过去了一直不见板栗像玉米花那样从热灰里蹦出来,急不可耐的我便俯下身子用嘴吹火以求速成。就在我的嘴接近热灰的一霎,我亲手埋下的“地雷”如约而爆轰然炸响,只觉所有热灰扑面而来,顿时惨叫一声人仰马翻,当然眼睛是重灾区,里面似有万箭齐发,再也睁不开了。大人嘴而吹之,水而冲之,折腾了半晌勉强睁开却是泪流满面,不是伤心而泣,而是灰分刺激泪腺泪不自禁而为之,继而双目红肿酸涩数日不绝。此乃“聪明反被聪明误”之实例也!
事后一想,若把玉米花比作武器中的常规品种,栗子爆炸则是武器家族中的核武,而且攻击的目标又是精密仪器,属于人体最薄弱的环节,难怪觉得杀伤力是如此之大。这绝对是“以己之强攻彼之弱”的经典战例,很值得军事专家潜心研究啊!
自那次劫难算起的数十年间,再未如法炮制过玉米花,只不过儿时关于爆米花的记忆却是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