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读张忑侠女士诗集《红尘遗梦》有感
作者:兰芷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像夜晚,皎洁无云,繁星满天。”读完张忑侠老师的诗集,我的脑中不由就浮现出英国诗人拜伦的诗句来。实在是因为张老师的诗写得太美了,读来恍如穿梭于美的光影之中,越读越有味道。滚滚红尘,浮生如梦。听她低吟浅唱着一花一木,充满了对这有情世界的眷恋与赞美。
诗人真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即使先天身体残缺,即使饱受生活摧残,写出来的诗歌总完美无瑕,光彩照人。所以那俊美跛足的拜伦咏叹着:“一个祥和的灵魂包容了人间,纯真的爱呀,在每一颗心间。”所以一生从未拥有过爱情的纪伯伦才会提笔写下深情的句子:“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与沫之间,海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与岸将会永恒。”

张老师也是一位诗人,眨眼认识她就十多年了,每次见面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你看她与谁说话都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再加上那轻柔甜美的陕南口音,唱起歌来圆润空灵的好嗓子,真是让人不喜欢都难。我们一起参加文学研讨会,一起采风,看完满山桃花竞相争艳,又看秋色无边层林尽染。不知不觉就亲密起来。觉得这个人真是好!惟其如此,看完她的诗才让我感慨不已。这诗写得真美画面感真强:“我的心中有一片海,记忆的倒影,在海底摇曳。蔚蓝的天空,挂满童年的风筝,海滩上的鸥鸟,惊醒细腻柔软的梦。”,“一杯清茶啊!泛着时光深处的清香,半盏相思啊,咂出《诗经》风雅的模样。”“当新的一天来临,我不再忧郁,而是变成自由自在的鱼。游弋在清澈透明的水里,让所有遇到我的人,心底清澈透明如水。”当读到这些诗句,读者的脑海中会自然地想象出这样的画面:三月的春风暖暖地吹着,云自小路飞起来。风筝自蓝天尽头升起来,长长的丝带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将人的思绪越带越远。或是群山苍茫间有潺湲的清流在林间流淌,隐隐有晨雾在水面飘荡。偶尔有一尾银鱼在水中欢快地摇着尾巴。配合着诗歌的画面感,“大海”“游鱼”“风筝”这些象征着自由与力量的意象,更是将人的思维激活,朝着更加纵深的高度拓展。让你不由暗暗追问:作者写这些是想表达什么?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的?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数不清的作家和诗人,一茬又一茬雨后春笋似地冒出来,他们面容模糊,风格模糊。成批量地贩卖文学,贩卖诗歌。但却很少有人能像张老师一样写得这么美这么打动人心。我常想这是为什么?
2021年的春节前夕,一场以张忑侠老师的诗歌为主题的“走进春天”网上读书音乐会华丽拉开了帷幕,一首首真挚优美的诗歌,从不同的读者口中吟出来,配上唯美的背景视频和配乐,听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一边看直播一边赞叹,听到主持人问她如何写诗,如何创作时,她谦逊地表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感觉,有意趣,内心有触动就可以写。听她侃侃而谈自己如何观察窗台外的两只麻雀,如何听到房檐下的铎声有所感悟。我不由隔着屏幕微笑。我想我终于知道她为什么可以写出那么美的诗了。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她有一颗敏感多情的心,就像蝴蝶伸着触角,总能捕捉到那些一闪即逝的诗意,一缕白云悠闲地飘泊,一片树叶盘旋着凋零,于常人平淡无奇,但落在她眼中就是大自然写出的诗行。她岂有不诉诸笔端的道理?她还有一颗对待苦难的慧心。就如拜伦,纪伯伦之类一样,她也善于将苦难打磨成珍珠。生活的风雨落在她身上,她也会抖擞精神,将自己站成一棵树的模样。或许只有这样的人历经过沧桑,看得到彩虹,才最有资格收获生命赐予的华美吧!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一直走在美的光影中吧!那就让我期待在她的笔尖发现更多美的印迹吧!

作者:兰芷,原名亢小娟。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迄今为止在《宝鸡日报》《中国教师报》《文苑》《西北作家》《秦岭文学》新陕网,中国诗歌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篇。散文《失落的家园》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散文《雨生百谷——谷雨》获第四届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二等奖。散文《三月裂帛——惊蛰》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