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作者介绍

作者李清波(青波、清泉、一丁、远瞩),曾有过军旅生涯,后在党政机关任职20多年;曾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北京书画院常务院长、《聚焦名家》、《当代书画名家》总编辑;曾出版40部、约三千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人物传记、散文集、诗集、政论文集、评论集等著作;曾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规模盛大的《深沉的思索》(1-5卷、300万字、近3000页)政论系列文集首发式;曾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联展、个展、笔会暨各种论坛等活动数百场;曾采写过包括省部级、地市级领导在内的300多位政界人士;采写过包括中国一汽集团总裁、深圳万科集团总裁、上海绿地集团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家;采写过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在内的千余位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采写过包括启功、欧阳中石、吴冠中、文怀沙、沈鹏、刘炳森、范曾、李铎等在内的两千多位书画艺术家。作家、诗人、评论家、策划家、主持人。
各位朋友傍晚好,我是《青波访谈》作者。
每天的傍晚六点整,我们都会在这里准时见面,不见不散,君无戏言。
今天是正月初九,距离《青波访谈》恢复常态推出还有7天时间。
尽管多年来我从未放弃对身体的锻练,但长期的脑力劳动,长期的严重失眠,导致了我自30岁起就开始严重脱发……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感慨颇多……今天向大家呈现的是我的几首小作:(1)“蹉跎见白发”;(2)“苍”;(3)“何必在乎头顶的‘辉煌’”……
蹉跎见白发
蹉跎岁月年,
默默两泪眼。
但见明镜里,
白发苦自怜。
沧
两鬓染白霜,
秃顶虽显苍。
不见有何妨,
体魄正年方。
何必在乎头顶的“辉煌”
我有些光溜溜的头上,
早已显现出“沧桑”。
远看好似灯泡在闪亮,
近观也充满着光芒;
但请相信我,
这并非衰老的现象。
秃顶爱我没商量,
既然捂不住头上的光,
又何必到处寻找偏方;
有时偏方也无济于事,
干嘛还要心慌?
我思来想去,
这或许正体现出“宽宏的度量”。
人生何必刻意追求那头顶的“铿锵”,
何必非要有那一头乌黑的形象?
那光亮有时就是智慧,
“聪明”也许就体现在光头上;
细琢磨慎思量,
秃到一定程度还省去了梳烫,
夜行中还不用拿着“电棒”。
也许有人笑话我头顶的“沧桑”,
说我头上流光铮亮。
可我要说这都是短浅的目光,
都是小人狭窄的心肠。
弯弯曲曲的脚印,
并不影响其发光;
未擦干的欣慰的泪水,
照样在面颊上流淌;
心窝里残留的往日心酸,
照样蕴蓄着巨大的希望;
所经历的诸多雪雨风霜,
会凝铸一个人的血气方刚;
岁月风尘的洗礼,
会使一个人更加的强壮;
诸多的坎坷与不平,
有时就是理想之花的沃土良壤;
人间正道必定沧桑,
何必改变自己的耿直倔犟?
不在乎求索中的路障,
只在乎冲过去的向往;
不在乎脚印是否成双,
只在乎脚窝里盛满的都是“勇闯”;
不祈求多么的雄壮,
只企盼雨露和阳光;
不期待日后怎样辉煌,
只求欣慰和甘果久长;
走自己的路,
千万别去模仿;
别人怎么说,
都等于瞎嚷;
求索无止境,
这是心灵之光;
搏击无终点,
这才能幸福安康;
奋进的汗水不是给别人看,
纯粹应该自我欣赏;
所有这些啊,
回味起来都令我热泪盈眶。
我有我的激情和向往,
纵然是岁月沧桑,
甚至是无情和疯狂,
也阻挡不住心中奔涌的热浪。
我有我的真诚和渴望,
我有我的底色和锋芒,
为的是自我欣赏;
我有我的勇敢和豪爽,
我有我的炽热和雄强,
同样未必非让别人欣赏。
我渴望自身有点阳光,
渴望把至少小小的局部照亮。
啊,自慰才能神采飞扬,
何必在乎那头顶的“辉煌”!
13844045676微信同步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
或添加微信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郑重声明:本人在微信公众平台“青波访谈”中所发表的所有作品,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欢迎微信原版转发。

